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廣電總局發布了《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科技發展規劃》,提到:推動虛擬主播、動畫手語廣泛應用于新聞播報、天氣預報、綜藝科教等節目生產,創新節目形態,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具體來看,《規劃》明確:面向新聞、綜藝、體育、財經、氣象等電視節目研究虛擬形象合成技術,包括 2D 虛擬形象的合成、3D 虛擬形象的驅動、虛擬引擎構建、語音驅動、動作捕捉、面部表情捕捉等技術,提升節目制作效率及質量;同時探索短視頻主播、數字網紅、直播帶貨等虛擬形象在節目互動環節中的應用,增加個性化和趣味性。
事實上,各級廣播電視臺這兩年已經開始將觸角延伸至人工智能領域,誕生了越來越多的虛擬主播。他們以獨有的魅力和形象,豐富了新聞報道的樣態和形式。
北京廣播電視臺“時間小妮”
在2021年10月13日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廣電媒體融合發展大會省級廣電創新運營峰會上,北京廣播電視臺發布了中國首個廣播級智能交互——真人數字人“時間小妮”。
“時間小妮”由北京廣播電視臺聯合技術開發商共同開發,采用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視頻合成技術,集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卷積神經網絡學習技術于一體。目前,北京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春妮自然朗讀的7000個句子和形象表情已經進行影像采集和智能處理,經過情緒仿真(DeepEmotion)引擎,賦予“時間小妮”如同真人的情感表情,其形象氣質、語音語調、口唇表情、肢體動作跟真人的相似度達到97%。經過和北京時間客戶端稿件系統、知識系統、互動系統、大數據系統進行API對接,“時間小妮”在北京時間App里實現播報新聞、講解知識、廣告代言、交互問答、客戶服務等全智能視頻服務能力。
湖南衛視 “小漾”
日前,湖南衛視數字主持人“小漾”正式亮相。“小漾”的取名源自英文單詞“Young”,寓意著年輕與青春。“小漾”誕生歷時3個多月,集結了30多位數字藝術家和工程師的靈感和智慧,大數據賦予她青春活潑、元氣滿滿的形象。此后,“小漾”將作為實習主持人在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等各類綜藝或晚會中出現。
東方衛視“申雅”
2020年中國第三屆進博會舉辦期間,東方衛視直播過程中引入二次元虛擬主播“申雅”。“申雅”是上海廣播電視臺運用實時光學式動作捕捉和增強現實跟蹤兩大技術,并通過5G加持創作出來的虛擬新聞主播。進博會開幕后,她參與了新聞直播,與觀眾進行了一場跨屏幕跨次元的交流互動。
值得一提的是,“申雅”還是一個上海小囡,性格可“萌”可“颯”,愛好閱讀、看展、唱歌、跳舞、曬照;也是一枚小吃貨,最愛奶茶、烤肉、糍飯團。
江西廣播電視臺“小燕”
1月28日,兩款人工智能虛擬主播分別亮相江西日報社贛鄱云和江西廣播電視臺贛云。
其中,贛云融媒體中心AI主播名叫“小燕”,主持《小燕‘說’兩會》欄目。無論是口型、微表情、頭部動作還是肢體語言,小燕幾乎與真人無異。兩會期間,江西臺利用虛擬主播,推出《“十四五”來了》《小燕“說”兩會》兩檔短視頻欄目,虛擬主播小燕分別化身記者和主持人,通過視頻方式采訪代表委員,實現了媒體與代表委員的“隔空互動”,極大地豐富了兩會報道形式,讓時政報道更加親民,更加貼近。
廣西衛視“小晴”
2020年新冠肺炎期間,廣西衛視積極借助與新媒體、新技術的合作,推出AI虛擬主播“小晴”,為公眾播報最新疫情,解讀疫情防控政策,普及科學防控知識、講述“逆行者”的感人故事,助力全面打響疫情宣傳攻堅戰,給廣西衛視新媒體矩陣500多萬粉絲帶來全新的用戶體驗。“小晴”上線當天,在廣西衛視官方微信、微博、今日頭條號、抖音號發布16條視頻資訊,總閱讀量達10萬多,網友互動留言十分踴躍。
此外,衛視還同步嘗試以虛擬主播身份設置短評欄目,如《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風雨送春歸!》《這些聲音,就是力量!》《復工,赴繁花與共!》《是天使,更是“戰士”!》《睜眼的樣子,真美!》《龍抬頭 好兆頭!》《好樣的!90后!》《對野味,封口!》等,賦予人工智能主播角度、深度、溫度,力求在技術更迭的同時,打造更具人性化可視性的AI主播形象。
人工智能時代,虛擬主持人技術的更迭和創新,推動著行業變革,也倒逼行業升級。未來,虛擬主持人取代部分傳統主持人已成必然。屆時,虛擬主持人的應用場景也會進一步增多,未來可期。
來源:北京廣播電視臺、湖南廣播電視臺辦公室、東方傳媒技術、新法制報、廣西衛視等
特別策劃|挑戰明星?虛擬數字人走向舞臺中央
挑戰明星?虛擬數字人走向舞臺中央
虛擬數字人前景幾何
國內知名虛擬數字人概覽
“虛擬偶像”火爆全球,你準備好了嗎?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
iris_yangliu@126.com
—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