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4月6日訊(記者 魏國旭)中青旅近日發布了2022年年報,該公司全年收入約64.17億元,同比減少25.6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34億元,而2021年盈利2123.31萬元;扣非凈利潤為-4.18億元,連續第三年錄得虧損。
近年來,政府補助一直是中青旅穩定的收入來源。2020-2021年,中青旅獲得的政府補助分別為3.3億元、1.71億元和1.49億元,合計金額為6.5億元。
兩大品牌景區客流均下降
(資料圖片)
2022年,旅游市場持續低迷,旅游企業經營承受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中青旅旗下的兩大品牌景區烏鎮和古北水鎮,營收、全年接待游客數量均錄得下滑,且均為虧損狀態。其中烏鎮全年經歷了1-3個月的閉園(西柵及烏村4月2日至5月31日、東柵4月2日至7月7日),接待游客115.58萬人次,同比下降68.65%,對應營收6.29億元,同比下降64.22%,凈虧損2.64億元,客流和和營收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12.59%、28.87%。
古北水鎮的情況則要好于烏鎮,僅閉園19天(5月13日至5月31日),共接待游客112.95萬人次,同比下降25.7%,實現營收6.88億元,同比下降10.44%,凈虧損0.87億元,客流和營收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47.19%、72.42%。
不過,在客流量尚未恢復的情況下,中青旅通過挖掘產品創意和服務增值空間,推出主題產品等形式,讓景區人均消費有所提高。山西證券的研報顯示,全年烏鎮景區人均消費544元,同比增長14.15%,古北水鎮的人均消費為609.12元,同比增長20.56%。
資產負債率連年增長
旗下兩大景區陷入虧損的同時,中青旅曾寄予厚望的“烏鎮模式”復制也并不順暢,古北水鎮后推出的“濮院古鎮”項目開業期頻頻跳票,上海“光明之城”項目已被掛牌轉讓。
2013年,中青旅曾披露,公司將出資2.45億元參股設立桐鄉市濮院旅游有限公司,以開發濮院古鎮旅游資源,并表示“這是公司自北京古北水鎮之后,再次在異地復制‘類烏鎮’的經營模式,對于提升公司旅游核心主業,深化景區投資業務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一個位于滬、杭、蘇中間節點位置,擁有近900年歷史的江南著名的絲綢專業市鎮,濮院古鎮項目若按預計在2019年開始第一個區域試運營,或能成為中青旅景區業務的第三個發力點。但事與愿違,濮院古鎮并未能按期開業。2020年和2021年的年報中,中青旅均將項目開業時間預計為“下一年”。
2022年年報顯示,濮院古鎮一期終于在今年的3月1日開始了試營業,此時項目開發已10年,距離曾預計的試營業時間延遲了3年。值得一提的是,相較于此前聽證會上擬核定的200元門票價格,濮院古鎮的門票價格最終定為每人120元,并在開業初期提供半價優惠。對此,安信證券在研報中認為,濮院開業有望增厚公司業績。
此外,中青旅2021年參與合作開發的普德賦上海“光明之城”沉浸式演藝項目已被掛牌出讓。據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去年12月披露,中青旅擬轉讓上海深光文化旅游有限公司41%股權,作價1.025億元。中青旅表示,此次掛牌轉讓成功后將全部退出該項目。
在經營萎靡的同時,中青旅的債務壓力也在逐漸擴大,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短期借款為37.1億元,較上一年末增長了8.4%,公司在手貨幣資金為11.97億元。2019年-2022年,中青旅的資產負債率逐年攀升,分別為45%、49%、50%和53%。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