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元宵節,首先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時間匆匆,仿佛昨日還在喜迎新春,如今回看,2022年已經兩月有余。這兩個月里,中國電影票房已經破百億,我們也歷經了元旦檔、春節檔、以及剛剛過去的情人節檔,總共三個大小檔期。這三個檔期的總票房總計約76億,在今年的總票房中占比約為65%。
此前,不少朋友向我們表達了自己對于電影檔期效應集中加劇的擔憂,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檔期問題。
01
數據說明:檔期效應集中加劇
近年來,電影產業上下游都能感受到:無論是數量、評分到單片票房等各方面,檔期與非檔期的差距都在逐漸拉大,檔期時間更顯熱鬧,而非檔期時間比往年更冷清。的確,從各項數據變化也能看出:檔期效應集中加劇。
1、影片上映集中
對于不少觀眾來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節假日的時候,影片扎堆上映,都不知該如何選擇,而非節假日,則可能出現“無片可看”的情況。
從燈塔專業版數據來看,2018、2019、2021年在重點檔期的平均上映影片數分別是0.7、0.7、0.8部/天,而在平時的平均上映影片數分別為0.6、0.7,和0.4部/天。可見,去年重點檔期上映影片的數量在增加,而非重點檔期上映的影片下降明顯。
但數據顯示,自2014年以來,除2020年外,每年上映的影片數總量是不斷增加的,這也就是說去年,重點檔期的上映影片量會比以往更加擁擠。的確,去年的端午節,被稱為“最擠‘五一’檔”,短短五天的檔期,有十多部影片相擁上映。
2、非節假日檔期票房占比增加
對了更直觀的比較,小艾查閱數據,整理了自2016年來,節假日檔期票房(元旦檔、春節檔、清明檔、五一檔、端午檔、中秋檔和國慶檔等含休息日的節日檔期)在全年總票房中的占比變化。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2016年~2020年,節假日檔期票房在全國票房大盤中占比都在20%上下,數據呈波動式上升。而2021年的節假日檔期票房在全國票房大盤中占比卻高達36%,提升顯著。
3.檔期票房集中。
去年,我國電影市場誕生了歷史最高春節檔(78.4億)和歷史第二高國慶檔(43.9億),兩大檔期合計在全年大盤的票房占比,已逐年提升至1/4的水平。而在2018年、2019年,春節檔和國慶檔兩大檔期合計在全年大盤的票房占比分別是16.2%與16.9%,均不到1/5.
而從春節檔、國慶檔這兩大重點檔期在大盤占比中的變化數據,也可以看出近年來,全年票房也的確是逐漸往少數重點檔期集中。
以上數據說明,檔期效應集中加劇是當下電影市場的一個縮影,也可能是未來的一個整體走勢。
02
原因:多方因素綜合結果
1. 片方
對于片方來說,覺得在檔期投放影片能產生更高收益,當然喜歡能擠上檔期這趟車。同時在營銷上可以順勢而為,做到更加精準和省力,要規避的只是特別強的影片,這就是我們經常見到的撤檔原因。而又由于近兩年的疫情影響,不確定性增加,使得國內電影公司的風險偏好降低,在投放影片時更加保守。
2. 觀眾
對于普通觀眾來說,近年來,生活節奏加快,而年輕的消費者也面臨著較大的工作、生活壓力。在平時周末和工作日,大部分人都缺少時間和精力去影院觀影,而在節假日,才相對有更多閑暇時間和精力產生觀影欲望。
3. 票價
由于某些重要檔期電影票價的提高,觀眾在心理上自然提高了影片質量的較高預期,而現實是影片質量往往不及預期,產生的后果是面對不低的票價消費更謹慎。表面上吐槽的是影片質量,實則是較高的票價與預期之間的落差。尤其是當前受疫情影響,企業效益下滑,收入減少,預期轉弱,對電影的票價更敏感,平時隨意性的觀影減少。
4. 媒體宣傳
無論是自媒體還是專業媒體,在關注電影市場時都更多聚焦于節假日檔期的影片情況,同時對于不斷創新高的檔期票房大肆宣傳,不斷強化檔期意識,似乎只有檔期才是觀眾選擇觀影的時段,這對片方、影院、觀眾起到了無形的心理暗示作用。
5. 影院營銷
我們也與不少影院經理人對此進行過交流,基于上述原因,大多數經理人都側重于“重點檔期重點營銷”,普遍認為,只要抓住了檔期,就抓住了影院一半以上的年票房,而在非檔期時段,面對幾百幾千的票房,抓起來也不見得有效果,主動放棄營銷。
03
影響:一把雙刃劍
雖然不少有識之士面對日益凸顯的“檔期效應”表示擔憂,認為隨著這種效應的加劇,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負面影響。但面對檔期票房較高的現實,影院經理們普遍覺得認可。因為總體上看,檔期本身就是依據市場規律和受眾需求而形成的,同樣在檔期效應的加持下,才能促使國產影片無論在創作上或是商業模式上都更加市場化。而現如今,檔期效應不斷增強,或許更有助于催生特定檔期和頭部影片產生更高的票房。觀眾似乎也更愿意在節假日走進影院,這也是市場的選擇。
但是“艾維電影”看來,檔期效應的加劇是一把雙刃劍。雖然檔期有著不錯的票房表現,但這是以犧牲平時的票房得來的,票房總量并未同步增加。直觀的負面影響,就是影院的淡旺季越來越突出,像2021年連續數天出現全國3千萬以下票房的并不是稀罕事。而一旦旺季不旺,也就是說節假日檔期遇冷,比如去年的暑期檔,就更容易影響到全年的整體票房數據。還對影片投放、影院的資源配置、營銷組織等帶來不利影響。
除此之外,也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影院的服務質量。短時間增大的客流,會給本已不足的工作人員增添較大的壓力,自然在環境衛生、服務態度等方面降低標準。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就更容易使得觀眾對票價、影片質量產生負面評價,尤其是對平時不常去影院的觀眾來說更是如此。
如何解題,歡迎大家圍觀討論。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