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幕的變遷
目前,主流的電影放映形式是“反射式成像”。之前是膠卷,錄制在焦膠卷上,數字話后,影像畫面是將圖像相信號通過相應處理電路驅動DLP光學器件形成光信號經過鏡頭聚焦后,再在介質上產生呈現,銀幕就是這樣的介質。
在電影誕生初期,白墻和白布充當了成像介質。放映機對準一面白墻/白布,將影像投射到白墻上,粗糙而原始的影像就這樣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白墻的表面粗糙的,白布稍微好一點但仍然不細膩,他們的光反射是“漫反射”,可以均勻在180°范圍反射。然而作為影院來講,銀幕平面和座位區的夾角是用不到180度的,通常最大夾角只有60-90°,這邊意味著超夾角部分光線是沒有辦法利用,反射的光線不可能大于入射的光線,因此,白墻、白布作為銀幕,其有效亮度增益達不到1。并且,因材料和工藝白墻、白布的光學性能沒有辦法控制,而光學性能卻從很大程度上影響影像質量,所以白墻、白布并非理想的電影成像介質。
于是產生了專業的“銀幕”。
廠家在幕布基層上涂覆涂層,如涂有硫酸鋇或金屬粉末等,還有利用玻璃珠涂料制成的反射銀幕,和半透明材料制成的透射銀幕等。目前廣泛使用的金屬銀幕,即在銀幕基層上噴涂上一層金屬材料,來增強光的反射性能和偏振特性,相較于傳統的白幕創造了全新的影像反射介質,合理的提高了銀幕的亮度增益等技術性能,大大提升了畫面的成像質量。
技術指標的改進
評價銀幕的技術指標很多,常見的光學性能指標有亮度、清晰度、反射角、顏色、解像力等多項指標。不同的銀幕所呈現的畫面質量不一樣,根本原因在于銀幕指標不一樣。與放映密切相關的指標有以下幾方面:
1. 亮度系數
即行業內人人皆知的“增益”,也是銀幕最具代表性的指標。
2. 有效散射角2α
銀幕有效散射角2α是銀幕反射亮度以5°觀看角的亮度值為基準、其亮度下降不大于50%的最大水平觀看角α的兩倍,該角度的度量以銀幕法線為基準,法線一側為α,兩側為2α。平時常用“散射角”代之,銀幕在相同亮度系數的情況下有效散射角越大越好。
3. 聲衰減
凡透聲銀幕,由于揚聲器位于銀幕后面而引起的聲衰減,定義為8KHz和12.5KHz的聲衰減與500Hz的聲衰減之差,分別不大于3dB和6dB。此項易被忽略,特別是微孔銀幕應用會越來越多,透聲孔的直徑、孔距排列、穿孔率是否達到要求,減小聲衰減,確保聲音的清晰和逼真。
3. 反射光的顏色
銀幕表面要求彩色還原性良好,即反射光與入射光的顏色色度應一致。銀幕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色溫差不得大于200k。此項指標銀幕較易達標,需要注意的反而是入射光的顏色色度。
4. 解像力
當前清晰度,我們以“像素”表示。膠片時代則是以“線對”表示。用于放映電影的銀幕應具有滿足80線對/mm以上的放映解像力。按照當前銀幕的解像力,能夠顯示的清晰度可以超過4K甚至達到8K。(將在相關“清晰度”文章中詳解。)
6. 銀幕材質和涂層均勻性
銀幕全幅面材質和涂層應均勻,其亮度分布均勻度應不小于80%。此項最能體現銀幕制造的態度和工藝成熟度,而不合格的銀幕產品表面肉眼可辨,如條影、花斑、不規則陰影等。
(圖片來源 艾維圖庫 影星銀幕)
當然還有包括銀幕物理性能的技術指標。現代銀幕技術的進步,均是圍繞這兩部分進行的。
比如亮度方面,亮度增益越高,幕面反射的光線越聚攏,會產生中間亮四周暗的效果。這時我們稱之為“亮度均勻度”下降。從技術原理上說,銀幕的亮度增益與亮度均勻度是一對矛盾項,無法得到較好的兼顧。所以,技術的進步在于在較高亮度均勻度的基礎上獲得更高的亮度增益。
因此,很多銀幕廠家都在試圖改善這一性能,例如影星銀幕改進反射涂層配方,推出2.8增益產品,使銀幕既具有較高的增益同時又有較大的有效散射角,在實際使用時獲得較好的亮度均勻度,改善畫面質量。對于觀眾來說,就是不管在影廳哪個區域都能獲得均勻的影像亮度。
“影星”銀幕的指標及適用范圍(表格)
比如光反射效率。銀幕的反射率就是放映機投射到銀幕上的光與銀幕反射光強度的比值,反射率50%就是說有一半的光損失了。之前普通金屬幕的反射率約在50%左右,而新近研發的銀幕把反射率明顯地提高了,達到了85%以上甚至更高超過90%。與傳統銀幕相比,新型銀幕利用縮小透聲孔徑、改進涂層排列、加入光學微結構等途徑,使銀幕的光反射更受控,無雜散反射。
又比如偏振比。銀幕的偏振比也是重要的消除鬼影的指標之一,偏振比不足,鬼影便會越重。一般普通金屬幕的偏正比要求在150:1以上,現在的高端銀幕,擁有著高達超過500:1的偏振抑制比。這就不容易感覺到鬼影的存在。
如果從物理性能上看,主要的有以下幾個指標:
1.孔徑和穿孔率。
之前的銀幕都留有較大的透聲孔,主要是為了保證銀幕后音箱的發聲效率和頻率相應。進入數字電影時代,2K清晰度電影的像素尺寸大小與透聲孔尺寸相當成一定的比例關系時,就會產生“摩爾紋”,想要消減摩爾紋只能破壞上述比例關系。于是,縮小銀幕孔徑成了其中的一種途徑。同時,為了提高反射率,在縮小孔徑的同時改變穿孔率也是必須要考慮的。
比方說終極銀幕的孔徑只有150微米,“影星銀幕”也通過不斷改進無縫拼接的加工設備和工藝,使得0.6mm微孔銀幕幾乎可以不限尺寸的批量生產。同時,穿孔率仍能達到4.5%,沒有一味地降低,充分保證聲衰減的優勢,但視覺上讓透聲孔的干擾降到極低,做到極好的平衡。
2.銀幕大小和強度。
隨著電影畫面發生了改變,銀幕的尺寸也發生了改變。
最開始的電影畫面高寬比例為1:1.33,寬銀幕電影出現后,銀幕高寬比增至1:2.35。遮幅式電影的高寬比為1:1.85,而 IMAX巨幕的畫面高寬比是1:1.44。進入數字時代,畫面高寬比略有變化,寬銀幕的比例是1:2.39,IMAX巨幕為1:1.78。同時銀幕尺寸也越來越大,寬度從六七米擴大到二三十米。
銀幕的大小非常考驗廠家生產實力。目前有兩種技術解決方案,一種是垂直的,即廠房得高出銀幕高度,銀幕垂直懸掛進行機器噴涂;另一種是水平噴涂,國內“影星銀幕”已經具備100米寬,25米高的超級巨幕垂直噴涂真實生產能力。
銀幕尺寸的增大,張掛時對銀幕的張力要求是成本增加的,這對銀幕的強度尤其是拼接強度及效果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強度要求還包括銀幕張掛邊緣強度。就幕基強度來說,降低三基色激光散斑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振動銀幕,而長時間振動無疑會對銀幕幕基的強度提出了要求。
如今,隨著PET材質的納米新型材料的使用,銀幕的物理性能也得到了極大改善,在受熱受潮、受拉力等情況下,銀幕變形很小,長時間振動也幾乎不會出現松弛損壞,更為經久耐用。
3.拼接技術。
由于銀幕不是整塊生產而是通過拼接成型的,因此,銀幕的拼接工藝也影響著其性能。好的拼接既要有一定強度又要在一定距離外不可見。蕪湖影星巨幕有限公司作為一家專業的銀幕產品提供商,他們通過技術改革,改進銀幕接縫工藝,使銀幕正前方在1米遠處看不到接縫,遠超國家標準。
4.可折疊性。
以往大部分銀幕均不可折疊,這意味著必須采用卷筒式裝配,這對運輸、保存以及張掛均帶來不便。如今,納米材料銀幕在可折疊性上作了改進,產生了一批可折疊銀幕。
重要提示:
“為什么影院里的畫面越來越絢麗多彩?”
“因為后期制作精良。”——這不是重點。
“因為放映機性能提升。”——這是一方面
“成像終端銀幕的各項性能不斷提升。。”——這才是正解。
因此,重視銀幕選擇、保護好銀幕需要更多的重視和專業性。
(題、文圖來源:艾維電影圖庫,圖文無關)
上一篇:情人節檔三部愛情片誰能勝出?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