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冰雪之名》:以四十年冰雪征程,揚冬奧精神傳承

2022-02-24 05:52:25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中國短道速滑混合接力拿下首金,谷愛凌不斷突破自己奪得金牌,“四朝元老”徐夢桃、齊廣璞成功圓夢......中國的冰雪健兒們懷抱著奮勇向前、永不言棄的奧運精神,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中書寫著一個又一個奇跡。

賽場上的運動員為冬奧夢想拼搏努力,熒屏上也涌現出眾多冰雪題材的影視作品。其中,《冰雪之名》表現亮眼。劇集開播首日CSM63城收視率就達到1.3%,當前微博#電視劇冰雪之名#的話題閱讀量已經超過2億,觀眾也紛紛給出了“故事情節真實接地氣”“格局在線”等好評。

作為一部冬奧題材的劇集作品,《冰雪之名》運用新穎的敘事手法和故事結構,全面呈現了我國近四十年的冬奧歷程與時代變遷,同時也深入刻畫出國家幾代冰雪人不畏艱辛、奮勇拼搏的精神風貌,進一步展現出他們對冰雪運動和冬奧精神的堅守與傳承。

收視口碑雙贏

彰顯劇集內容品質

北京2022冬奧會的召開讓許多人感受到了冰雪運動的強大魅力,也對熒屏上各種冰雪題材的影視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目前正在六大衛視、CCTV-8和優愛騰三大視頻平臺同步播出的電視劇《冰雪之名》,開播至今在收視率、熱度、話題討論度以及口碑等多個維度均有不錯的成績反饋。

根據“63城”收視率數據顯示,《冰雪之名》開播首日就在江蘇衛視和浙江衛視同時破1,并且收視率最高達到了1.3%。劇集播出后,在V age公布的電視劇播放指數中最高達到64.08,排名高居第二位。另外,該劇在視頻平臺的播放量也呈現增長之勢,截止目前在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咪咕視頻總播放量超過2.5億。

不僅如此,在骨朵數據的統計中,《冰雪之名》開播后的歷史最高熱度達到了61.66,曾在骨朵電視劇熱度指數排行榜上占據第三位。劇集在貓眼和優酷的播放熱度也均超過7100,且仍在不斷刷新之中。

隨著作品的熱播,#冰雪之名開播#、#冰雪之名獎牌吻太好嗑了#、# 歐豪梁潔演的短道速滑運動員#等多個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引發了網友的廣泛討論。話題#電視劇冰雪之名#在微博的閱讀次數也達到2億,討論次數超過52萬。

此外,劇集在短視頻平臺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抖音上與話題#冰雪之名相關的短視頻播放量超過3億次,其中點贊數過萬的短視頻超過40個,最高點贊量達到了16.7萬。快手平臺中與之相關的短視頻內容超過1000個,并有20多個作品登上文娛熱榜。

不止收視和熱度喜人,觀眾還從不同角度給予了《冰雪之名》不俗的評價。“本來以為獻禮劇很平淡,但是《冰雪之名》讓人出乎意料,劇情跌宕起伏,非常好看”“故事不懸浮,很有生活氣息”“演員演技和服化道都很到位,創作團隊很用心”......無論是演員演技、劇情內容還是劇作質量,都得到了觀眾的一致認可。

《冰雪之名》在收視、熱度和口碑上的全面開花,從側面印證了其內容與制作的高品質、高水準,也讓這部作品致敬冬奧精神和傳播冰雪文化的初心落到了實處。

現實主義敘事

描摹時代發展變遷

1980年的東北黑河,寒風呼嘯、大雪紛飛,鄉村體育教師嚴義國依靠一副簡陋的木質雪板滑回了家鄉,帶回了關于冬奧會的消息,將承載冬奧夢想的種子播撒在了雪鄉的大地與尚不諳世事的孩子們心中......

《冰雪之名》的故事由80年代的東北開啟,一直延伸到2010年代的北京。劇集以現實主義筆觸為基調,真實、生動地書寫了中國橫跨四十年的冰雪運動發展歷程,向觀眾展現出中國冰雪運動從“邊緣”走向“中心”的升級與進步。

1980年的冬天,中國第一次登上冬奧會的舞臺,那時我們國家在冰雪運動上與世界先進水平尚存在較大差距。彼時身處大山雪鄉中的嚴振華、唐劍等一眾孩童,也還在用腳滑子(木板上鑲一根鐵條)來滑冰,對省城來的李冰河腳上的冰刀鞋以及她的滑冰動作感到無比的新奇。雖然裝備簡陋,思想也很懵懂,但去往冬奧的愿景卻在他們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90年代,夢想進一步發芽生長。嚴振華(陳若軒飾)和李冰河(彭小苒飾)成為雙人花滑的搭檔,他們從黑河到哈爾濱,從業余隊到專業體校,向著國家隊與冬奧賽場一路狂奔。

但那個年代冰雪運動還處在“拓荒階段”,嚴振華和李冰河所在的體校只有一個專業冰場,花滑和短道速滑只能無奈的擠在一起訓練。上冰時間需要按照成績優劣嚴格分配,動作技巧也只能根據錄像帶自己摸索,這些都是基于90年代冰雪運動發展狀況的真實還原。

在故事的下篇,進入2010年代后,以嚴陽(歐豪飾)、金瑩(梁潔飾)為主角的新一代冰雪人再度向冬奧發起沖擊。與80、90年代相比,如今的冰雪運動在人數、裝備、環境、能力等多個方面大有提升,越來越多優秀的冰雪健兒在冬奧會上斬獲佳績,北京還成功申辦了冬奧會,這一系列的變化無一不昭示著中國冰雪運動的進階和升級。

《冰雪之名》還將冬奧歷史與時代軌跡相勾連,通過故事劇情、人物造型、場景環境等的變化,深刻展現國家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彰顯出大氣磅礴的史詩感。總編劇梁振華在采訪中表示,中國冰雪運動的發展軌跡,與改革開放的歷史潮流似乎是吻合的。劇集以冬奧為精神背景,以競技為情節線索,但更多的還是想讓觀眾看到社會、時代和國家的革新變化。

在故事內容上,李冰河的父母追逐“出國潮”,想方設法送她出國留學;由于企業體制改革的陣痛,李冰河父親負責的機電廠大批員工面臨下崗的境遇;嚴振華姑姑下崗后帶領姐妹們一起開餐館再就業;還有下海潮、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等內容,《冰雪之名》將各種劇情都嵌入到了時代發展之中。

在造型上,導演白濤曾提到,《冰雪之名》盡可能真實的去還原人物裝扮。例如80、90年代的紅臉蛋兒、做舊的服裝帽子、帶著冰霜的圍巾,以及2010年代更具時尚感和現代感,與當下年輕人相貼合的日常裝扮等。在色調、場景、氛圍等方面,劇集也一步步從灰白到明亮,從蕭條的工廠到高樓林立的城市建筑,從緩慢的“抒情詩”向明快的“進行曲”轉變。

《冰雪之名》以現實主義的敘事方法,在時代變遷的對照下,展現出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化,生動詮釋了人的成長、時代的發展與精神的變革,譜寫出一曲平凡溫暖、真摯動人的時代贊歌。

創新性結構

展現冬奧精神傳承

以上下篇章的結構形式進行故事串聯,是《冰雪之名》一次大膽的創新突破,無疑也成為了這部作品的最大亮點。

這種創新性結構的運用,使作品最大限度的承載起更多人物角色,全方位塑造出更加豐富的人物群像。作為體育類型的影視作品,運動員自然是當之無愧的主角。上篇“冰雪情緣”中,以嚴振華、李冰河、唐劍為主的第一代冰雪人在冰雪運動的“拓荒之路”上面臨著家庭重擔、身心傷病等各種問題,使他們的冬奧之路帶有些許遺憾、孤勇和悲劇性。

唐劍因為創傷性應激障礙,沒有辦法正常上冰比賽,最終只能黯然放棄短道速滑;嚴振華由于身體原因無法繼續與李冰河搭檔雙人滑,不得不一個人轉向單人滑,結果也沒能一直走下去,最后為了照顧生病的父親放棄了最愛的滑冰。

而在下篇“冬奧夢想”中,以嚴陽、金瑩等為首的新一代冰雪人則更加熱血奔放。他們在家庭、經濟等方面背負的壓力和包袱越來越小,對冰雪運動的追求更加自由與純粹。嚴陽不顧父親的反對堅持選擇滑冰,還為了專注訓練辦了休學;金瑩放棄了在國外的大好機會,選擇為國家的短道速滑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不再執著于獎牌和個人榮譽,而是單純源于夢想與熱愛,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拼搏奮斗。

除了運動員,《冰雪之名》還全景式刻畫了教練、隊醫、冬奧場館建設者、冰鞋廠民族企業家等一系列冬奧參與者。比如面冷心熱的教練陳謹(蔣欣飾),她對待自己的專業堅韌而執著,是隊中定海神針一般的存在;隊醫葉小小(伊麗媛飾)出身醫學世家,本可以有更好選擇的她堅持著對運動醫學的研究,專業細心的她是訓練隊最堅實的后盾;還有經商多年,為冬奧場館改造勞心費力的嚴森林(劉金山飾),退役后投身冰雪運動產業并創辦冰鞋廠的唐劍等(張帆飾)。

《冰雪之名》通過兩個年代的雙篇章銜接,彰顯出中國冰雪人對冰雪運動和冬奧夢想四十年如一日的追求與堅守。從80年代初嚴振華、李冰河等人埋下奔赴冬奧的火種,到90年代他們不懼艱辛、排除萬難進入體校、國家隊,再到2010年代嚴陽、金瑩等新一代冰雪人在比賽中勇奪桂冠,他們為了國家的榮譽和自己的理想而戰,受過傷、流過淚,但唯獨沒想過放棄。劇中父子、母女、師徒等三代人之間與冬奧和冰雪運動有關的故事,深切傳遞出冰雪健兒對冰雪事業和冬奧精神的信仰與傳承。

作為國家廣電總局冬奧題材重點劇目,《冰雪之名》以青春的視角穿越歷史的縱深,通過劇中年代感與時代性交織的冬奧故事以小見大,圓滿達成了全面展現“更高更快更強”的奧利匹克體育精神,弘揚腳踏實地、艱苦奮斗的民族傳統,以及推動全民參與冰雪運動的重要使命。

關鍵詞:

上一篇:2021年電影公司業績預告:有人迎來春天,有人泥潭深陷

下一篇:CVB丨冬奧題材熱,《人世間》持續上漲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