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春節檔下滑背后的冷思考

2022-02-07 06:08:04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來源丨犀牛娛樂

文|南如珉

塵埃落定,今年春節檔6天累計突破60億大關,較去年大幅下滑了23%的份額,這也是歷史上春節檔的首次倒退。

今年也是近年來最受爭議的一屆,而最大的爭議跟影片無關,而是來自于觀眾對于高票價的吐槽,這也一度登上各種熱搜榜,這也間接證明了觀眾背后強烈的不滿。可高票價只是表面,它遠不是今年春節檔的全部,背后還有著諸多的問題,經歷今年春節檔之后,整個行業確實該好好冷靜復盤一下了。

6天60億,直接回到4年前

(歷年春節檔表現)

先看下數據。今年春節檔6天累計勉強拿到了60億級別,折合單日僅有10億的體量,這個數據跟2018年、2019年基本一致,也就意味著市場倒退了4年之多。區區60億票房,顯然跟行業的預期相去甚遠,影院想象的一個檔期養半年的愿景也徹底落空了。

如果從觀影人次的數據來看,春節檔的倒退更是驚人,完全是崩盤式的表現,今年春節檔6天僅吸引1.13億人次走進影院,跟去年的1.6億下滑了30%。無法吸引觀眾進場,便是今年春節檔最大的頑疾。這里面既有高票價帶來的門檻,同時更多還是種子選手的吸引力不足所造成。

(2022年春節檔各部影片情況)

從單片的表現來看,各部影片幾乎都未能達到預期,幾個設想也未能實現。

《水門橋》首日開畫6.4億+拿到歷史第二的位置之后,后續的走勢一般,25億+的成績放到去年只能位列《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煥英》之后,但是總算撐起了市場的基本盤。喜劇片《這個殺手不太冷靜》憑借逆襲拿到春節檔的亞軍,成績相對它自身的體量已經是超出預期,但橫向對比之下,跟往年亞軍選手同樣有著巨大的差距。

《奇跡·笨小孩》開局不錯,之后迎來暴跌,再然后實現平穩過渡,甚至迎來一個逆跌,表現堪稱過山車。只能說影片達到了預期,但沒有附帶更多的驚喜。反倒是《四海》因口碑爭議不如預期,甚至沖擊6億都壓力巨大。

張藝謀的《狙擊手》自初二開始,開啟了它的逆跌模式,目前已經連續逆跌4天,累計即將突破3億票房,看好它會一路飄紅,成為春節檔的一個小黑馬。《熊出沒8》首日突破1億大關,創造系列的開畫新高,而累計票房將輕松突破8億大關。后面的《喜羊羊大電影》跟《小虎墩大英雄》則表現相對一般。

太平了!類型上缺乏強娛樂性,光“逆襲片”就三部,今年春節檔片單顯然對觀眾并不友好。整體的下限都挺高,但真正當觀眾掏錢買票時還是會猶豫,沒有絕對的購票欲。在這種情況下,高票價就會成為大部分人的攔路虎,這也導致了市場的節節敗退。

按照往年春節檔的片單格局,頭號種子負責開疆拓土,在假期前幾天負責“拉新”,黑馬項目在后面伺機而動,隨時準備接力,兩部影片一個靠爆發力一個靠續航力,這樣能夠最大程度的將觀眾拉進影院。剩下幾部影片在類型上能夠互相彌補,從而共同支撐起整個大盤。

而今年的情況是,頭號種子未能達到預期,觀眾對于主旋律略有審美疲勞,整體未能達到前幾年那種大體量項目的能量。黑馬電影逆襲未遂,未能實現半路超車,導致今年成為頭號種子奪冠的寡淡年份,缺乏了互相競爭、黑馬彎道超車的戲碼。一句話,不論是頭號種子還是黑馬,今年春節檔的標準都較往年差得遠。

看看歷年的項目,《捉妖記2》《瘋狂的外星人》《唐人街探案3》個個“膀大腰圓”,熱度空前,觀眾亦是熱情高漲。而配套的黑馬項目《紅海行動》《流浪地球》《你好,李煥英》,更是部部都是年度話題之作,均是超級黑馬的架勢,徹底引發春節檔的觀影熱情。

春節檔其實就看前兩部,亦或三部,一旦種子跟黑馬未能達到預期,那么也就意味著口碑肯定沒有跟上,隨之而來的便是市場的大幅下滑,進而引發了高票價的爭議。其實往年春節檔票價也貴,但相對還是能夠值回票價的,今年這種價值的“不匹配”達到了峰值,觀眾哀聲怨道亦是達到了高潮。

春節檔的崩盤不是壞事

種種跡象都在證明,今年春節檔可能是歷史上相對表現最差的一次,各個領域都在大幅倒退,尤其是觀眾熱情更是被透支的嚴重。行業自詡觀眾一定會在春節觀影,殊不知這完全是自欺欺人的,檔期概念的誕生是觀眾帶來的,毀滅亦是由觀眾來掌控,短短6天暴跌了近5000萬觀影人次,徹底驚醒了整個行業。

春節檔的崩盤再度給行業敲響了警鐘,春節檔不是萬能的,這個泡沫積攢了多年之后,終該有破裂的那一天,就像炒房客認為永遠看不到房價跌的那一天一樣。其實行業歷來都是盲目和跟風的,而春節檔確實被過度消費了,它早就該降溫,卻一再被大家捧上了神壇。

將一個個高熱度的種子影片囤到同一天上映,這是春節檔的理念,凝聚的力量讓它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可這種檔期的構造并不合理。一個超級檔期的崛起,隨之而來的是多個檔期的毀滅,春節檔的大部分項目,理應盤踞在各個均衡的檔期,做到個個占山為王,這樣既能避免大規模競爭帶來的內耗,又能夠盡可能給春節檔減負降溫。

況且春節檔根本就不是票房的保證,更不是回本的保證,歷年春節檔已經告訴了我們,那些年度虧損之王很多都來自于春節檔,它依然是一個二八效應的一個檔期。爛片終究是爛片,不會因為你躲到哪里就會有變化。事實上,爛片在春節檔能吃到的紅利在5年前就終結了。

其實春節檔熱度過高的問題已經出現很久了,造成了市場上很多畸形的問題。比如排片費的情況,因為場次的爭搶而不得不用錢來解決;比如前幾年的惡意票補,大家比的應該是質量,絕不該比誰的價格低,誰的票補規模大;比如日漸提升的宣發成本,這種惡性攀比還在進行中。

如今的春節檔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惡性循環,從業者以進入春節檔為一種榮耀,所謂的“征戰春節檔獎”根本就是自欺欺人,都得被動輒1億起步的宣發、各種排片惡性競爭等一個個黑洞給吸進去,最終只剩下了“我可是征戰過春節檔的人”,后面的一地雞毛只能是冷暖自知。

事實上,放眼全球任何市場都沒有內地春節檔這種概念,這種畸形的構造早就該拆解了。春節檔并不能帶來增量,大家所能看到的,它能夠吸引非觀眾群體進場、吸引家庭觀眾、讓人們在春節有了觀影習慣。這些所謂的增量概念只是一種誤解而已,其實將這個恐怖片單放在全年任何一天,都會形成凝聚的作用。

是時候真正給春節檔減負了,而今年春節檔的崩盤不見得是個壞事,它或許讓行業重新認識了春節檔的本質,它遠沒有看到的那么友好,什么爆款啊、黑馬啊,這些爆款黑馬離開春節檔依然還是爆款黑馬。檔期不重要,項目最重要,好項目在哪,觀眾就在哪,跟檔期的關系并不大。

市場需要更多的檔期,項目需要更多的分散,讓觀眾在每個節點都能看到好的作品,而內地檔期這種大熱或大冷的情況,必須理性的去解決。春節檔或將會慢慢消解,但它不會轟然倒塌,問題的根源其實還是來自項目,只有好項目才是最剛需的硬通貨,而春節檔并不是。

關鍵詞: 春節 冷思考

上一篇:武俠IP新解、全明星陣容,《倚天屠龍記》助推網絡春節檔“大升級”?

下一篇:事實證明,能打敗《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只有它自己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