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新聞網呂梁訊(記者 梁燕則)文化塑魂、旅游鑄形、產業富民。文化要傳承,旅游是重要載體;旅游要發展,離不開文化的內核,農民要富裕,離不開農文旅結合。近年來,臨縣以“農文旅融合”為驅動,找準發展的“地理紐帶”“文化紐帶“和“經濟紐帶”的融合點,以農業產業為基、旅游休閑為形、鄉土文化為魂的農文旅全域縱深發展格局,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和生態環境“高顏值”協同并進,闊步走出了一條農業壯、文化興、旅游旺的發展路徑。
(相關資料圖)
臨縣,位于黃河中游晉西黃土高原呂梁山西側,隸屬于山西省呂梁市,東屏呂梁山連接方山,西臨黃河與陜西佳縣、吳堡縣隔河相望,北靠興縣,南接離石、柳林。臨縣紅棗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之首,2012年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紅棗之鄉"、"中國紅棗產業龍頭縣"。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經濟林產業示范縣"等。
臨縣是發展新區。途經縣境的鐵路有三條,分別為晉中南出海通道、太興鐵路、太中銀呂臨支線;高速公路有兩條,分別為太佳高速、西縱高速。呂梁機場距縣城40余公里。途經縣境的還有呂梁北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和陜京三線、榆濟線、臨保線等輸氣管道,以及正在建設的中部引黃工程。大路網、大水網、大電網、大氣網形成了新的區位優勢。
旅游加文化 增強臨縣非遺文化自信心
磧口是一處集晉商文化、黃河風光、黃土高原地貌、革命紀念地、民俗風情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景區。磧口,為山西省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被列為山西省風景名勝區、山西省地質公園。磧口鎮于2005年9月入選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單。鎮內西灣村是首批“全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磧口被譽為“人生必去的10座小城”之一。
磧口位于臨縣城南48公里的處的黃河邊,因黃河第二大磧——大同磧得名。磧口從清代乾隆年間興起,此后200余年是中國北方著名的商貿重鎮。民間有“馱不盡的磧口,填不滿的吳城”、“青定頭,南峪口,拴起騾子跑磧口”之說,可見當年的繁華。正所謂“水旱碼頭小都會,九曲黃河第一鎮”。至今這里仍保留著明清時期的商業建筑,北方傳統建筑形態,古村落和原住民的生產生活狀態。目前,磧口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山西重點打造和開發的歷史+人文景點。
近年來,臨縣不斷挖掘整合古鎮、古村落、紅色遺址等文化旅游資源,加大文旅項目的開發力度,全力打造文旅品牌。磧口古鎮作為呂梁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市、縣兩級政府堅持在充分保護好文物古跡的基礎上搞好規劃設計,本著修舊如舊原則,加大磧口古鎮的修復開發力度,以鄉村旅游為支點,充分挖掘古鎮文化價值,激活文化活力,讓古鎮文明成為當代的好風光。
產業加旅游讓村民生活錦上添花
依托自身資源優勢,依靠文化自信“富腦袋”,產業興村“富口袋”,創新探索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發展路徑,打造“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和“中國旅游扶貧示范村”。被譽為“青天惠政合民意,塘水甘甜騰巨龍”的美麗村莊,是呂梁市臨縣安業鄉的前青塘村。
前青塘村位于臨縣縣城以南10公里處,交通方便,自然條件優越。前青塘村因水而名,村中有一泉眼,人稱“海眼”,清澈的泉水常年奔涌,匯集成塘,于是前人起名“青塘”,正是因為“青塘”的存在,使得該村盛產的葦葉在臨縣遠近聞名。
隨著品牌效應的不斷凸顯,前青塘村圍繞有利于村集體經濟發展、有利于村民增收致富的原則“青塘粽子”也在逐步從一種短期的傳統節令食品,發展成了“常年經濟”。即使不在端午期間,企業也在持續生產,源源不斷為銷售平臺供貨,此外,經過市場調研,青塘月餅開始走入大眾視野,利用獨有的資源優勢,發展葦子工藝品編織、水稻種植、魚塘垂釣、特色民居旅游、采摘園、觀光橋、小吃街、水上樂園等農業旅游和觀光娛樂項目。
據了解,全村現有145家企業,整體年產量達到了約5千萬只,3000多人從事與粽子相關的工作,2023年產值約達到1.5億元,同時,線下門店和新品研發也加快推進,讓更多人品嘗到前青塘的非遺美食,現在,青塘粽子成為了前青塘村真真正正的致富產業。
傳統村落在保護與傳承中綻放光華
傳統村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是歷史的記憶,也是文化的傳承。保護好傳統村落,就是守住鄉村文脈的“根”。近年來,臨縣在傳統村落的傳承、保護、開發、利用、宣傳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提升臨縣軟實力,促進“文化臨縣”建設。
在傳統村落的開發利用方面,臨縣結合傳統村落保護,建設美麗鄉村,開發鄉村旅游。在連綿的呂梁山區,有這樣一座古老的村落,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猶如穿越時光,生活在古代,村內建筑都是青磚灰瓦的二層窯洞,透出幾分原汁原味原生態的味道,被譽為世外桃源,這就是山西省臨縣的李家山村。
李家山村是山西省歷史文化名村,是磧口景區核心景點之一,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李家山民居位于磧口南5公里,系明清時期李氏家族所建。民居以窯洞為主,窯洞前普遍有廊檐伸出,多數為四合院。整個民居分布在黃土山坡上。
李家山原本是一個封閉,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它的出現還得歸功于著名畫家羅冠中先生,1989年10月,羅冠中先生在李家山村采風作畫,通過深入了解,對李家山村做出最中肯的評價,“從外部看。李家山像一座荒涼的漢墓,一進去卻發現是很古老,有講究的窯洞,總體說來,古村相對封閉,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令人回味,令人流連忘返”。
如今的李家山已經成為磧口景區的一部分,漫山遍野的古宅,居住著幾十位老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是這與世無爭的原始生活,造就了李家山的樸素,令游客頗為向往,不少游客慕名前來,旅游、寫生、參觀,村里人氣越來越旺。
文旅結合活力足,鄉村振興步伐穩。現如今,在臨縣大地上,風景美麗如畫,產業蓬勃發展,百姓生活蒸蒸日上,臨縣正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闊步前行。
上一篇:9月8日基金凈值:國聯安精選混合最新凈值0.703,漲0.72%
下一篇:最后一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