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自貿試驗區自揭牌以來,各片區結合自身發展的定位與方向,對內加快融合、對外深化合作,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蓬勃態勢。截至今年4月底,安徽自貿試驗區已新設企業6023家,簽約入駐531個項目,協議引資額3648.35億元。
安徽自貿試驗區加速深化制度創新探索,全面落實自貿試驗區專項行動計劃,目前112項試點任務已全面啟動實施。并在營商環境、投資貿易、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金融服務、區域聯動等領域初步形成了52項制度創新舉措。對外發布了第一批十大標志性建設成果。對標學習滬蘇浙等先進自貿試驗區建設經驗,特別是爭取國家政策支持的做法,梳理賦權需求22項。研究制訂自貿試驗區賦權特別清單,目前,第一批89項省級經濟社會管理事項已下放到片區。安徽自貿試驗區探索建立“1+3+N”政策支持體系,研究出臺省級支持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1”份政策意見;“3”個片區所在市政府出臺具體支持政策;省內多個相關部門制定“N”專項支持政策,形成政策合力。截至目前,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安徽銀保監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國家外管局安徽省分局、合肥海關等6個部門已出臺相應支持政策。
安徽自貿試驗區加速推進新興產業聚集,編制各片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方案,推動第三代半導體、石墨烯相關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完成投資約10億元。加快合肥片區國家級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建設,創建國家級創新平臺16家,帶動項目投資517億元。組建安徽省生物基聚合材料產業創新中心和安徽省硅基新材料產業創新中心;將金融服務積極嵌入蚌埠片區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產業鏈發展和供應鏈環節,為硅基材料企業投放金融支持93.24億元;為生物基新材料產業提供金融支持29.64億元,助力建成千噸級聚乳酸纖維生產線。同時,編制全省主導產業長三角產業鏈分布地圖,有針對性地開展“雙招雙引”,積極嵌入滬蘇浙創新鏈、產業鏈。(記者 鄭莉)
上一篇:推進中小銀行“合并同類項”正當時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