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導演楊楓的鏡頭中,這部《鐵道英雄》帶著寒冬的凜冽,以及由鋼鐵火車和怒火子彈帶來的冷冷殺意,從葦波蕩漾、夕陽西下的微山湖畔,到白雪覆蓋、暴行肆虐的鐵道工廠,氣質的改變讓影片也有了質的變化,但不變的是對先烈精神傳承,而飛躍在鋼鐵長龍上的英雄群像,也像是兩代電影人的隔空對話,隱然有著共鳴。
這部由張涵予、范偉、魏晨、周也、俞灝明等人主演的電影是帶著精神使命的,影片中有個至今記憶深刻的鏡頭,就是教導員在火車車窗的玻璃上畫出鐮刀和斧頭帶領眾人宣誓入黨的情節,透過被寒霜覆蓋的玻璃上那被勾勒出的鐮刀和斧頭,可以看到外面雖然被白雪覆蓋,但卻有陽光照了進來。
我們在很多影片中見到過玻璃被留下各種信息,有暗號密碼,傳遞可以解密的線索,也有愛心吻痕,示愛或者失戀,但是作為一種信仰的傳承,《鐵道英雄》這一次顯然技高一籌,在血與火中,用最簡單的意向呈現出震撼人心的效果。
有了這種追求光明理想不畏犧牲的精神支柱,影片仿佛也找到人物的塑造途徑,影片中,張涵予和范偉一文一武一明一暗,呈現出“雙雄”并進的局面,但又并非傳統意義上充滿爽感的雙雄,反而更注重展現人物的生存環境,讓他們只能在夾縫中求得最大的反擊空間。
影片內斂且沉重,狹窄冰冷的街道,垂在檐下的冰凌,昭顯著在日軍重重壓迫下,每個人頭頂都懸著一把無形之劍,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次行動,都要冒著生命危險。所以,影片也依據人物性格,呈現出炸裂的武力對決與奇謀迭出的智計較量兩種氛圍,一面硬核的在鐵道飛馳,殺敵劫車頑強抵抗,一面又要虛以委蛇用計獲取情報,看得人或熱血沸騰或又緊張窒息。
不論是張涵予的硬漢形象還是范偉滿臉媚笑但卻一肚子智計的偽裝,影片也盡最大努力,真實展現歷史中的“鐵道英雄”們不同的抗戰形態,在漫長的抗日戰爭中,我們的英雄先烈們并非一路縱橫捭闔,而是經歷了無數的打擊和犧牲才贏得最后的勝利,他們在日寇強力鎮壓下依舊頑強抵抗,以一敵百以少勝多破壞敵人部署,為我方抗日戰爭做出巨大貢獻,如今山河無恙的繁榮和平,也正是由這些無數先烈的生命換取的。
所以,在這部影片中,故事的重心一方面重塑了紅色經典中浴血奮戰的偉岸英雄,不但一比一還原當年武器、火車,力求再現鐵道英雄精氣神,也并未遺落那些隱藏在各個戰線上,以不同面貌出現的無名英雄們。
影片在一場場高燃的戰斗場景中,完成了對人物的塑造,尤其最后一場“雙雄”共同殲敵的大戲,先是范偉飯桌怒斥日寇,后有張涵予單槍殺敵,那種慷慨赴死的豪情令人肅然起敬。英雄,不忘。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