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季度已狼狽結束。
總的來說,這一季度劇集數量增多,爆款和口碑佳作卻遠少于去年同期;
IP+頂流的搭配持續乏力,主打話題的都市情感劇全軍覆沒。
與此同時,懸疑類型在分銷劇、拼播劇、新題材中大放異彩,催生黑馬和爆款。腰部作品對市場的正向貢獻與引領,超過頭部作品。
2022Q1的劇集,呈現了老配方的失靈,與新搭配的生效。
爆款少、大劇少、口碑佳作少與觀眾印象有所反差的是,2022年Q1上新的劇集,與2021年Q1相比,并未減少,反而增多了。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2022年Q1共上新173部劇集,其中25部電視劇,148部網劇。
去年Q1僅上新154部。
不過,2022年Q1播出的“電視劇”數量要比去年少12部,這主要受冬奧影響。
2022年2月4日-20日北京冬奧會舉行。期間,除了央視一套的《人世間》,衛視平臺播出的主要是冬奧獻禮劇,或拿二輪劇來填檔。
東方衛視播出了新劇《盛裝》,但收視不佳。《人世間》也是在冬奧結束后,才迎來熱度大爆發。
上新量不少,但爆款、熱劇,反而少了。
2021年Q1,可稱為爆款或熱劇的(兩個指標:高討論度+一流播放數據),有《贅婿》《山河令》《山海情》《覺醒年代》《斗羅大陸》《錦心似玉》《司藤》《你是我的城池營壘》《上陽賦》等9部。
2022年Q1,就只有《人世間》《開端》《余生,請多指教》《與君初相識》《心居》《獵罪圖鑒》6部。
一方面,受到冬奧影響,Q1(尤其是2月)上新的大制作網劇較少——這往往是爆款劇誕生月份。多數劇為低成本、中小體量,有充數嫌疑,很多觀眾可能連聽都沒聽過。
不看數據也很難想象Q1上了148部網劇,平均每天超過1部。
另一方面,從口碑上看,2022年Q1也不如去年。
去年有《山海情》《覺醒年代》兩部豆瓣9分以上的作品,《山河令》也高達8.6分。
2022年Q1,最高的是《超越》的8.2分(熱度一般),其次是《人世間》8.1分(后期有鎖分嫌疑)。
口碑不行,播放指數也下降。
根據燈塔數據,2022年Q1的累計播放指數有所下滑,從去年的1429萬下滑至1037萬。
概言之,2022年Q1劇集數量不少,但爆款少,大劇少,口碑之作少,總體上冷清寡淡。
頭部流量劇乏力都市情感劇全軍覆沒無論是去年還是今年,流量+IP的S+級制作,依然是平臺王牌。
但今年一季度受多方面影響,流量向的S+級大劇并不多,且呈現了“清庫存”的傾向。
其中《余生,請多指教》2019年殺青,《鏡·雙城》2020年殺青,《尚食》2021年初殺青,三部劇或前或后,都避開了冬奧。
頭部流量劇的表現,也反應了觀眾對創新的渴望,對保守套路的厭棄。
《鏡·雙城》主打虐戀和玄幻,全方位坍塌,是李易峰轉型之路上的一次“退步”。《尚食》主打美食與宮廷女性群像,器物華美、制作不菲,但聲量不高。
《余生,請多指教》,對肖戰和楊紫來說都是處于表演舒適區。劇本很安全、很傳統、很正能量。熱度上極大依賴雙頂流的粉絲。
《與君初相識》,前期女A男O的配置讓人眼前一亮,但依然難以跳脫出既定受眾,突破圈層。
進入虐戀后,又開始仙俠劇的常規操作,熱度與前期相比有所降低。
2022年Q1嚴重坍塌的還有一個老題材——愛情題材。
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2022年Q1愛情題材的作品是最多的,達到100部,不過單劇累計播放指數倒數。
癥結在于,觀眾對于中小成本、不思進取的甜寵劇,早已厭煩。
哪怕是一些有一定流量的演員出演的甜寵劇,觀眾也興致寥寥。
比如胡一天、邢菲的《你好,神槍手》,黃子韜的《才不要和老板談戀愛》,數據口碑均很平庸,表現甚至不如“中年偶像劇”《今生有你》。
劇本老套、情節懸浮、表演僵硬,除了演員的粉絲,恐怕沒有其他觀眾買單。
再來看Q1的主旋律。
這幾年,主旋律任務劇數量大大增加了。
主旋律的一個優勢是,主題重大,創作上得到各方支持,有時反而可以有更大尺度的表達。
但這種任務式創作也存在不確定性:高度依賴于導演的個人能力。
當任務太多,優秀導演不夠用了,主旋律的質量亦有可能下滑。
去年Q1有《山海情》《覺醒年代》,今年Q1只有《人世間》,并不是行業出了問題,而是這種任務式創作自身有局限性。
事實上,由于趕上冬奧會,2022年Q1播出的冬奧獻禮劇并不少,比如《超越》《陪你逐風飛翔》《冰球少年》《冬奧一家人》《冰雪之名》等。
很顯然,很多劇集觀眾并未聽過,也未曾看過。
優秀導演愿意參與主旋律,是好事;可也要思考一下:指令太多,計劃太多,本身也會對劇集市場的自主創作造成一定的影響。
老問題以外,2022年Q1也出現了新問題,大花、大青衣主演的都市情感劇,幾乎全軍覆沒,口碑與熱度都不及預期。
宋佳、袁詠儀的《盛裝》,高圓圓的《完美伴侶》,白百何的《我們的婚姻》,楊子姍的《婚姻的兩種猜想》,袁泉的《相逢時節》,海清、童瑤的《心居》都不及預期。
這些都市情感劇,無一例外都成了主題先行的話題劇,人設模板化、情節俗套化、邏輯漏洞不斷,靠一堆臺詞金句輸出觀點,缺乏審美感染力。
我們熱切希望制作方給中年女演員機會,但麻煩給好一點的劇本。
新變化會否帶來新機會2022年Q1也不是沒有亮點。
其一,題材、類型上有亮點。
《開端》這部廣義上的無限流劇集,以軟科幻+懸疑+循環為基礎,加入強烈的人文關懷,成為開年大爆款,有較強的開創意義。
另外,今年Q1涌現了多部有一定尖銳表達的懸疑劇,并且頻出黑馬。
《開端》屬于懸疑大類型,吊打同期播出的“迷霧劇場”《淘金》。《江照黎明》雖然高開低走,但對女性困境的表達頗為尖銳,網絡討論度不錯。
《獵罪圖鑒》因為審核原因,導致一些案件支離破碎,開篇相對平淡。不過隨著劇情推進,一些案件呈現相對大膽完整。
雙男主的配置+原創劇本,使其安全成為耽改“代餐”,滿足部分觀眾渴求,后續熱度走高。
其二,拼播劇、分銷劇熱度創新高。
《獵罪圖鑒》本是愛奇藝獨播劇,開播時突然分銷給騰訊視頻,有明顯不看好的傾向。但開播后一路走高,愛奇藝站內最高熱度8947,騰訊視頻播放量11.8億次,二者結合,可以稱為“熱劇”。
2022年Q1還有一匹黑馬,帶有懸疑元素的偶像劇《一閃一閃亮星星》。劇版播完,影版已經提上日程。
時空穿越、相互救贖的設定,加上張佳寧、屈楚蕭令人有代入感的演技,讓它在多個短視頻平臺上走紅。
更關鍵的是,《一閃一閃亮星星》是分賬劇,一次性放出全集。它直接面向C端,直接接受觀眾檢驗。觀眾認可了,才可以從視頻網站上拿到好的分賬收入,收入才可能cover成本。
自負盈虧,制作方自然就會把更多精力花在內容上。
在視頻平臺過緊日子的背景下,分賬劇可能會越來越多。在市場壓力的倒逼下,或許會有越來多優秀分賬劇出現。
2022年Q1的這些新變化,到底是“偶然”,是曇花一現;還是會成為一種趨勢,并從中醞釀出新的希望?我們拭目以待。
往期內容
將Ifeng電影設置星標
你就能更快收到我們的消息啦??
分享/在看/評論/點贊
都是對原創的支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