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尢尢
“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薄澳愀覕R這擱這呢?”“上次這么無語,還是在上次?!闭б豢床皇н壿?,仔細一瞅毫無意義,這是“廢話文學”獨有的魅力。
“你好狠的心,竟然責怪我?!薄澳阋詾槲液荛_心嗎?我只不過是在強顏歡笑罷了!”“你只在乎你自己,你有想過我嗎?”氣勢上咄咄逼人,語言上連環出擊,這是“發瘋文學”帶來的毫無招架之力。
“丫頭,別裝了,眼神是騙不了人的!”“滿意嗎,女人?”“我承認你的小花招成功勾引到我了!”略顯油膩自信,但又土又上頭,這是古早味“霸總文學”與新興“丫頭文學”的全新碰撞。
在這個人人都靠著12G超前網速沖浪的時代,網絡文學相較于早年間只活在網文里的圈地自萌,早變成了如今生活化場景中的全自動出圈。無論是在人際交往里受到喜愛的廢話文學,還是被應用到購物催單里的發瘋文學,都憑借其“實用性”進一步實現了大眾層面的廣泛傳播與數度發酵。
這一天然流量與話題屬性和文娛影視產業自然而然就發生了夢幻聯動,當下的熱播劇《斛珠夫人》《星辰大?!返茸髌分?,“文學氣息”無處不在。當網絡文學照進影視作品,觀眾們為什么正在狠狠上頭?
當流行“文學”被引入營銷、劇情
流行文化下的網絡熱梗首先通向的是當代網友的討論G點,被拿來借力使力當做電視劇的營銷東風,再合適不過。比起提前設計、有組織有計劃的官方營銷,要是踩中網友自發傳播的熱情,在前期營銷宣傳中會更加省力,但同時也更難預判和設計。
典型案例是剛剛完結的“中年偶像劇”《星辰大海》。開播到完結熱度持續走高,就是通過最開始釋出的一支預告片,憑借“霸總文學”中常見的“淋雨+強制愛”橋段,無心插柳般的將話題、熱度精準滲透到網絡用戶中?!皬娭茞邸彪m然是網絡文學中一種經典套路,但像《星辰大?!奉A告片這樣簡單直給地還原出“古早味”,借助演員的反差感、流行熱梗的正當時、網絡文學基因等等多個元素點組合發酵,成為堪比“原著”更經典的極致解讀。
隨著劇情推進,#林峯失戀戲份逐漸暴躁##林峯用力文學大師#等相關話題也逐漸發酵,發瘋文學與霸總文學、丫頭文學開始在《星辰大?!分邢瞪涎荩肮费稚项^”的觀感也使得方恒之一躍成為近兩年影視作品里少見的極端氣質拉滿的奇男子,劇集和人設同時賺足話題。
經過“營銷模板”《星辰大?!愤@一役后,近期的劇集上新越來越多地借用網絡文學玩梗來為劇集增加看點,從營銷點發散到和劇情聯動、演員下場,玩法逐增。
其中玩得最歡的當屬“網絡文學愛好者”《斛珠夫人》。在這部劇里,既能看到曾經一度稱霸網文界的“疼痛文學”和“替身文學”,又能感受到新晉王者“發瘋文學”,多種文學輪番上陣,帶來不同卻密集的沖擊。劇中由徐開騁和陳小紜演繹的“帝旭X緹蘭”這對副線CP從劇情發展和角色人設來看,故事內容已然可以精準對標流行熱梗,因此我們能看到,一面是劇集中副CP不斷推進“追妻火葬場”等強情節,一邊在熱搜詞條上憑借#徐開騁發瘋文學適配度##陳小紜斛珠夫人替身文學##帝旭緹蘭替身文學再升級#等進行話題發酵。
相比《星辰大?!罚鄂榉蛉恕返氖鼙婏@然更年輕、更網感,這一方面是其故事模式、演員配置和劇集本身的網生質感所帶來的,另一方面則有賴于其往感十足的“文學”營銷。從該劇在網絡端的播放情況及熱度表現也可見,《斛珠夫人》的確是近期拿捏潮流和熱度密碼最得心應手的一部劇了。
除了容易在角色塑造和劇情演繹上給人留下記憶點的“霸總文學”和“發瘋文學”之外,看似不顯眼的“廢話文學”也能被藝人在宣傳中活學活用,這種營銷的成本更低、調整起來更便捷。Angelababy就在新劇《漫影尋蹤》的開機官宣中用一句“上次這么畫畫,還是在上次”用到了一點廢話文學。同樣,楊紫和井柏然也在新劇《女心理師》的開播預熱中,把握住了“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的廢話文學精髓。
在微博搜索#廢話文學#時可以發現,肖戰、李現、張雨綺、時代少年團等不少當紅藝人,都有著與廢話文學相關的專屬詞條。而在此前,同樣有著較高話題度的“丫頭文學”盛行之時,寧靜、白敬亭、喬欣、曾舜晞等藝人也在文學buff的加持下,借勢圈到更多路人粉??梢姡W絡文學的熱度,不蹭可能真的會吃虧。
網絡新文學興起與舊文學復興?
《一見傾心》中所謂的“晉江文學”,《星辰大?!分醒堇[的“霸總文學”,《斛珠夫人》中詮釋的“疼痛文學”等,其實早在隨著網文發展的過程中自成體系,而且得益于其自身的話題屬性,所以基本上每隔幾年就會以“文藝復興”的方式,掀起一波熱度、重回大眾視野。
而在今年又有了“廢話文學”“發瘋文學”等新成員的加入,雖然從叫法上來看都算是新作詞,就連與影視作品的巧妙結合也讓人覺得耳目一新。但仔細分析其語言邏輯便可發現,網絡文學的流行仿佛始終是個輪回。
比如“廢話文學”,無論是在12年前的《仙劍奇俠傳三》中,還是在10年前的《甄嬛傳》里都有著它的一席之地,但礙于彼時的“2G網速”以及當時流行文化的語境,即便存在著觀眾對其加以總結的可能性,也很難做到大規模傳播。但如今在超高速網絡的打造與發酵下,“廢話文學”得以被再度挖掘并賦予全新 ,同時翻紅之后又被影視作品應用,如此輪回倒頗有點“新葫蘆賣舊藥”的意思。
即便是“舊藥”也有著發揮奇效的可能。
比如在“廢話文學”本身背后,的確存在著心理學上的“失諧”(通過重復和制造差異來形成一種與聽者預想的不和諧),這一幽默加工理論所帶來的天然輔助。畢竟朱自清都曾在《論廢話》中寫道:“得有點廢話,我們的生活才有意思。”比如在傳播學角度,碎片化時代下,文本越簡短、表意越有力,并且能在多種不同場合語境下使用的網絡新詞,一般具備更強的傳播基因。
而當下,無論是臺網聯播劇還是網播劇、臺播劇,都格外重視社交平臺的話題營銷。畢竟吸引了自帶流量的年輕觀眾,也就順勢掌握了熱度密碼。純靠自身內容的《覺醒年代》也有“yyds”等流行熱梗的傳播助力,進一步成為社交平臺上的話題制造機,最終依賴觀眾的自來水實現口碑熱度雙起飛。
yyds、發瘋文學、xx子,這些“網絡文學”熱梗的背后,考驗的是影視從業者對時下熱點話題與劇情內容如何有效結合的命題。《斛珠夫人》恰好碰上了網絡新文學興起與舊文學復興,營銷跟進后不僅提升了劇集關注度,副CP儼然擔起了網絡文學之“斛珠夫人分線宣傳大使”,也為正在興頭上的“發瘋文學”添了一把火。
網絡文學與影視作品的結合,對于現階段仍處在蜜月期的網友們來說的確似有魔力,不僅能夠精準定位年輕用戶,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宣發作用。在這之中,劇集官方與平臺大V等群體,也蹭著網絡文學的東風,在劇集作品和受眾群體之間扮演起了橋梁的角色。
但這一切仍建立在內容扎實的基底上。比如《星辰大?!芬灿性趯W⒚枥L女性角色的成長,不是只會狂撒狗血的粗制濫造劇,而多年前口碑熱度均拉滿的《甄嬛傳》《仙劍三》等作品里也早給出了答案。
上一篇:《中國考古大會》:在四個“空間”中,探尋遺址背后奧秘
下一篇:冬奧會將至,演藝圈先行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