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恐怖+懸疑,這部劇憑什么吸引侯孝賢和張艾嘉?

2022-04-07 11:38:19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或許從《我們與惡的距離》開始,臺劇就已經擺脫“八點檔狗血劇”的標簽,這種強勁的勢頭一直延續至今。雖然在品質方面存在或高或低的差異,但勇于開拓表達形式的氣魄,令人欽佩。

新劇《良辰吉時》便是其中之一。該劇由臺灣地區的流媒體平臺CATCHPLAY+,和爆款生產商HBO聯手打造,和《我們與惡的距離》《做工的人》在根系上有著親緣性。

除此之外,劇集的幕后陣容亦頗為強大。侯孝賢首次擔任電視劇監制,姚宏易(代表作《刺客聶隱娘》)任攝影指導、廖慶松(楊德昌、侯孝賢御用剪輯)任剪輯指導,張艾嘉、李康生參與演出。

到底是什么樣的劇集,能夠吸引如此之多的大咖親臨其中呢?

《良辰吉時》(2022)

01

詭異的設定

POST WAVE FILM

毫不夸張地說,《良辰吉時》完全不像一部常規的電視劇,它更像是一部考究細致的電影合集。

該劇雖然共有七集,但每一集的劇情幾乎都可以獨立成章,彼此之間沒有主線內容上的牽連。即使是同一位演員出現在不同的單元中,所扮演的角色亦不相同。比如李康生在第一集中扮演的是喪事禮儀師,而到了第四集中,卻扮演了金紙鋪的老板。

可另一方面,每集中又都會出現共同的標志物和角色,即一只傀儡猴,和張艾嘉扮演的神秘女人吳月女。她們大多會在每集的開頭或結尾處出現,而且彼此之間也存在某種聯系。比如在第二集的開頭部分,吳月女用筆刷清理的木偶手掌,便是傀儡猴的一部分。

當然,這一詭異的設定并非故作高深,而是別有用意。

本劇的導演兼編劇黃熙,原先打算拍攝一部和死亡有關的影片,但因為她在不經意間回想起《猴子一星期》的童謠,而改換思路。因此,本劇原先的片名叫做“著猴”,閩南語為“中猴”,意即中邪。

而吳月女每次和死者聊天時身處的“帆城”,便類似于陰陽交界處,這也是為什么他們每次的聊天內容,都是有關死者生前放不下的執念和困惑。而這一特別的場景,則由藝術家范承宗將自己的得獎作品《帆城》重新改造設計而成。

其實,類似《良辰吉時》這樣的設定,在余華的小說《第七天》中曾有過相似的表達。書中,以已經死去的“我”作為觀察視角,游蕩于人世間,并講述了“我”在七天之內的所見所聞。

不過,相比之下,《良辰吉時》的底色更為荒誕幽默。如果說《第七天》是以現實批判意味的筆觸描摹社會,那么《良辰吉時》則是用諷刺調侃的語調嘲弄人性。

02

刁鉆的敘事

POST WAVE FILM

和劇集怪誕的設定配套的,乃是其非線性的敘事,以及大量留白,需要觀眾參與其中的解謎策略。

比如第一集,講述了郭家父親郭伯響去世后,三個子女的治喪過程。在此期間,郭伯響的尸體先是被李康生飾演的禮儀師打算掉包,之后又神秘失蹤,再之后則被莫名找到。整個過程中,郭家三位子女雖然并不知曉,但操辦白事的幾位伙計卻一頭霧水。

直到該集末尾,才解答了這一謎題。原來郭伯響的尸體真的起死回生,并且穿好衣物離開,只不過他將自己的腳牌(顯示死者身份的牌子),掛在了別的尸體上。

這一補敘手法,讓整個故事充滿了靈異色彩,但更重要的是,它使劇集充滿了調侃意味和荒誕氛圍。原來,郭伯響的子女和其他工作人員,只不過在對著一具和自己毫無血緣關系的死者吊唁。

這也就讓禮儀師費盡心機,從那三位子女手中騙走的骨灰變得滑稽可笑。當他以為自己終于以私生子的身份讓父母“團聚”時,原來這一切的等待不過是一場鬧劇。

死亡到底是活人滿足團圓感的依附物,還是死者嘲弄家人們的虛假儀式,不禁引人深思。

而在第二集中,一群昔日的老友,打算利用一場游戲懲罰這個小群體中的“惡人”洪允龍。

廢棄的停車場中,突然落下的鐵皮;沒落的KTV里,突然掉落的照片框,以及多年前的墳墓前,一位前來索命報仇的女孩。爛人洪允龍的這一連串遭遇,就像是俗套恐怖片里接連不斷的陷阱。

可正當我們和劇中人一樣,滿以為洪允龍不過是在撒謊時,結果末尾突然插敘一段十年前的往事。原來當初強奸醉酒女孩的犯人,并不是洪允龍,而是他的父親。這種“父債子償”的結局,你很難說它是對是錯。

而在這一集的開頭,游戲紙箱中寫到的喇叭、牛頭煙灰缸、十年前舊款寶馬車以及卡拉OK伴唱機,真的是那一群復仇老友們寫的嗎?又很難斷定。

畢竟,這些物件全是十年前那晚悲劇發生時的標志物,它們更像是來自于報應本身的降頭,而非復仇者們的預警。

如這一類的模糊劇情,在劇中并不少見。

比如第一集中,郭家父親的起死回生,到底是不是一場事先預謀的計劃,如果不是,為何郭伯響最后帶上現實中的小蘇遠走高飛;而第二集里,那位報仇的王思潔,是王思純本人?還是她的妹妹?

這一大量留白的懸疑手法,的確增加了本劇的理解難度,也成為一些觀眾提前棄追的重要原因。然而,在我看來,《良辰吉時》不同于一般電視劇的特別之處,也正在于此。

它并不打算用準確可信的敘事策略,道出荒誕現象的根由,因為所有荒誕事件本身就缺乏理性,也缺乏細節。

03

依然操蛋的現實

POST WAVE FILM

雖然,從敘事手法上來看,《良辰吉時》的黑色荒誕感借鑒了昆汀、蓋·里奇這類西方電影人的招式,但在骨子里,它更接近臺灣本土的黃信堯。

《大佛普拉斯》《同學麥娜絲》這兩部作品中,階層之間的巨大差異,以及底層無產者在生活中的窘境,如同刀割肘肉一般,毫無遮掩地展現了出來。

相比于侯孝賢在八十年代拍攝的《戀戀風塵》《風柜來的人》這些影片,苦難不再是一種有著鄉土情結的詠嘆調,而變成急轉直下的緊湊小曲,對臺灣社會的人情丑態、階級懸殊進行變形示眾。

《良辰吉時》看似只是在把玩死亡話題,嘲弄人世無常,但在情感內核上它依然保持著極度的冷靜和克制。它不斷晾曬出這些善男信女們的虛偽和做作,目的便是讓你看到人物內里的虛無和失范。

比如第一集中,郭家的三個子女,明面上一個比一個愛父親,可真正落實到具體事務中,沒一個省心真誠。

大哥看似不遠萬里趕來奔喪,但來到靈堂之后,只顧著和稀泥,在二弟和三妹之間高唱“我們是一家人”,以示長兄風范。可到了焚燒遺體,領取骨灰的當兒,卻急不可耐地想要回去,連片刻都不愿等待。

二弟的愚蠢無能、三妹的虛偽逞能,實則都想將自己塑造成孝子賢孫,以便在后續的遺產瓜分中占得先機。

這一家人,像極了內地劇集《都挺好》中的明哲和明成。但《都挺好》更多是在明面上哭天搶地,雞飛狗跳,而《良辰吉時》中的郭家則暗潮洶涌,處處殺機。

至于第二集中的“父債子償”,且洪家父親也落得個突發疾病的下場,看似是快意恩仇的因果報應,實則還是在針砭家庭本身的教養問題。老王八蛋下的小王八蛋,自然沒有哪個蛋更臭的道理。

據說,《良辰吉時》的整個七集,將是一個環,所有的故事疑問會在第七集中得到完滿的解釋。而這個發生在虛構的“太平市”的集錦故事,如同是太平間里的一具具尸體,冰冷刺骨,看穿人心。

作者 | 郭源潮

電影,從不比生活更高瞻

編輯 | 清晏    排版 | 趣多多    策劃 | 后浪電影編輯部

推 薦閱 讀

劇組那點爛事兒,被這部爛片說絕了!
關鍵詞:

上一篇:《原來是老師啊》張佳寧、劉琳又演一家人,《知否》粉絲坐不住了

下一篇:《玉面桃花總相逢》引發爭議,演員編劇都坐不住了,問題還挺致命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