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人點睛、惡鬼賭命、點煙尋蹤、貓妖玄術,院線電影中鮮少出現的驚悚恐怖故事如今有了好去處:民俗驚悚網絡電影。
2022開年,《陰陽鎮怪談》《陰陽打更人》《龍云鎮怪談》這三部民俗驚悚網絡電影分賬票房均達到千萬以上,其中《陰陽鎮怪談》更以3718.6萬的分賬票房位列今年網絡電影分賬票房榜首,這讓市場再次看到了民俗驚悚題材類型片的潛力。
近年來,受制于審查等因素,民俗驚悚片在院線電影中近乎絕跡。自2017年《京城81號2》獲得2.19億票房后,再無一部國產恐怖驚悚電影引發關注,而作為一種以視覺、心理刺激滿足觀眾特定觀影需求的電影類型,驚悚恐怖電影在院線中長期失語并不是好現象,畢竟,類型豐富與否也是檢驗電影市場是否成熟的標準之一。
而繼去年《興安嶺獵人傳說》破圈后,同題材備案影片數量不斷增長。某種程度上,院線消失的恐怖片正在線上網絡市場得到補足,而隨著民俗驚悚題材成為網絡電影中的創作藍海,如何體現差異,是創作者們下一步需要探索的點。
院線沉寂,網絡“復興”
網絡電影發展初期不乏恐怖驚悚題材的電影,2015年張濤導演的《道士出山》就以28萬的成本斬獲2400萬分賬票房。在這以后,僵尸、道士等恐怖題材的影片迎來一個創作高峰,而由于缺乏監管、制作成本低廉,其中大部分電影存在敘事缺乏邏輯、暴力色情鏡頭堆積、演員演技浮夸等問題。
2016年《電視劇內容制作通則》頒布,其中明令規定電視劇中不能出現“宣揚靈魂附體、輪回轉世、巫術作法等封建迷信思想”。同年,《大風水師》《消滅大學生》《絕色之戰》等60多部網絡大電影均因涉黃涉暴、封建迷信等違規條款被下架。而隨著平臺分賬規則的細化、制作成本提高,網絡電影的題材的類型也經歷著更新迭代:改編自神話傳說、經典故事的公版IP成為網絡電影主要的題材來源,恐怖題材日漸式微。
同一時間段內,院線電影中恐怖片數量呈斷崖式下滑。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2016年上映的國產恐怖片的數量為90部,2017年驟降至47部,2021年僅有6部。在這期間,除去2017年《京城81號2》外,再無國產恐怖驚悚電影被市場關注。
而2021年清明,一部取材于東北民間皇圍獵人傳說的網絡電影《興安嶺獵人傳說》以4429.1萬的分賬票房成為去年網絡電影分賬票房冠軍,也將這類影片重新帶回大眾視線。今年年初,另一部民俗驚悚電影《陰陽鎮怪談》以573萬的分賬票房,刷新了此前由《興安嶺獵人傳說》打破的首日分賬票房新紀錄,并以迄今3716.8的票房再度引發業內關注。同在1月份上線的《陰陽打更人》和《龍云鎮怪談》也分別取得1701.8萬、1650.8萬的票房成績,給2022年網絡電影市場帶來驚喜。
觀察這幾部票房較好的民俗驚悚電影可以發現:接地氣的民間故事、中式恐怖氛圍感的營造、多類型的融合以及制作上的升級,使其具有破圈潛力。
民俗怪談構建中式恐怖
“電影里很多橋段都取自老百姓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觀眾看到電影,會猛然想起這就是小時候家里老人、長輩經常說的一些故事,代入感很強,能夠產生共鳴。”《陰陽鎮怪談》制片人楊玉婷此前在接受影視產業觀察采訪時提到。
《陰陽鎮怪談》以一個棺材鋪老板貪財跟鬼賭博最終被鬼奪去性命的故事開場,其中還穿插肉案蜈蚣、紙人索命、五行殺人等一系列民間恐怖故事。在《興安嶺獵人傳說》中也有給狐妖接生、大馬猴惑人心智、老太太吃手指等民間奇聞怪事。“童年回憶”“陰影記憶”“圍爐夜談”成為網友評價這兩部電影時的高頻詞匯。
《中邪》導演馬凱也對影視產業觀察記者表示,在看《興安嶺獵人傳說》《陰陽鎮怪談》時有種小時候圍著長輩聽故事的感覺。
不同于西式恐怖著重凸顯血腥暴力,中式恐怖更強調心理及精神上的折磨。而在民間傳統恐怖故事中,天道輪回、因果報應、倫理禁忌、前世今生等都是常見的主題,這也同樣是民俗驚悚電影中常見的情節設計。如《陰陽鎮怪談》中就有養父侵犯養女致使其懷孕,養女無奈拋女殺父;《興安嶺之獵人傳說》中渣男始亂終棄致使癡情女難產喪命,渣男終得報應;《陰陽打更人》中富家老爺為延壽命請術士作法“殺人續命”最后不得善終等等。
“善惡終有報,鬼神懲惡人”的文化認同使觀眾在觀看此類電影時能夠得到心理上的爽感,而中式恐怖氛圍的營造則給觀眾帶來了沉浸式觀影體驗。
這些民俗驚悚電影經常用到棺材、古宅、紙人、花橋、嗩吶、僵尸等中式恐怖元素,輔以冷色調、昏暗光線、迷幻煙霧特效、神秘幽怨音效等創作手法,獨特的中式恐怖氛圍立即被拉滿。如《陰陽打更人》故事開場展示了身懷奇技的打更人為被鬼纏身的男人驅邪的場景,此后電影中出現了扶乩追蹤術、點香辯案、請神燈等奇門法術。《龍云鎮怪談》則以江湖術士解密龍云鎮四大奇案之一的拍花案為主線,電影中還涉及易容術、傀儡術、縮骨功等奇幻技法。
此外,不同于早期恐怖電影受制于制作成本,多以道服化相對簡單的現代題材為主,近年來隨著網絡電影成本的提高,民俗驚悚網絡電影在制景及美術顯然有了更多設計。也能吸引更為專業、經驗較為豐富的演員加入其中,如《陰陽鎮怪談》中的李立群、金巧巧、《龍云鎮怪談》香港演員錢小豪等等。
題材藍海,創新需持續
“創新的想法和行業內創新的作者都是有的,關鍵在哪些領域敢不敢表達。”業內從事過多年恐怖電影發行業務的華樺(化名)告訴記者,“尺度大、有創新”是華樺對當下民俗驚悚網絡電影最直接的感受,而這些在院線電影中“想都不敢想”。
網絡電影相較院線電影較為寬松的創作環境,給了民俗驚悚電影更大的創作空間。截至發稿日,不少同類型影片正在籌備中,如《守靈》《胡仙·采參人》《詭鎮奇談:頭七》等,此前張濤也表示《陰陽鎮怪談》有拍續集的打算,而記者聯系劉軒狄導演時,他正在東北拍攝《興安嶺獵人傳說2》,可以預見在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這些影片會陸續上線。
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是網絡電影自誕生起就具備的,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導致網絡電影題材同質化嚴重的主要原因,而如果原創性不足,對題材一味地過度消耗,只會過早結束一個藍海題材的生命力。
作為一個在網絡電影發展早期就已經在嘗試恐怖電影拍攝的導演,張濤認為,繼續尋找新題材并不意味著舊有題材的沒落。在張濤看來,中國5000年歷史中有數不勝數的傳奇故事,在題材上足夠豐富,但對驚悚元素和敘事節奏的把控,需要一定的創作經驗積累。
而張濤也希望能在驚悚類型上多做一些類型的融合,《陰陽鎮怪談》在懸疑故事中增添了驚悚和喜劇元素。“一直處于高壓的驚悚感,可能會讓很多觀眾產生觀影不適,一驚一笑,一笑一驚,讓驚悚和喜劇互相調和著,能夠緩和觀影氣氛,同時增加一定的受眾量。”張濤說。《陰陽打更人》《龍云鎮怪談》這兩部電影則更多的融合了玄幻色彩,這使它們有80、90時代香港僵尸電影的影子。
此外,雖然這幾部民俗驚悚電影以較為突出的分賬票房獲得市場關注,但僅從內容層面來看,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截至發稿,《興安嶺獵人傳說》的豆瓣評分為5.9 ,《陰陽鎮怪談》的豆瓣評分為5.4 ,《陰陽打更人》《龍云鎮怪談》分別為4.7、4.9。雖然豆瓣打分人群和網絡電影的實際觀影人群畫像存在一定偏差,但敘事上的虎頭蛇尾、女性多為花瓶角色,都是網友重點批評的點。而這或許與過去網絡電影“六分鐘定律”的創作習慣有關:為了博取眼球、網絡電影往往將精彩和懸念鏡頭堆積在前六分鐘,后續敘事乏力。
3月3日,愛奇藝宣布自2022年4月1日起,正式升級網絡電影合作模式。其中就包括將以往網絡電影前六分鐘的“有效付費點擊”規則調整為“按時長分賬”,也就意味著,對于網絡電影而言每一分鐘都很重要,而這也將倒逼創作者,摒棄此前只為流量的投機心理,真正靠內容吸引觀眾。
向下滑動查看
在院線驚悚恐怖片低迷的情況下,民俗驚悚題材在網絡電影市場上的“復興”,對于豐富電影類型、滿足觀眾特定觀影需求的意義不言而喻,而只有線下+線上合力,才能真正形成中國電影的內容競爭力,而這對其他院線中缺失的電影類型同樣適用。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