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世界時訊:贈人玫瑰 手有余香——記益陽長春經開區陽光小院“活雷鋒”龔孟希

2023-04-06 18:42:21 來源:湖南日報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澤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記者走進益陽長春經開區陽光小院,只見一位中年男子正打掃掉落的樹葉。他就是小區里的“名人”龔孟希。說起他,幾位鄰居都豎起大拇指:“孟希是個大好人,水滴籌上面都幫助了六七千人。”這位在資陽區衛生健康局工作的普通退役軍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

線上捐款,線下獻血

“您的每一次幫助都會托起一份希望,每一次轉發都是我們堅定治療的信念和勇氣。”隨著手機提示音,龔孟希打開水滴籌,受助人給他發來感謝信息。“博施濟眾,俠義之風”,這樣的信息經常會有。龔孟希向記者展示了2020年水滴籌四周年給他頒發的“善良的心”勛章。僅僅四年,龔孟希就在平臺上幫助了5791人。“認識的捐幾百,陌生的捐50元,孩子和重癥我格外關注。我也是因為得到了別人的幫助,才度過妻子生病時那段特別無助的日子。”如今,龔孟希也積極推廣這些便捷的助人方式:“少抽一包煙、少吃一口零食,就能跟大家一起幫助別人,非常有意義。”

“您的血液經檢測,結果合格,即將用于臨床救助。感謝您的愛心奉獻。”龔孟希還有一項比網絡上獻愛心堅持得更久的公益活動,便是每年獻一次血。從參軍入伍起,龔孟希就開始無償獻血,一直堅持到現在。“我覺得每一次獻血都是對他人生命的最好饋贈,只要我的血液合格,我會一直獻下去。”

部隊大熔爐里淬煉成鋼

善良是天性,傳遞善意則是一種選擇和習慣。從1992年起,龔孟希在原武警黃金第三總隊第十一支隊服役16年,先后8次被評為“優秀士兵”,榮立三等功一次、個人二等功一次。龔孟希說,部隊是一所大學校也是一座大熔爐,培養了他積極向上的思想品質,磨煉了他堅韌不拔的意志,更讓他懂得使命擔當。

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的那天,龔孟希正在回家探親的路上。地震的消息傳來,他立馬向部隊請戰,在家僅待了幾個小時便趕赴地震災區。在震區搶險救災的三個多月里,他盡最大努力救援受災群眾。有一回,他和戰友從斷裂的預制板下救起受困群眾,剛跑至十多米開外,身后的斷墻轟然倒塌。還有一次,他在救援現場被山上滾下來的石頭砸中,昏迷了兩個多小時……震區余震不斷,每一刻都是生與死的考驗。時至今日,想起那段難忘的經歷,龔孟希依舊感慨萬千,但他不后悔:“哪怕為國捐軀,也值了。”

普通崗位上本色不改

一朝穿軍裝,一生都立正,軍人本色不改。龔孟希工作勤勉、熱心公益。轉業回家后,龔孟希參與脫貧攻堅,主動駐村幫扶。在結對幫扶的過程中,他自己掏腰包,又送豬仔,又送雞苗;逢年過節也不忘幫扶對象,常去家中噓寒問暖,額外拿錢補貼。有人因病去世,他當成自己的親戚一樣前往悼念。遇到農產品滯銷時,就發動天南地北的戰友“帶帶貨”,為不少群眾解了燃眉之急。

所住小區百來米長的小巷無人打掃,龔孟希就自己攬下來;小區下水道堵塞,他墊資請施工隊改造……“把小區的事當作自家的事,有人說他是傻子,可我當初就是看中了他身上這股傻勁。”說起丈夫,妻子龔春梅的眼里滿是柔情。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龔孟希的愛心善意,與母親郭翠芝有很大淵源。雖說母親沒讀過幾天書,但一直教育子女要做好人、行善事。特殊年代,她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保住了他人家產,也從此結下善緣。母親去世后,兩家人的聯系也就此中斷。2008年,那家人的后代輾轉找到了龔孟希一家,得知龔春梅身患重病,便不間斷地資助。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在眾多好心人的關心、幫助下,龔孟希妻子的病得以痊愈,如今還開辦了一家茶葉銷售店,日子漸漸好了起來。“從有到無”又“從無到有”,在經歷人生的大起大落后,這位老兵更堅定了把行善作為日常、把助人當作樂趣的人生態度。

關鍵詞:

上一篇:中青旅扣非后凈利潤連虧三年 期間共獲政府補助6.5億元 環球熱聞

下一篇:綿陽城區幼升小網上報名時間+條件+網站入口2023:全球熱聞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