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主創全方位解析,干貨滿滿

2022-03-01 17:30:30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月21日晚19:00,電影 《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導演孫琳攜主創團隊,做客【菁英??時光網】的直播間,分享了影片創作的幕后故事。當晚,有近7W的觀眾朋友們走進直播間,和我們一同參與了這場有趣的分享會,關于《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都聊了什么?一起來看看!

孫琳 - 導演

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參與作品包括:電影《功夫之王》《大兵小將》《天將雄師》《大約在冬季》《我的日記》等作品的編劇、策劃工作

Q:選擇個人首部首部院線作品愛情片,您是如何考慮的?

孫琳:首先我對首部作品的定位是商業片,其次,作為一名女性,自己在情感上比較細膩,可以將男女主不同的愛情觀細膩的寫出來,所以我會選擇愛情片。當然我并不排斥其它的電影類型,只是覺得應該從自己擅長的類型開始做起。

之前我沒有感受到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差異有多么大,通過這部作品,特別是有量化的數據后我注意到,男性觀眾更喜歡速度快、動作強,直給的影片;而女性更喜歡家庭、人物關系類強的影片,這和女性有著天生濃厚的情感濃度有關。「親密關系」實際上是人和人之間更為復雜的一種關系,我作為一名女性,會更關注這樣的關系。

Q:您拍攝這部影片的靈感從何而來?最先想到的是愛情還是奇幻呢?

孫琳:在親密關系里,我認為「愛」比「懂」容易。愛是一個激情的東西,「懂」才是一個需要時間、相互磨合的過程。

在現在這樣的社會下,人們都太孤獨了。我們都需要「被懂」,我也希望把這樣的感情拋出來。其實「懂不懂你」這個問題,放到社會上也是一個泛概念。能不能被領導、被朋友理解,這是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的問題,也是我想要表達的一個點。

那想到這點,奇幻的質感就出來了,讓故事中的兩個人的任何感覺都相同——味覺、嗅覺、聽覺,讓他們真的彼此相通,彼此相懂,用這種奇幻的形式,直觀的放大「相互懂得」的感受。

Q:影片中的笑點和有趣的表達,很受年輕觀眾的喜歡。那您在創作前期,對市場和受眾群體的判斷是如何考慮的?

孫琳:故事內核需要考慮現在年輕觀眾的審美,因此我們做了大量調研,年齡段聚焦在20-30歲。通過訪談、網絡調研等方式,來調查當下觀眾最關注的問題是什么,困難是什么。比如:我到底是要夢想,還是要茍且的過現在的生活?在確定了他們價值觀背后的復雜邏輯后,我們才會研究用怎樣的形式來完成敘事。

Q:成為女性導演其實非常不容易,您能跟我們分享一下經驗嗎?

孫琳:女性導演確實很不容易,雖然我之前在電影學院做的是導演,但是我職場的前18年完全沒有機會做導演。這很殘酷,一點都不夸張,但是我們要很堅定的走下去,堅持下去。

女性導演,確實在性別差異上,讓這個職位變得不容易,這是一個體力活。如果女生們你們想要成為一名導演,那一定要多多益善的去了解很多門類的技巧,要對自己要求更高,不能只讀專業書,一個導演最重要的是她的見解、知識儲備,一定不是技術,這是我的建議。

Q:您在劇作方面有沒有想要跟新編劇分享的?

孫琳: 那我個人覺得編劇可以引入更多的視聽思維來建構劇本。其次就是多讀好的劇本,尤其是成功的劇本。另外,建議編劇可以學一些剪輯,如果學過剪輯,編劇在架構故事節奏方面會更適度。

張榮華 - 攝影指導

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參與作品包括:電影《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我的父親焦裕祿》《昆侖神宮》《愛你的人》《狄仁杰之焚天異火》《舞動校園》《如臨大婚》; 網絡劇《愛上男主播》《拜托,別黑我》等

Q:這部影片的影像風格非常清新,您在這方面做了哪些準備呢?

張榮華:第一次聽導演的故事闡述,我的反應是“這是部科幻片”,但導演說這是部現實主義的奇幻片。導演讓我們先關注故事定位,二十歲出頭的觀眾喜歡看節奏快,有一點甜的故事,而這個故事背后又是殘酷的。我們不僅要表現愛情的美好,還要表現這個年齡段的人所面對的事業和生活上的殘酷,所以導演和劇本都給我們的攝影方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底。

影片中,我們對女生使用了很多暖色調,對男生使用了很多冷色調。其實有一天導演給了我們一個難題,她說她要“溫暖的冷”。我特別能懂,因為她想讓觀眾覺得高昂(影片男主)有一顆溫暖的心,冷的外表下是有希望在里面,所以后來我們就往這個方向去走,美術老師也在后期工作中給了一個很好的基底,讓我們的工作有了更好的進展。

Q:愛情片需要非常多的細節處理,以及人物情感關系轉變的細膩表達,您在這些方面有哪些設計呢?

張榮華:這部影片里,男女主兩個人是不同框的,他們不在同一個地方,但還要讓觀眾認為他們是同框的,這部分就花費了比較多的時間。在處理它的時候,我們會設計很多分屏場景,讓男女主對視,而這些鏡頭的分鏡,我們都會從頭到尾的畫下來,這樣這部商業片的推進其實非常符合工業化的流程,在實際操作時就沒那么慌張。

這是導演的首部作品,她對這部作品傾注了巨大的心血,也是希望通過用充分的準備,保障作品的實現。

九宬 - 美術指導

畢業于天津美院。參與作品包括:電影《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神探蒲松齡》《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網絡電影《射雕英雄傳之降龍十八掌》《射雕英雄傳之九陰白骨爪》等

Q:當時接到項目后,覺得重要的場景是哪些?后續選景是如何考量設計的?

九宬:第一次拿到劇本,內心還是驚嘆的,因為沒想到導演會拍這樣一個故事。而疫情期間無法去德國拍攝,所以選景這部分(國外的場景)特別特別難。后來讀完全劇本,我才發現德國的部分其實并不重要,從而我們先選擇去解決女主角的場景,我們也在全國選擇了無數像德國的場地,用排除的方式選擇到了最適合的。

Q:女主的家和她家里的陳設,給了我們很深的印象,您當時在這部分是如何構思創作的呢?

九宬:有一點我要說明,「美術」是作為導演的手存在的,我們有獨立的思想,但我們只做導演的表達。在和導演溝通完女主人設后,我們明晰是女主是一個有理想的人,她渴望愛情,她對自己的生活有追求。因此我們沒有將她放置在高樓林立的高樓里合租,而是選擇了一個符合藝術家氣質的閣樓。同時,我們覺得作為一個建筑師,她會用自己的專業去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會對自己的家進行二次裝修,做一些小的機關,來展現一個鮮活的年輕建筑師的生活。

Q:選景的時候您對于男主場景有什么特別設計嗎?

九宬:其實這個故事里,男主家的家具對我們挑戰很大,德國的家具和中國的很不一樣。比如那個花盆,和中國差別很大,最后我們用牛皮紙,將花盆包了起來,花盆也就有了藝術家的趣味,觀眾也不會感到出戲。另外一些家具,尤其是辦公室的那張價值7w的桌子,也是導演特別去尋找的既符合身份,也是真實在使用的家具,這樣我們在拍攝時,每一個家具看起來都是沒有賊光,非常自然。

李赫 - 作曲

紐約大學影視音樂作曲碩士。參與作品包括:電影《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溫暖的抱抱》《瘋狂的外星人》《我的青春有個你》《光語者》;網劇《破繭》;游戲《王者榮耀》等

Q:這是一部有非常強音樂元素的影片,您是在哪個階段進入到音樂創作環節的?又有哪些設計?

李赫:我覺得很幸運,這次導演和制片人都非常重視音樂前置的概念,所以在創作階段我就已經介入了這個項目。其中,最需要在籌備期就完成的創作就是表演部分,導演和我選了肖邦的鋼琴曲,然后我根據動態的分鏡進行了四手聯彈的改編和續寫,這樣可以預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到演員練習,也可以給鋼琴老師們足夠的時間來練習我的音樂并且同步自己的演奏錄音。

男女主不同框跳舞的那部分音樂,原本是我自己的一首吉他彈唱的歌曲,導演聽到后,覺得非常合適,于是我們把這段音樂又拿出來重新編寫,最后做成了這一段落的歌曲,并且也有些動機貫穿了全片。

Q:想請您分享一些從文字到影像,最終落實到音樂上的創作心得?

李赫:首先可能是「提純」,無論是文字還是影像,都需要提純它們最核心的傳達。傳達在我看來是觀眾接受、感受、體驗到的東西,而音樂本身是最直接最本能的。然后接下來,我會去思考和感受音樂的視角。因為音樂直接帶動情緒,所以此時要分清是故事角色的主觀情緒,還是我們觀眾的觀影客觀情緒,還是氣氛營造。有了這些之后,我等于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去考慮外在的形式,譬如主題、配器、速度、律動、風格等等。

張洺溪 - 聲音指導

2011開始影視后期聲音制作。參與作品包括:電影《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路邊野餐》《追兇者也》《無名之輩》《奪冠》;電影預告片《喜歡你》《建軍大業》《紅海行動》《解憂雜貨鋪》《無雙》《我要我們在一起》;電視劇《放學別走》《幸福觸手可及》《師爺請自重》《薄荷之下》《辣媽正傳》等

Q:聲音屬于偏后期的環節,這部影片是青春愛情+奇幻的類型,您在其整體聲音設計的時候出發點是什么?

張洺溪:雖然這部電影有奇幻元素,但總體還是一部青春愛情題材,所以首先還是希望寫實與寫意的平衡,讓整部影片的聲音不太跳脫,能夠讓觀眾迅速接受。在聲音上我們也做了很多小設計,比如有很多小音色,還有很多反映他們情緒的音效。

Q:作為音頻部門,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整個制作過程中,聲音和作曲這兩個部門的配合創作心得?

張洺溪:和作曲老師配合是很多的,前期我這完成階段性的臺詞音效,都會發給音樂老師,收到音樂后我們會在棚里一起溝通。混音之后,音樂老師也是全程參與。我也是在劇本階段就進入了工作的配合,有了前期的配合和磨合,我們其實解決了很多男女主不同框的難點,用我們對聲音的想象,解決了故事的一大難點。

江亦雋 - 剪輯指導

曾獲金馬獎最佳剪輯提名,畢業于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電影與電視碩士專業。參與作品包括:電影《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我和我的家鄉》《我和我的祖國》《喜歡你》;電影預告《七月與安生》《四個春天》;網絡電影《火云邪神之降龍?八掌》等

Q:剪輯在影片的二次創作和節奏上非常重要,結合本片想請您談談對于剪輯工作的思考?

江亦雋:其實這部作品在劇本階段已經很完善了,我更多的工作就是更好的還原我們的故事。很幸運的是,我們整個團隊的能力也都很棒,我就是讓團隊成員的努力沒有被埋沒。我的初稿和導演的想法差異比較大,在完成初版本后,我就去和導演溝通,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相互明白了彼此要什么。

雖然這個故事是一個愛情片,但是由于故事的重心在女主角這邊,所以整個故事調性也更像小妞電影,整體節奏上會比較輕快一些。我在很早就和導演聊了定調的問題,在了解了具體的調性后,我們之間的合作也很順暢。

Q:您在作品創作過程中,是怎樣和導演溝通合作的呢?

江亦雋:我會從剪輯的角度,和導演先溝通到一個相互融洽的階段,但也保持一個旁觀的視角。其實剪輯更像觀眾的視角,我們更多的是要考慮導演、創作團隊的巧思如何能被觀眾發現。對于新導演來說,可能有時候會認為剪輯團隊的問題比較多,但其實不同的職位有不同的角度。

關鍵詞:

上一篇:《尼羅河上的慘案》到底哪里拍砸了?關鍵推理語焉不詳 小胡子起源反成重點

下一篇:《神奇動物3》曝光全新中字預告 正邪兩派勢均力敵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