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安陳家”到“陳熹公”,陳旭陽和她的餐飲企業已走過四十余個年頭。從擺攤創業,到走上清真菜系、牛羊肉泡饃為主,音樂餐廳、咖啡館多元發展的品牌升級之路,這家咸陽老牌餐飲企業正從內而外散發著青春活力。6月29日,華商報-二三里資訊采訪到咸陽大秦食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熹公餐飲品牌創始人陳旭陽,讓我們一起聆聽她的創業故事。
(資料圖)
視頻鏈接:從國企辭職到創辦餐飲品牌,陳熹公創始人陳旭陽:要有本土情懷
和丈夫雙雙下海 笑稱創業是因為“掙的工資不夠花”
陳旭陽介紹,自己是從1981年進入餐飲行業。那時候家里有一個小攤子,自己和家人一起干。1988年,陳旭陽和丈夫買了個三輪車,雙雙離開咸陽國棉廠下海經商,“其實也就是在火車站擺地攤,賣孜然夾饃,很多朋友不理解,甚至認為是很丟面子的事。”那時一個國企工人月工資40元,結果陳旭陽和丈夫第一年就掙了一萬元,于是用積蓄開了一家餃子館,生意同樣火爆。上世紀90年代初,陳旭陽已經掙了十幾萬元,又重新開了一家燒雞店,幾年后,夫妻倆又開了“西安陳家”泡饃館,不到一百平米的店后來開到2000多平米。
陳旭陽笑著說,她丈夫做菜很有天賦,家里也是世代做餐飲,而自己也很喜歡做生意,“當初之所以下海經商,說白了就是兩個人掙的工資還不夠花。”最初擺攤很辛苦,既要接送孩子上學,生意又很好,每天都是連軸轉,“掙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的時候跟做夢一樣,現在想起來都覺得不真實。”
就在事業順風順水的時候,陳旭陽卻遇到人生至今最慘痛的一次經歷。一次,丈夫在上樓給店里接電線的時候,一道刺眼的電弧光將他重重擊倒在地。“我當時嚇壞了,丈夫整個人的皮膚都是焦的。”此后,陳旭陽一遍照顧重傷的丈夫,一遍獨自操持繁重的店務,實在忙不過來只好轉讓,“真的是含著淚轉讓,很舍不得。后來覺得還是得創業,我們又開了家燒雞店,生意也很火爆,直到后來有了西安陳家這個泡饃館。”
“年輕人一定要有夢想,創業的經歷讓我堅定了做實體的想法,我那時候30多歲,夢想就是有一家屬于自己的大店。”為此,陳旭陽用所有身家買了如今位于咸陽市渭陽西路的這個店址。
從西安陳家到陳熹公 老品牌煥發新活力
如今,這家有四十多年歷史的餐飲企業再次迎來華麗轉型,成為經營清真菜系、牛羊肉泡饃、小吃、燒烤、咖啡館于一身的陳熹公民族美食文化餐廳。從“西安陳家”到“陳熹公”,陳旭陽的創業之路又有那些故事?
“我們是咸陽本土培養起來的餐飲企業,還是需要有本土化情懷。”加之老牌餐飲企業如何走上年輕化、品牌化的發展之路,一直是陳旭陽思考的問題,為此她前往全國各地多次考察學習。2022年,陳旭陽花費近百萬元邀請一家知名策劃公司對品牌進行由內而外的升級,自己也花重金去商學院深造學習。
“‘熹’代表著順風順水,大吉大利的意思;‘公’代表著我們對外做餐飲的匠心精神和社會責任。”在企業文化和發展思想這些內在方向,陳旭陽決心用入股的方式激發員工的活力,“許多核心層的員工跟我了好多年,企業發展長大了,如今更多地思考如何給他們提供更好的平臺。給員工分錢分利,同時也分責任。”
“有句話叫‘小姐姐在哪,錢就在哪’。”
老餐飲品牌如何煥發年輕活力?為此,陳旭陽在清真菜系的基礎上,還開發了SOYA中古咖啡廳和清辰音樂餐吧兩個餐飲品牌,裝修和環境盡量貼近年輕人,“如今這里已經成了很多小姐姐的網紅打卡地。” 餐飲是“勤行”,年輕人不要貿然踏入 談及企業的發展愿景,陳旭陽直言,餐飲企業品牌化是發展的必由之路,但如今連鎖加盟的模式也有很多弊端,“連鎖店在管理上很難控制,一旦某一家店出現問題,對品牌就是滅頂之災”。
為此,陳旭陽希望將陳熹公打造為直營聯盟和聯營的方式,通過合作的方式互相成就,“目前我們的餐飲管理公司和商學院已籌備完畢,第一家品牌形象店已經在規劃中,可能會交給我們的員工去管理,也是為了成就為我們品牌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的老員工。”
回顧四十多年的創業經歷,陳旭陽感慨地說道,總的來說非常順利,最讓她欣慰的一點就是自己有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尤其是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如今的餐飲行業環境變了,是買方市場,許多老字號企業轉型中失去了自己的老味道和文化,也得不到新一代消費者的支持。這些挑戰也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除了堅持百姓消費和匠心精神,更需要創業者時刻保持一個學習的頭腦,“我非常喜歡和年輕人聊天,他們總會給我帶來很多新的東西,新的觀點,這很重要。”
對于年輕創業者,陳旭陽建議,如果沒有從業經驗,不要盲目踏入餐飲行業,“開飯館古代叫‘勤行’,很辛苦。看似簡單,如今門檻已經很高。如果年輕人想做餐飲,一定要看準餐飲品類,剩下的就是對自己的事業堅持初心,保持熱愛。”
華商報記者 王斌 編輯 楊玉婷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