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長的片名大多都有顯著的勸退效果。
尤其是在經歷過今年史上最爛情人節檔之后,7個字及以上的片名更是讓人避之唯恐不及。
然而現在竟然來了一部片名長達11個字的電影——《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以下簡稱《如果》)。
似乎透露著一股國產愛情爛片的氣息,不過當你閱讀電影簡介后,發現它并非一部愛情片,而是講述一個去日本東京留學一年的交換生的故事。
于是,你又重新煥生了一些興趣,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或許它能打破片名太長電影就不行的魔咒吧。
然而看罷電影,只能感嘆這個魔咒依然有效。
《如果》講的故事很簡單,它像一個朋友那樣跟你講述他的留學經歷,他遇到的人和事,簡單到有一種不討巧的直率感。
而這種簡單也讓這部片子顯得過于平淡甚至無聊,尤其當你發現本片的幕后創作班底時,就更覺得可惜了。
《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2021)
01
那些真實的煙火氣
POST WAVE FILM
客觀來說,這部電影無論在人物塑造,還是一些日常畫面的描寫上都有不少可圈可點的地方。
或許這些正是由于來自導演李亙真實的生命體驗,所以也賦予了這些電影畫面更多的煙火氣息。
正如該片的監制也是導演李亙的研究生導師王紅衛說的:
我覺得我們的銀幕上寫普通人的片子太少,而這部片子講的是中國的普通人和日本的普通人,可以說是基本接近底層的,而且是盡量地寫生活中的那些特別細致入微的情感,我覺得屏幕上很需要這種電影。
電影整體的氣質舒適恬淡,在日常的惆悵中又飽含著溫暖。
而且片中的這些人物也都其可愛的地方,和值得體味的人生經歷。
比如店長管唯,齊溪很好地掌握了表演的分寸感,把之前像《奇跡·笨小孩》中常有的那種倔強、剛硬感做了較為合適的收斂。于是這樣一個南國亭店的店長就可愛多了。
還有片中前后兩次呼應式地提及窗外那個似有似無的“東京塔”,在這樣生活化的對白中捎帶了些許的詩意,又有一些淡淡的苦澀,于是就讓電影擁有了更多的韻味。
02
超強的幕后團隊
POST WAVE FILM
電影乍一看,似乎名不見經傳。
導演和編劇是李亙,這是他的長片處女作。主角中只有齊溪比較出名,其他也都不算熟悉。
當你再仔細看電影的幕后班底時才驚嘆,這些都是在業界響當當的名字!
而導演李亙的父親正是著名表演藝術家李雪健老師。
作為星二代本身沒有什么問題,能請到那么多大咖到自己的創作團隊中自然也是好事。
只是以這樣一個強大的班底,再看最終的成片效果,確實有些差強人意。
電影的內容主要改編自導演自身留學日本的經歷,尤其是片中提及父親重病也很容易聯想到李雪健罹患癌癥的事情。
雖然最終的呈現的確是有了點兒日本片的味道,但還是過于寡淡。
平淡本身并不意味著不好看,像山田洋次、是枝裕和的電影都可謂清湯寡水,但是從容的鏡頭中也有敏銳的觀察,恬淡的劇情里飽含著人物的深情。
可是在《如果》中,帶給觀眾的更多的是一種游離的生疏感。
即便不同上述這些日本大師相比,僅僅和國內去年有著類似故事背景的《又見奈良》比較,在完成度上也有著明顯的差異。
03
形散神也散
POST WAVE FILM
同前幾天聊過的《美國女孩》一樣,作為導演處女作,李亙同樣深入地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和體驗融入到電影當中。他也在作者自述中紹過自己的留學經歷:
2007年,我在北京語言大學讀大二,得到一個去東京交換留學的機會,為期一年。我住在“淵野邊”,聽名字就知道挺偏僻。
除了上課以外我常常泡在一家中華料理店打工,它躲在車站附近的地下一層,老板是中國人,收留我的店長姐姐是中國人,一起干活兒的也大都是中國人。它有一個挺傳統的名字,南國亭。
那一年我幾乎沒參加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沒去過富士山、沒體驗過茶道、沒泡過溫泉。很多同學常常笑話我,你千里迢迢跑來留學,結果天天混在一個中華料理店?
作為新人導演,在電影創作中,加入更多自身的經歷、體驗不是什么壞事兒,反而會讓電影顯得更真摯動人,也能避免因拍攝自己并不熟悉的內容而顯得懸浮。
只是導演的交換生經歷仍相對特殊一些,可能那些有著類似經驗的人看完本片會有更多的感觸,但大多數沒有這樣生活體驗的觀眾就很難有共鳴。
誠然,如今在外漂泊的年輕人很多,但大多是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掙扎,與導演來到東京這樣的異國他鄉還是有很大區別,尤其還是在“淵野邊”這樣的偏僻處打工,就更加不一樣了。
當然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電影主要的不足在于視角過于分散,缺少必要的著力點。
電影雖然通過日常平淡瑣碎的細膩刻畫,帶出了些許日本片的味道,也通過散點般的透視刻畫了一組在日漂泊的華人群像。
可是由于每組人物關系都點到即止,沒有更深入地挖掘展現,使得觀眾無法真正感知到這些人的掙扎與苦痛。
另外,人物之間的矛盾無法被積攢到一個足夠濃密的程度,這樣就讓電影最后的離別缺少了該有的力度。
也導致電影從頭到尾都處在一個過于平淡的氛圍中,自然就稀釋原本應該著力的那些暗流涌動,整部電影也就顯得淡而無味了。
比如那個希望獲得永駐身份的黑戶宋哥(宋寧峰 飾),由于其特殊的身份背景,其實是具備很強的人設張力的。
作為一個背井離鄉,常年在日本底層掙扎的中年人,被迫依附于一個中華料理店的店長,其內心的情感一定是非常糾結復雜的。
但這樣一個很值得挖掘的角色,在電影中只通過幾場爭吵的戲來展現,并沒有把人物的前史以某種巧妙的方式,結合到主角作為交換生留學的這一年的故事里。
而且宋哥和管唯之間的矛盾也沒有被充分利用,這些人際關系的紛繁復雜沒有成為推進劇情的有效動因。
這也使得這些人物和主角之間沒有構建出有效的互動,所以在最后他突然出現的時候,觀眾不會有太多的情感上的波瀾。
還是很可惜!擁有這樣扎實的一個創作班底,在基本的技術層面上是不會有什么問題的。
只是電影在整體結構上還是缺乏充分的設計和考量,顯得過于散亂無序,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主線,人物的矛盾也沒有被充分刻畫。
這使得電影在最終呈現上讓觀眾多少有些昏昏欲睡,無法充分調動觀眾的注意力,始終處于一種游離的狀態。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相當于電影的蛋黃被打散了。
而這一切也就消解了片名原本帶來的那種人生況味。
“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臉上不會有淚滴~”
作者 | 弱水惆悵客
沒有非看不可的電影
編輯 | 佐爾巴 排版 | Juan 策劃 | 后浪電影編輯部
推 薦閱 讀
爭議滿滿!這部懸疑劇可惜了
進入影視劇組的敲門磚是什么?
上一篇:糖果女孩啾迪|賞色
下一篇:細思極恐的8.9分犯罪劇,夠狠!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