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醫師和主治醫師有什么區別?好多小伙伴不知道的,那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吧。
主治醫師是職稱,要想拿到主治醫師的證必須需要拿到執業醫師的證書,因為執業醫師資格證書是從醫的基礎。兩者的區別如下:
1、本質不同:
執業醫師是資格證書,是指具有醫師執業證及其“級別”為“執業醫師”且實際從事醫療、預防保健工作的人員,不包括實際從事管理工作的執業醫師。主治醫師是醫師的職稱,比住院醫師高一級,比副主任醫師低一級,屬于中級職稱。
2、考試要求不同:
執業醫師考試內容廣泛但深度小,形式是筆試或者機考;主治醫師考試內容精準,深度大,形式是機考。
3、執業醫師是主治醫師的基礎:
獲得執業醫師資格之后需要符合一定條件才能獲得主治醫師職稱:醫學中專畢業,在縣及以下基層醫療機構工作,取得醫師資格后從事醫師工作不少于七年;
醫學大學專科畢業,取得醫師資格后從事醫師工作不少于六年;醫學大學本科畢業,取得醫師資格后從事醫師工作不少于五年;醫學大學本科畢業并取得與醫學有關的第二學士學位,取得醫師資格后從事醫師工作不少于四年。
執業醫師資格:醫師資格考試的性質是行業準入考試,是評價申請醫師資格者是否具備從事醫師工作所必須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考試。
醫師資格考試分為兩級四類,即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兩級,其區別在于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能在執業醫師的指導下執業,不能獨立執業,但在鄉鎮的醫療、保健機構中工作的執業助理醫師可以根據醫療診療的情況和需要,獨立從事一般的執業活動。
執業醫師是什么意思?
執業醫師是指具有醫師執業證及其“級別”為“執業醫師”且實際從事醫療、預防保健工作的人員,不包括實際從事管理工作的執業醫師。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