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類節目以專家坐鎮、趣味互動和線上直播等形式,大小屏聯動形成“云”上健康傳播矩陣,服務百姓所需。
作者:鯨魚
健康話題自帶“強關注”屬性。熒屏上,健康類節目及時回應熱點話題,并通過創新節目形式、大小屏聯動播出等方式增強健康科普的貼近性、趣味性,為觀眾提供學得進、用得著的健康知識。
由熱點話題切入,讓節目的新聞性與專業性形成合力。
每年的4月15日至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近期多檔節目推出特別版,普及防癌抗癌知識。央視科教頻道《健康之路》推出《抗癌戰》系列報道,邀請專家講述中國科研團隊在抗癌醫學道路上的攻堅歷程。北京衛視《養生堂》連續推出專題節目,解讀病癥誘因和防治手段。中國教育電視臺《醫說》欄目推出特別節目《關愛生命 科學防癌》,先后邀請20多位醫學專家參與講解,為觀眾帶來防病治病的全面解讀。
聚焦公眾關心的疫情話題,一些健康類節目推出專題節目,梳理病毒傳播特點及防疫要點。
央視中文國際頻道《中華醫藥》推出《中華醫藥 抗擊疫情》系列節目,通過視頻連線采訪多位專家,展現中醫藥在“戰”疫中發揮的作用。北京衛視《健康北京》上線專題節目,邀請專家逐個解讀德爾塔和奧密克戎等變異毒株的特性,為觀眾梳理防疫要點。
運用多元手段讓專業知識“巧落地”,帶來生動的科普課堂。
央視《健康之路》每期邀請三四組素人嘉賓參與現場答題、經驗分享等環節,讓內容更接地氣。節目中,專家根據不同嘉賓的身體狀況給出保健建議,觀眾可參考學習,實用性強。《抗癌戰》系列報道還創意采用“作戰”沙盤形式,由專家講解不同癌癥的高發地區、人群和原因等,并在沙盤上一一揭曉“作戰”攻略,生動演繹抗癌的防治手段。
北京衛視《健康大醫生》融入小品和情景劇,趣味解讀健康常識;中國教育電視臺《醫說》采用TED演講形式傳播醫學知識;深圳衛視《中醫有術》將VR和XR等技術融入節目制作中,具象化呈現醫學病理,為觀眾提供沉浸式體驗。
《我是大醫生》用小品科普疫苗接種知識
《中醫有術》用技術表現醫學知識
常規節目外,短視頻為健康科普貢獻“分分鐘力量”。
央視《健康之路》《生活圈》、北京衛視《養生堂》、深圳衛視《中醫有術》等健康生活類節目均將節目內容制作為短視頻,在微博、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傳播。
央視綜合頻道《生活提示》只有三、四分鐘也干貨滿滿,從科學飲食到疾病解讀,通過專家講解、實驗室檢測等環節為觀眾提供科學權威的生活小貼士。央視社會與法頻道推出《方圓都知道》短視頻欄目,近期既有防疫指南類內容上線,也有就春季過敏、飲食營養等方面的短視頻講解。央視新聞推出 “醫問到底”短視頻欄目,定期邀請專家科普解答健康問題,相關視頻在微博播放量達百萬,并在央視新聞客戶端底欄展示。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央視新聞微博、央視頻)
上海廣電旗下看看新聞在客戶端上線“防疫小貼士”專欄,綜合多種防疫短視頻,解答百姓的常見問題。《阿姨爺叔請提問》采用動畫與主播講解結合的形式,就百姓當下關注的熱點問題“手把手”教學;《班主任來了》以仁濟醫院專家為主播,為觀眾提供日常防疫小課堂;科普微課堂《大咖小灶》的防疫安全短視頻持續上新……
(來源:看看新聞)
健康類直播頻頻上線,增強節目的服務性和互動性。
專家座談是健康直播的常見方式。在世界睡眠日、世界帕金森病日等衛生健康宣傳日期間,央視《健康之路》《生活圈》《醫路有你》等欄目及浙江新聞頻道、河南公共頻道等推出相關直播活動,網友與專家連線,實現在線“問診”。
門診探訪類直播頗具新意。《醫路有你》上線《為世界嗓音日丨如何才能擁有優質嗓音?》直播,主持人以探訪專病門診的形式,為觀眾介紹檢查聲帶的方式、嗓音疾病的類型等。節目中,主持人親自體驗發聲測試,為網友提供參考。
醫院專場直播也受到網友的歡迎。央視《生活圈》欄目每周五推出“健康管理在行動”12小時醫院專場直播,每期聚焦一家全國排名前50的三甲綜合醫院,邀請各大醫院專家做客,為觀眾答疑解惑,相關直播在央視頻播放量近50萬次?!督】抵贰愤€在央視頻客戶端開啟節目輪播活動,任何時間均可收看節目內容,了解健康知識。
內容實用、解讀精巧、傳播多元,健康類節目正以多維形態豐富著健康科普的傳播矩陣。
&&跟隨大篷車,看看《思想的田野5》里的“名場面”
丨節目
&&多元影像交織,掀起特色中國風|一季度國產紀錄片觀察
丨紀錄
&&中國航天日 | 逐夢星空,這些故事很“燃”
丨一線
&&聽!好故事開講 | 廣播劇觀察
丨圖文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