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偶劇信譽坍塌的背景下,喬欣、徐正溪領銜主演的《嫣語賦》,起初沒多少人在意。
但播出后,憑借女主角人設的新穎,殺出一條血路,在視頻網站上的播放數據表現尚可。
可惜,觀眾被人設吸引進來,可能很快就會被《嫣語賦》廉價的制作勸退。
演員表現勉強及格;服化道就是影樓風;篇幅占比最多的探案戲遍布bug……
說到底,還是不夠用心,處處都是“差不多”態度,整部劇的反響撐死也就是“差不多”。
歡迎進入“鳳娛指數-影劇綜榜單”小程序,搜索“嫣語賦”并發表你的看法。
利己主義女主,值得歡迎
全劇開場,官宦世家秋府庶出的二小姐秋嫣(喬欣 飾)大婚,她所嫁之人乃賀將軍的大公子賀灃。
拜堂之時,賀灃突然吐血而亡。
賀家認定秋嫣克夫,要秋嫣殉葬。
以前古裝劇如果有類似橋段,女主角一般是哭哭啼啼、聽天由命(當然最后死不了),或者是貴人(男主角)相助。
秋嫣想的是,我得自己逃命,哪怕逃走會給家族惹上麻煩。
利己,是第一要務。
逃命被抓后,秋嫣可免一死,但必須出家。
古裝劇里被迫出家的女性角色不少,但秋嫣不服從,她才不想大好人生荒廢在尼姑庵中。
于是開始與各路封建勢力展開battle,不斷輸出女性主義思想。
“你讓我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去出家守寡,這不公平。”
她質問,男子克妻又如何?男人死了妻子,就得趕著續弦,否則就是大不孝。
“憑什么女子就如浮萍般輕賤?”
當她發現,出身高貴的男二秦暄(劉芮麟 飾)對自己有好感,她就想抓住這個機會,“眼下我不放手一搏,便只能嫁給那一具陌生的枯骨”。
嫡母擔心她的主動會帶來禍害,秋嫣直言,“我不明白,為什么女子要被動等待,不能有欲望,就算有也不能說出來。”
所以,不管結果如何,她都要試一把。
男主梁翊(徐正溪 飾),發現秋嫣在主動爭取秦暄,批評她有心機。
秋嫣懟道:哦,你們男人為了權勢籠絡別人就不叫“有心機”,我們女的追求男的就是“有心機”?誰給你說愛情不用經營的?
秋嫣很容易讓觀眾聯想到《延禧攻略》魏瓔珞、《傳聞中的陳芊芊》陳芊芊等角色。
編劇在古代女性身上安置了當代獨立女性的靈魂,在封建語境中制造出強烈的反差,凸顯出女性大殺四方的“快意”,也能夠迎合當代女性觀眾的情感需求。
秋嫣也并不是喊口號的空殼子,言行都貫徹了女性主義理念,邏輯自洽,沒有太刺眼的自相矛盾(除了一開始心甘情愿嫁給未曾謀面的賀灃)。
看到她把男人懟得啞口無言,的確有一種爽感。
劇中男女主角的互動也有點意思。
如果說秋嫣是“心機女”(褒義),那么梁翊則是“腹黑男”。他背負為父雪冤的重擔,又功高震主,日常小心謹慎、處處提防。
所以梁翊一開始并不喜歡有心機的秋嫣。秋嫣一頓吹捧,求梁翊幫自己逃走。
梁翊說“帶路吧”,秋嫣竊喜。
結果秋嫣一轉身,梁翊就把她打暈了。
一通吐槽“有利可圖就巧舌如簧,我更不會讓你這種人跟秦暄在一起”,就把她關在柴房里了……
強強對決、互相算計,至少是比那種男強女弱、女的時刻要男的呵護的無腦撒糖,有趣一丟丟。
制造過于粗糙,著實勸退
看完《嫣語賦》的優點后,是不是很想看下這部劇?
冷靜,冷靜!
審美比較挑剔的觀眾,不一定撐得過第一集……因為該劇的制作,實在是太廉價了!
古代的皇宮,也過于寒磣吧。
七夕節前夕,一行人逛夜市。“真沒想到,這城中的夜晚居然如此繁華”。
信你個鬼哦。
小成本,要揚長避短,就別用大全景了,這不是自揭其短嘛。
服飾和妝發,也是最省錢的方式。古代的服裝一穿,就算完事了。
回想起來,《御賜小仵作》也是小成本,但制作上就認真嚴謹得多,因為演員片酬不高。《嫣語賦》本身成本不高,或許大塊支出是演員片酬,制作投入能壓縮就壓縮。
喬欣和徐正溪也許給劇集帶來一部分流量,但兩個年輕演員的表演,頂多只能是及格。
喬欣的演技還是缺細膩。比如意外得知梁翊就是小時候救過她的人時,那種又激動、又心動、又要隱忍的復雜情緒,喬欣用這個表情演完了,定格了幾秒
徐正溪的妝容似乎一直偏厚,臺詞也得再練一練,“低音炮”不等于“含糊不清”。
《嫣語賦》是古偶,但從劇情結構上看,它更近于探案劇《御賜小仵作》。
男女主角聯手偵破一個又一個案件,每個案件大概五六集的篇幅。
可惜的是,《嫣語賦》的探案部分,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邏輯bug。
從賀灃死亡案,到假銀票案,再到嫡母死亡案,編劇想一出是一出,觀眾只能看編劇怎么編下去,沒有任何參與推理的樂趣。
都是偶然遇到一個人,這個人剛好與案件有關聯,男女主角經由這個人輕易發現了案件最大的玄機……
沒有邏輯,只有巧合。
這是它與《御賜小仵作》的本質區別。
《御賜小仵作》可以吸引推理愛好者,案件分析是縝密的,也在影視化呈現上花了很多功夫(比如利用動畫回顧案件)。
《嫣語賦》的案件,主要是功能性的,用來銜接和填充劇情。
當然,《嫣語賦》也不至于到爛的程度,因為編劇很懂得“取巧”:邏輯不夠,反轉來湊。
常常以高頻的反轉,轉移觀眾對于邏輯漏洞的注意力。
但無論如何投機取巧,總歸是不經看的,勉強可用來打發時間。
總的來說,《嫣語賦》讓人有“恨鐵不成鋼”之感。
它有著頗具噱頭的設定,但凡編劇再上點心,但凡制作上更用心一點,它有望成為一部好劇。
奈何,從劇本到制作,《嫣語賦》都是一種“差不多”的湊合態度。
不溫不火,已經是求仁得仁,應該偷著笑了。
畢竟老是“差不多”,下一次就沒那么走運了。
目前《嫣語賦》在“鳳娛指數-影劇綜榜單”小程序中大眾評分6.2,專業評分6.0。你看過這部電視劇了嗎?評價如何?歡迎掃碼進入小程序打分~
往期內容
將Ifeng電影設置星標
你就能更快收到我們的消息啦??
分享/在看/評論/點贊
都是對原創的支持~
上一篇:好一派紙醉金迷|賞色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