文 | 十點電影原創
天寒地凍的初冬時節,
十點君忙里偷閑,跑到鳥語花香的小島,
平潭。
為的,就是參加第二屆IM兩岸青年影展。
這里有大海、有暖陽、有微風,
湖、海、沙、石相映成趣,奇、幽、險、俏引人入勝。
壯麗旖旎的自然景觀倒是其次,既然是電影節,最吸引人的當然是片單質量。
侯孝賢,
既是蜚聲國際的電影大師,亦是兩岸電影交流的重要代表。
今年恰逢侯導從影40周年,IMFF祭出三部數字修復代表作。
《兒子的大玩偶》里滿目蒼夷的三段往事,取材自時任當局一直各種封殺的在地“鄉土文學”;
在《戀戀風塵》里,年近不惑的侯導拍的還是那段語意復雜的初戀,而《童年往事》更是在影院難得一見。
雖然焦點各異,但那味關于家庭和愛情百轉千回的惆悵,宛如DNA般刻進每一部、每一幀的畫面里。
十點君在影院連刷三部,各種心滿意足。
片單中還有一部香港地區的紀錄片引起了我的注意。
《音樂人生》 橫跨六年,記述挖掘了香港鋼琴神童黃家正在音樂和人生上的成長歷程。
情節的鋪排,情緒的爆發都精妙絕倫,堪稱香港地區最好的紀錄片之一。
除了老片外,IMFF還帶來了今夏在上影節首映時一票難求的《柳浪聞鶯》。
影片改編自茅盾文學獎得主王旭烽系列小說《愛情西湖》,故事以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聞鶯”為背景,講述上世紀90年代初江南越劇團兩個姑娘與一個畫家間的情感糾葛。
雖然三角戀的設定乍看上去可能稍顯狗血,但架不住劇作全方位在線,滿屏的匠心、高級的審美、絕贊的畫面都讓整個片子變得非常有說服力!
十點君看罷真心喜歡的不得了。
除了展映片單的強悍外,主競賽短片單元的質量也較去年全面升級。
本屆共收到了全球290所院校的1376部作品,歷經初審、復審,最終有50部短片進入終審環節。
平潭既然是祖國大陸距離臺灣島最近的地方,舉辦的影展必然肩扛促進兩岸青年交流的殷殷愿景。
IM兩岸青年影展由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海峽衛視發起創辦,這也是國內主流媒體第一次辦展。
雖然很多電影節展背后也有傳統媒體的身影,但像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這樣真正親自下場策劃、執行、主辦,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
影展的參賽對象是全球高校華人大學生導演,殺入終審的作品中,有不少是來自對岸的青年電影人。
斬獲麒麟獎最佳導演的高士文就是其中之一。
他的獲獎影片《好學生阿強》講述了一個初中生面臨不白之冤的困境。
鴉雀無聲的教室里,所有學生都緊閉雙眼。
班費被偷了,老師呼吁小偷能舉起手來,然而卻無人坦白。
放學后,阿強在書包里發現裝班費的錢袋,因為忙著回家給開飯館的媽媽打下手,阿強便請好朋友小明幫忙交還班費。
萬萬沒想到,小明不僅沒還錢,還私拿一部分買了貴價球鞋。
經過煎熬的思想斗爭,阿強決定將事實告訴老師,然而老師根本不相信他,在老師“請家長”的威脅下,阿強只能為他沒偷過的錢跟全班同學道歉。
《好學生阿強》反思了刻板印象對青少年的影響,也直刺臺灣地區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同樣聚焦兒童教育的,還有奪得評委會大獎的《黃真真的演講》。
故事發生在京郊一個因非典而被封閉的小學校里,三個不相干的8歲女孩,度過了一個平常下午。
全片以三個人物為線索交織推進,聚焦三個女孩的認知形成和成長。
黃真真就是那種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按部就班的平靜生活被一場演講比賽打破。
面對家長、老師和同學的期待,她賣力的取悅眾人,但當她站上演講臺的那一刻,她才在眾人眼中瞥見了最真實的自己。
導演閆好好用60萬元人民幣的預算,在洛杉磯營造出一個“京”味十足的中國式學校,整體觀感完全不違和。
全片拍攝于2019年5月,特殊題材正好撞上全球疫情肆虐的當下,只能說選題占盡天時地利,這也成了本片能拿下扶持資金第二高的評委會大獎的關鍵因素。
而主競賽最重磅的“麒麟表彰”最佳影片的獎勵更是高達30萬元人民幣。
這份大禮,最終落在了來自新疆的青年導演艾麥提·麥麥提身上,由他執導的《手風琴》力壓群雄一舉奪魁。
伊爾盼兼職攢下來的錢被爸爸拿走,使得他買不到心愛的手風琴。
他跟朋友穆薩鬼混,挨了卡米力一伙人的打,只好跟著媽媽回家。
灰頭土臉的伊爾盼被父親冷嘲熱諷,他跟穆薩想方設法要出了這口惡氣,沒想到最后卻跟卡米力成為了好友。
最終阿伊莎幫他得到了手風琴,并且在此過程中兩人的關系變得親近。
舒緩的邊境節奏下,呈現出極具導演意識的風格化影像,全片采用4:3畫幅+馬卡龍色調,簡直就是韋斯·安德森伊犁分斯。
通篇能感覺到導演對家鄉的熱愛,親情、愛情、友情、事業、理想這么多內容居然都照顧到了,作為學生作品,能有如此之高的劇作完整度,十點君真心為之驚嘆。
麥麥提在接過獎杯時激動的說,自己一定物盡其用,絕對不會浪費一分錢。
說到這不得不提一句,IM兩岸青年影展的扶持資金總計 324.5 萬元人民幣,為全球短片類影展的最高獎金。
進入終審的50部影片中,有超過一半都得到了資金獎勵。
在影視行業遭遇寒冬的當下,這種真金白銀砸向青年電影人的架勢,散發出一股迫不及待想托著他們騰飛的懇切之情。
前幾天,十點讀書創始人林少在IMFF舉辦的首屆影視產業發展論壇上坦言。
電影行業遭遇困境,我們作為下游媒體自然也受到影響。
不可否認,電影行業真的變了,疫情是一個分水嶺,電影行業從業者肯定有更深刻的思考,大家都在集中力量,共克時艱。
而IM兩岸青年影展的領頭人也的確在這樣做。
在表彰大會上,評委會主席王小帥震撼宣布,
“我們將會給得到大獎的影片再做支持。我倡議主辦方,還有支持這個活動的單位,大家融一點資金在這個池子里,讓獲大獎的導演留在平潭拍你的第一部長片。完成以后,這將會是明年第三屆IM兩岸青年影展的首映長片,而我愿意做這個長片的監制?!?/p>
好風憑借力,送你上青云。
創作者向著海風,璀璨盛放。
主辦者只想用一席海風,伴他們一路同行。
作為一個扶植新人的影展,IMFF以挖掘好苗子為己任,再不遺余力地給機會、給資源、給經驗。
本文圖片來源于影展組委會
創作者不僅能找到自己、找到自信,關鍵可以看到目標,看到路徑,看到希望。
在這里獲獎不是終點,而是飛升前的新起點。
而這托起的,正中國電影的明天。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