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機構推出“灌腸”養生項目 醫生稱無醫學證據支撐
近日,有市民反映,在北京市面上出現了多家主打“灌腸”類養生項目的美容養生機構。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此類美容養生機構稱,該項目是利用機器,將水注入消費者腸道內,以此達到“排毒養顏”的效果。商家稱,消費者可以自助操作機器。還有商家稱此類項目并非醫療項目,也不會由醫護人員來進行操作。
肛腸科專家向北青報記者表示,灌腸屬于醫療手段,需要由醫護人員在操作時注意灌腸的速度和量,以免發生意外,且用灌腸排毒養顏的說法尚沒有醫學證據的支撐。有衛生部門曾發文稱,灌腸是醫療行為,要求在醫療機構開展,并由醫務人員操作,操作不當可能引發腸穿孔甚至敗血癥。
美容機構推出“灌腸”養生項目
“在美容院也可以灌腸嗎?”近日,有北京市民發現,市面上出現了多家主打“灌腸”的美容養生機構,這些機構會推薦客戶進行名為“腸道SPA”、“腸道水療”的養生項目,稱此類項目可以排毒養顏。
在一家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養生館里,店主向北青報記者表示,館內有一臺專門進行“腸道水療”的機器,可以為客戶進行灌腸養生。
店家表示,機器會過濾自來水,將其轉化成“小分子活性水”,然后加熱到適宜人體的溫度后注入腸內,將腸道內的廢物稀釋溶解后,通過水流刺激腸道蠕動,使廢物排出體外。
在北青報記者探訪期間,店主稱有一名顧客正在使用灌腸機,“我們會把機器的操作方法告訴顧客,顧客可以自助操作,自己給自己進行‘腸道水療’。”
店家發布的宣傳信息中稱,養生館的“腸道水療”和醫院灌腸的不同之處在于,醫院的灌腸使用一些化學試劑,可能使人產生依賴性,安全性差,容易造成事故,因此需要專業的醫護人員進行操作,而養生館使用的機器舒適性強,是自然物理療法,安全性高,也不會產生依賴性。
該商家稱,他們的“腸道水療”大約2到5秒往體內供一次水,并表示該項目屬于養生項目,不屬于醫療項目,因此不需要從業者有醫療資質。做一次“腸道水療”的花費大約是300元左右。
醫生稱灌腸排毒無醫學證據支撐
一家知名醫院的肛腸科主任向北青報記者表示,灌腸確實有促進排便的功能,但其所謂排毒的效果并沒有醫學上的證據支撐,如果消費者沒有便秘等癥狀,并不需要進行灌腸。
該醫生表示,灌腸屬于醫院的常用醫療手段,但在灌腸時,醫護人員要注意灌腸的速度和量,兩者均需要進行控制。此外,一些患者可能有腸息肉之類的情況,如果沒有醫療人員提前檢查,精準操作,就可能在灌腸時出現問題,導致傷害。
北青報記者從杭州市衛健委發布的材料獲悉,當地衛監執法人員曾對當地多家美容館違規開展“灌腸”排毒、養生項目進行調查處理。杭州市衛健委表示,在醫院,“灌腸”屬于侵入性的醫療行為,且具有一定的臨床適應癥,只能在正規醫療機構進行。除了嚴重便秘的病人,正常人完全沒有必要灌腸。經常灌腸會破壞正常的腸道菌群,反而會引起腸道的排泄、消化、吸收功能紊亂。對于沒有專業醫學背景的人而言,操作是有一定風險的,如果操作不當,可引起腸穿孔,如果腸道內的糞便等污染物流入腹腔,極易引起感染,甚至產生敗血癥。衛健委提醒,灌腸是醫療行為,要求在醫療機構開展,并由醫務人員操作。
拓展
已有多起灌腸致消費者傷殘案例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國內已出現多起美容養生機構為消費者進行灌腸后發生事故的案例,導致多名受害者落下殘疾。
貴州省息烽縣人民法院2021年7月發布的一份刑事判決書顯示,付某某在未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的情況下,在息烽縣某美容中心內對雷某采用灌腸診療的方式治療便秘,導致雷某直腸穿孔。后經相關機構鑒定,雷某因灌腸發生直腸穿孔并急性彌漫性腹膜炎行手術治療屬重傷二級;因灌腸發生直腸穿孔并急性彌漫性腹膜炎行修補術后屬十級傷殘。最終息烽縣人民法院認定付某某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證非法行醫,判處付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000元。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此前發布的判決書顯示,一名70多歲的女子經過美容院員工推薦,在北京市朝陽區做了灌腸。灌腸期間,該女子感到小腹劇痛,最終在醫院確診為直腸損傷,接受了手術治療。判決書顯示,經鑒定,該女子的傷殘程度屬九級。最終,法院判決涉事美容院賠償受害女子醫療費、殘疾賠償金等近20萬元。(屈暢)
相關閱讀
- 12-19
- 12-19
- 12-19
- 12-19
-
今日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