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娛樂原創
文|方正 編輯|樸芳
今早剛在抖音刷到劉德華狂啃玉米早餐,晚上就在團綜《大灣仔的夜》里看到陳小春帶哥哥們開起宵夜攤,睡前隨手打開一部網絡電影,驚覺那眼熟的唐僧不正是當年《大話西游》里“一曲成名”的羅家英?
港星北上潮,自上世紀末港娛輝煌落盡后已有二十余載,但老港星們從未像今時這樣,積極在內娛多領域乘風破浪。在短視頻平臺安家落戶、在網大劇組四處串場、在大小綜藝里跑跑通告,正成為近年各路港星來內地發展的“再就業三連”。
僅今年一年,來到內地定居、在短視頻上曬生活的港星就不少,比如黎耀祥和妻子3月底在廣東中山購得房產,并開啟了二人暢游祖國各地的“抖音打卡行”;另一邊,因疫情政策香港口岸遲遲不通關,待在內地未回港的藝人眾多,這是為何“大灣區藝人”屢被綜藝網大影視劇組等邀約的原因。
有人說,人在年少時觀看的文藝作品他會銘記一生,老港星作為80、90后成長中無可替代的陪伴符號,在歲月沉淀的濾鏡下釀出濃濃的復古懷舊情懷,“港風”始終是現今互聯網最常青的內容密碼之一。
短視頻上女港星混剪、港風仿妝、《處處吻》BGM和老港片解說長盛不衰,綜藝里“大灣區哥哥”和“嫂子們”用趣味港普打天下,《中國好聲音》今年捧出的總冠軍是一個全程飚粵語歌的伍珂玥,這些都讓各文娛平臺看到了“港風再回潮”的新藍海。
這陣陣回潮的港風,吹響大灣區老港星們逐步在內娛站穩腳跟、東山再起的號角,一座文娛平臺內容開發的“新富礦”正拔地而起?
短視頻里的“新港人”
曾幾何時,內地人要見一見生活里的港星,得等到逢年過節的晚會上才能去瞧上幾眼,而如今,我們來到了刷短視頻“想看誰就能看誰”的年代。
港星是出了名圈內最低調、親民的明星族群,常頂個素顏逛菜市與普通香港市民無異。因為賣力吃苦的香港藝人很多都出身底層,從“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一步步打拼成巨星,這種接地氣、“與民同樂”的屬性天然就契合短視頻生態。
今年劉德華入駐抖音狂攬6998w的粉絲數天花板,“出道40周年直播”惹無數網友滾落時代熱淚,快手那邊則請來成龍與5178.9w粉絲和億萬老鐵們玩在一起,華仔那句“不是慶祝紅了40年,是慶祝一個人認認真真工作40年”昭示著德藝雙馨的天王在新的短視頻時代更顯彌足珍貴。
腰部港星則與短視頻玩法融得更深。一類是新近在內地大灣區或北上廣定居的“新港人”,他們一邊繼續吃經典角色的情懷紅利,一邊以分享“香港人在內地生活見聞”內容為看點。
因TVB港劇“吔屎啦梁非凡”熱梗翻紅,“劉醒”黎耀祥和“梁非凡”麥長青兩個死敵殊途同歸,皆變身抖音旅游博主和美食探店達人:前腳黎耀祥才在杭州西湖游船上泡龍井、去西安旅游首度體驗高鐵,后腳麥長青就殺到東莞厚街種草了當地知名的燒鵝瀨粉。
另一類逐步將事業重心挪移到內地的喜劇港星,則把一身才華盡獻給短視頻。代表有“北上前輩”王祖藍和“石榴姐”苑瓊丹,他們既會講段子,又能演繹爆笑劇情短片,不時還緊跟活動熱點去拍攝女團舞或動畫特效視頻等,作品趣味度不輸頭部達人。
還有一類是曾留下過經典熒幕形象的女港星,如“小龍女”李若彤、“妲己”溫碧霞、“十三姨”關之琳、“白娘子”趙雅芝、“柳飄飄”張柏芝,她們一邊靠輸出懷舊內容鞏固經典人設,一邊做起健身、美容經驗分享新塑年輕化人設,個個在抖音圈攬百萬、千萬粉,更有混出名堂的開始去逐夢直播帶貨圈。
剛過去的雙十一,張柏芝兩場直播帶貨GMV均超6000萬,為后來者做出很好的示范。不過,同樣跨界帶貨的李若彤、溫碧霞和趙雅芝則沒那么幸運,“姑姑”帶貨一晚僅賣出294萬銷售額和收到打賞7300元,溫碧霞和趙雅芝直播時嚴重“滑水”惹網友群嘲,可見“童年女神”們的帶貨之路并非順風順水。
另有一些過氣TVB港星,如歐陽震華、溫兆倫、佘詩曼等,常在視頻里呈現昔日角色榮光、今時職業困境、年齡危機等情緒性內容,以打動心生憐愛的群眾。打工人總能和打工人共情,無論曾經咖大咖小,這些港星也共同能在短視頻里擁有一片小天地。
娛樂圈也是名利場,但香港藝人身上常常帶有些寶貴的古典品格,例如樸實和團結。港星間相處好似沒什么咖位之分,大家都是一視同仁、真情實意地相處,正因如此,犀牛君非常看好老港星群體在短視頻生態里的生長,共助港風內容流量再崛起。
前段時間吳啟華入駐抖音,盡管這位演技派曾參演過多部經典影視作品,但內地觀眾對他本人并不熟知。然而,當時他的入駐竟引來歐陽震華、佘詩曼等超30位港星自發幫他錄制宣傳視頻,有著如此團結之力的港星族群何愁會被時代拋下?
網大里的“舊角色”
短視頻賦予了老港星們肆意揮灑才華的新天地,但對多數人來說,演戲這一“老本行”仍然是他們的職業初心和最穩定的收入來源。
港娛、TVB和香港電影工業的沒落,讓那一方逐年萎縮的小市場難以容納太多演員,仍懷抱職業理想的老港星心有不甘,以至于北上的他們不愿放過任何可能的工作機會,即便是被觀眾吐槽最兇的網大界。
愛刷港風短視頻的用戶想必都刷到過陳浩民,這位曾在TVB港劇體系下塑造過段譽、孫悟空、哪吒、濟公經典形象的演員,如今在抖音相當活躍,而我們經常能在他發的片場短視頻里見到林子聰、樊少皇、溫兆倫、瞿穎等演員的熟悉身影。
事實上,“古裝偶像小生”早已是陳浩民的過去時,如今他身上最大的標簽是略帶調侃的“網大一哥”。自17年陳浩民的身影在網大出現,隨后連年霸占網大年度分賬總榜Top10的半壁江山,與“網大一姐”徐冬冬可謂分庭抗禮。
陳浩民拍網大的最大特點就是“毀經典”,深諳把自己的情懷角色開發成系列網大IP的自毀法,推出過毀孫悟空系列的《齊天大圣·萬妖之城》《齊天大圣之火焰山》,毀濟公系列的《濟公之英雄歸位》《濟公之神龍再現》《濟公之降龍有悔》等,拍攝速度、年產數量、秀下限程度都無愧一個“網大界王晶”的名號!
但無論作品口碑如何,陳浩民在幫扶香港藝人同胞層面也有王導的風范。《唐伯虎點秋香》里找回“祝枝山”陳百祥,《齊天大圣之火焰山》里邀來“姑姑”李若彤,《齊天大圣》系列部部林子聰版的豬八戒。看罷這些電影的分賬票房,誰不得尊稱陳浩民一句“網大再就業界的港星活佛”?
以上只是調侃,而從網大內容情緒販賣邏輯去盤析,因網大的受眾多為下沉市場年紀較大的觀眾群體,給他們“喂情懷飯”總是不會出錯的生產策略。什么周星馳、周潤發、林正英、李連杰電影的IP符號和黃金配角,皆可拿來煮一鍋“情懷大亂燉”。
上述短視頻部分犀牛君提到的苑瓊丹、林子聰、樊少皇、溫兆倫,以及錢小豪、趙文卓、羅家英、元華、元秋等影視角色被大眾熟知的演員,平日在短視頻上曬生活、玩創意之外,也都是“過氣港星網大養老院”的重要成員。
例如苑瓊丹在《唐伯虎點秋香2019》里重拾了經典的石榴姐角色,元華、元秋這對“《功夫》夫妻檔CP”齊聚《火云邪神之修羅面具》,《大話西游》的“唐僧”羅家英在2020年網大《孫悟空大戰盤絲洞》里經典重現,這些網大里的“舊角色”,成為了過氣港星們在內娛“再就業”某種意義上最大的救命稻草。
綜藝里的“大灣仔”
如果說網大界更像是過氣小港星們的“養老院”,那綜藝領域則是大牌港星翻紅最強力的“助推器”,尤其是“大灣區哥哥嫂嫂”漸漸成為港風內容王牌IP的今天。
在今年《披荊斬棘的哥哥》播出以前,誰都沒料想到“大灣仔”、“嫂嫂團”等衍生情懷向話題如此之熱,以至于芒果系平臺直接順勢開發了為“哥哥”們私家定制的團綜《大灣仔的夜》,芒果算是率先打響了綜藝領域港風內容開發的第一槍。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芒果TV發布的2022年綜藝新片單里,赫然出現了港風音綜《聲生不息》的身影,據官方介紹該綜藝主打“港樂后浪歌手生存戰”和“跨時空港樂慶典”,好似看到了節目重振粵語歌雄風的野心,這副情懷牌打得那叫一個穩健。
此外,該節目還將延續《披荊斬棘的哥哥》中“大灣區”的概念,由芒果TV與香港TVB聯合打造,在香港回歸25周年的主流背景下,以粵港金曲來致敬時代精神,強化內地、香港、澳門音樂文化的傳播交流,可謂把一檔音綜的社會價值再度拉高、升華。
平臺開發港風綜藝看起來是新嘗試,但其實較早以前綜藝賽道就有著這方面的資源積累。
首先,很多港星早前就有內娛綜藝工作的經驗。如張柏芝曾連登過《讓生活好看2》《陽光姐妹淘2》《了不起的姐姐》等節目“賺奶粉錢”,蔡少芬近年屢屢亮相《王牌對王牌》《奮斗吧主播》《姐姐妹妹的武館》等節目盡顯“娘娘”綜藝才能,應采兒則接連拿下《童言有計2》《新生日記》《披荊斬棘的哥哥》等節目的嘉賓資源。
再者,港星、港樂重回大眾視線此前在綜藝界已有多方信號,如《王牌對王牌》收視率最高的幾期里就有成龍與成家班重聚、97版《天龍八首》主創聚首等,而《明日之子3》里走出“港風新女神”洪一諾、今年《中國好聲音》捧出“粵語歌小曲庫”伍柯玥為總冠軍,都展現出港風內容值得綜藝大加開發的新趨向。
事實上,除了芒果,浙江衛視今年也嗅到了港風回潮的抬頭,推出了“港星班底”的美食交友類真人秀《請吃飯的姐姐》,由蔡少芬、朱茵、陳法蓉、洪欣擔任餐廳合伙人,可看作是“《大灣仔的夜》的嫂嫂版”,收視率尚佳的該節目也為平臺開發類似內容積累了經驗和信心。
其實“老港星”這一藝人資源就是港風綜藝開發的核心。一來,香港藝人多為影視歌多棲藝人,實力強勁、德藝雙馨,很難有塌方風險;二來,港星常有著一口自帶笑點的塑料港普,想到“渣渣輝”你就知道,這種口音有著天然的綜藝效果加持;三來,在觀眾記憶中留下過經典印記的他們,容易惹出觀眾懷舊情緒的熱淚。
而從藝人職業發展角度出發,相比短視頻、網大,爆款綜藝也是能短時間集中為一位港星進行熱度曝光、從而助推藝人發展出新職業生命的平臺,例如當年鄧紫棋就以《我是歌手》為跳板慢慢成長為華語樂壇新晉扛把子。
今后,在大灣區成為國家區域政策扶持重點、大灣區IP成綜藝新晉流量密碼、以及短視頻助港風內容新一輪回潮的多方助力下,我們祝福那些陪我們長大的港星們都有著一個更光明的未來。
(
上一篇:新聞丨基努·里維斯談[黑客帝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