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的票房正式超過《戰(zhàn)狼2》登頂華語影史票房第一。
這次終于不是少數代表大多數,而是大多數推動了少數,《長津湖》的登頂是好事,吳京打敗了吳京,并且有五層意義。
一是以前的電影都是精英的臆想,他們用他們的筆法灌輸他們的思想,也不管群眾喜不喜歡。
群眾喜歡,那就是他們有點藝術品味,老百姓離不開他們。群眾不喜歡,那就是觀眾垃圾,不懂欣賞。
而《長津湖》的登頂說明了電影回到了原來的樣子,人民喜聞樂見最重要,不管你是貴胄還是大師。
吳京拍出了人民最普遍的意愿,所以才會有那么多人走進影院,所以才會有那么多人黑,因為吳京當了他們賺快錢的道,揭了他們裝格調的面具。
二是《長津湖》的登頂會讓中國電影市場的空白逐步完善,并且過渡到工業(yè)時代。
中國電影的市場很大,華語電影的類型也很多,但從1905年的《定軍山》誕生到現在,國產電影輸出的價值觀始終少了一樣東西,那就是民族自信心。
吳京的出現填補了這一空白,中國人也可以手舉國旗保護國民,中國人也可以一往無前,不畏任何威脅。
從《戰(zhàn)狼》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戰(zhàn)狼2》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到《流浪地球》的“救世界,救人類”,《長津湖》的“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
這些創(chuàng)造歷史的電影都突出了“自信”這一價值觀,中國已不是百年前的樣子,沒有必要低頭哈腰。
民族自信心不是盲目自大,而是挺直腰桿子,《長津湖》與《戰(zhàn)狼2》的互相易主,讓電影輸出“民族自信心”這一思想的版圖不斷外顯并慢慢擴大。
除了民族自信心外,《長津湖》成為影史票房冠軍,也說明了國產電影工業(yè)化的可行性。
這部電影屬于三位導演各司其職,然后將各自的部分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雖然有一些瑕疵,但是違和感較少。
這樣的成功完美展現了流水線加工的工業(yè)化流程,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按時交工,方便快捷,華語電影的工業(yè)化時代來了。
三是戰(zhàn)狼Ptsd們正在向長津湖Ptsd們轉變,這樣的變化,令人喜悅。
以前那些ptsd們,他們黑吳京,說他的電影拿愛國當生意,老是突出個人英雄主義,罔顧集體榮譽感。
這次《長津湖》成為影史第一,ptsd們又開始跳腳了。
因為他們攻擊的點沒有了,《長津湖》是集體主義的一次勝利,是人民選擇的一次勝利,也是吳京的又一次加冕。
不過他們還會以組織觀影來陰陽怪氣,畢竟動動腦子就能想清楚的問題,他們卻懶得去做。
如果組織觀影能破票房記錄,以前的主旋律電影怎么沒有辦到,流量時代盛行的時候,那些偶像們主演的電影怎么沒有辦到。
四是體現了制度的優(yōu)越性,控制住疫情才能實現無的娛樂,所謂的無拘無束的自由和民主都是偽命題。
后疫情時代,《長津湖》在單一電影市場取得的票房,不僅是華語影史票房冠軍,也是今年的全球票房冠軍。
而這種事情一般是發(fā)生在漫威身上,但今年的超級英雄全部拉胯了,也在顯示好萊塢大片不再受中國歡迎了,中美電影的的差距在逐漸縮小。
五是《長津湖》的登頂再次說明了家、國、喜劇,這種能夠引起廣泛共鳴的元素是流量密碼。
縱觀華語電影票房榜前五的片子,《長津湖》是國,《戰(zhàn)狼2》是國,《你好,李煥英》是家,《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喜劇,《流浪地球》是家。
因為家、國、喜劇對普通人來說沒有觀影門檻,他們可以輕松觀看,愉悅的討論,不會出現看不懂,過度解讀的現象。
只是懂得流量密碼,也得合理運用,最起碼的尊重觀眾的智商,別拿粗制濫造以次充好,劣幣驅逐良幣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華語電影的蛋糕越做越大,華語電影才能百花齊放。
中國電影的繁榮從來都是靠本土的東西,而不是少了漫威,院線就活不成了,而不是少了超級英雄,電影就不前進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