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衛龍等多品牌辣條抽檢不合格 未來發展趨勢是什么?

2018-09-04 15:15:40 來源: 中商情報網

中商情報網訊:8月30日,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衛龍、謝博士、小鵬食品、香鐺鐺、鐘芹輝等多款“辣條”產品被檢出不合格。通報信息顯示,“衛龍”品牌的親嘴燒和小面筋均被抽檢查出存在違規添加的情況。辣條官方緊急回應:標準不同。辣條市場規模超500億,辣條抽檢不合格問題層出不窮,未來辣條發展趨勢是什么?

辣條市場規模超500億 行業逐步升級轉型

調味面制品,俗稱“辣條”,是以面粉為主要原料,加入水、鹽、糖、天然色素等和面,經過擠壓機高溫擠壓,再加油、辣椒、麻椒、防腐劑等調味料和食品添加劑加工而成的。調味面制品主要產區在河南和湖南,行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快速。2016年調味面制品行業的年生產總值從2009年的100多億元增至330億元,市場銷售額從170多億元增至510億元。8年間,該行業的生產總值增長230%,銷售額增長200%。2018年預計銷售額將逼近600億元。

調味面制品行業逐步升級轉型,市場上‘五毛’包裝的調味面制品由2010年的81%銳減到2016年的8%,而2—5元產品的市場份額占到了總量的55%,預計未來調味面制品市場銷售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隨著調味面制品行業的發展和規范化、規模化效應的體現,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擁有調味面制品食品生產企業從幾千家遞減至580家。

辣條抽檢不合格問題層出不窮

近年來各地辣條生產超量、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菌落總數超標的現象層出不窮。從食品伙伴網的食品抽檢信息查詢分析系統中查閱得知,近來,辣條抽檢不合格主要是微生物指標中菌落總數、霉菌指數超標、質量指標中酸價、過氧化氫值等超標、超范圍使用安賽蜜等以及超量使用山梨酸鉀及其鹽等食品添加劑問題。

2018年5月1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函“關于征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調味面制品》等4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意見的函”,將辣條歸于方便米制品一類,對于辣條中營養成分及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也做了明確規定。

此次,衛龍辣條抽檢不合格,衛龍緊急發布聲明,表示衛龍產品完全合法合規。產生分歧的原因是衛龍一直執行現行有效的地方標準。據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調味面制品》等4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現仍在制訂中,在國家標準未正式發布之前,衛龍嚴格按照河南省地方標準執行。

調味面制品發展趨勢

1、產品營養健康化

營養健康是食業未來發展的方向,這在“健康中國”的大背景下已成為業內共識。辣條食品生產企業正在著手做的“三降”,符合了健康需求。如何使產品中糖、油、鹽下降的同時提升品質,保持口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國家糧食局糧食科學研究院譚斌研究員認為,辣條食品生產企業的生產自動化正日趨提高,新品在不斷推出,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量也在不斷下降。隨著企業不斷加大研發力度,行業發展中的技術瓶頸將被逐一破解,調味面制品的發展會越來越規范。

2、消費升級 產品高端化

從前,辣條被大眾廣泛定義為“三無”、低端產品,而隨著近幾年的轉型升級,辣條卻已然成為零食爆款,并向高端化進軍。據相關數據顯示,市面上‘五毛’包裝的調味面制品由2010年的81%已經銳減到2016年的8%,而2—5元產品的市場份額占到了總量的55%,從中可以看出行業的產品結構與主要消費群體正在發生轉變。
例如衛龍無論是借鑒蘋果的簡約風文案,還是與暴走漫畫合作的趣味包裝,都迎合了現代新生代消費群體的“口味”,讓辣條玩出高端,玩出時尚。另外,在營銷層面,衛龍辣條也是不遺余力,在高端、品質定位的基礎上,不斷滲透消費層,將品牌做大做強。

3、生產自動化標準化

以前調味面制品多由家庭小作坊生產,生產效率低,食品質量安全堪憂。生產工藝技術全部手工作坊至2009年半成品工藝機械初具雛形,再到2015-2016年達跨越階段,行業半成品工藝采用電腦程控,引進自動化及半自動化設備,基本形成了行業半自動化或者全自動化生產。調味面制品自動化標準化生產不僅提高產量、質量,還能降低人工成本,進而減少了二次污染。除了衛龍、麥動等幾家知名的企業,多數企業還采用半自動化生產,主要集中在包裝環節,其它環節過度依賴于人工操作。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 《2018-2023年中國調味面制品市場前景調查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

關鍵詞: 趨勢 規模 品牌

上一篇:合伙企業個稅稅率最高35% 有創投稱已補繳

下一篇:電商擅自刪除差評 最高罰款50萬元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