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
身處廣州的Sir終于也在今天翻出衣柜底下的毛衣和冷空氣做對抗。
而冬天的寒意,不只是體溫的流失。
更是靈魂和腸胃的空虛、寂寞、冷……
幸好。
老朋友如期而至:
《人生一串 第三季》
B站紀錄片區(qū)的“扛把子”,季季開分9.0。
也是美食區(qū)的“一根筋”。
四年來,鏡頭里只有一個“主角”——燒烤。
那一張張小燒烤攤前的江湖風云,惹得我們隔著屏幕在彈幕和口腔里翻云覆雨。
如今,兩年過去。
導演陳英杰帶著原班人馬再次投奔夜攤。
來。
給你點時間,拿出外賣,我們邊吃邊聊。
01
看《人生一串》,用什么下飯?
銷魂的肉。
沒有含糊,一打開,就是“饞死你不償命”的懟臉特寫。
誰是跳動在這炭火上最靚的仔?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的滋味也養(yǎng)出一方的口味。
養(yǎng)刁了,就誰也不服誰。
率先出戰(zhàn)——淄博廣場上的拉客先鋒,“平平無奇”五花串。
蘇東坡說,要吃肉,肥帶瘦。
淄博的烤梅花豬肉,不僅肥瘦相間,還多了一層皮。
別看它現(xiàn)在平平無奇。
燒上火,擺上架。
一切便是藝術:
肥肉,油脂噴香;
瘦肉,焦香緊致;
外皮,軟糯柔情。
再與調(diào)料合體,撒上芝麻。
如果你是肉串的原教旨主義者,到這一步,已然完全被攻陷。
但也有人想趕新潮。
不急,二號選手參戰(zhàn)——肉串卷餅。
小桌上,炭火不熄,趁著余熱,肉串轉(zhuǎn)移陣地。
食客徒手上位,抹過熱辣的鋼簽。
裹上一層花生碎,勁中帶脆。
然后,兩個“黃金配角”登場——小餅和蔥。
軟餅的小麥香,青蔥的蔥甜,就著滋滋冒油的五花肉,一口下去,口感和風味又添一層。
嗐,是碳水這個“渣男”。
就像一位外地小伙,自豪地表示,自從來了淄博,大腰子、五花肉、兩個大生蠔,全卷一塊兒,完全沒壓力。
△ 女友:就聽你嘚瑟
這就完了嗎?
不對。
有人吃得講究,也有人吃得體面。
3號選手,帶著優(yōu)雅的步伐走來——銅網(wǎng)烤肉。
亮堂的大廳內(nèi),四方桌上擺放干凈整齊的菜碼,中間一個小銅網(wǎng),以拉下風筒為號,只為迎接大片牛肉。
看著粗獷大塊,卻最是考驗你的細心。
兩面只需翻烤兩次,烤至七、八成熟,才能保有牛肉的彈牙,塞入嘴里,掀起一場齒間的對抗賽。
這也是烤肉中少有的團體項目。
熟悉的人,此時早已拿著夾子和剪子在一旁候場。
有人負責剪肉,有人盯著生熟,有人照看火候,幾雙筷子懸而未定,待時機一到,便是一番風卷殘云,生菜、蒜片、蘸醬一齊招呼。
來自朝鮮族的金社長,道出當?shù)乜救獾甑拿卦E:
延邊黃牛。
密林中的空地散漫飼養(yǎng),有足夠撒歡的地界兒,肉也緊實。
最上等牛肉,是雪花牛肉。
每十頭黃牛中,只有一頭能擁有雪中玫瑰的驚艷花色。
什么叫高級的食材?
就是看見生的,都忍不住咽口水。
在這里,你將解鎖肉的各種形態(tài),在食物鏈上走一遭。
豬:豬五花、豬小腸、豬頭瓣、生豬血......
牛:牛雪花、牛肉粒、牛奶子(你沒聽錯)......
還有,脆魚鯇、斗雞爪......
Sir看完只有一個想法:
生而為人,我很慶幸。
02
看《人生一串》,用什么下飯?
誘惑的鏡頭。
作為一部美食紀錄片,要如何最大程度地沖破屏幕,抓住觀眾的胃?
在多媒體到達通感這一技術突破之前,片子只能用一個辦法。
360度拍出食物的美,讓你對著屏幕流哈喇子。
首先,夠近。
大特寫,看見肉皮的褶皺,溢出的肉汁,晶亮的油。
其次,夠慢。
每一幀,能看到肉在彈動,油花四濺,在鹵水中徜徉過三小時的雞爪,此時紅亮紅亮的。
還很有個性,畫面代替語言。
浙江麗水,這座低調(diào)的山水小城,有一股神秘力量。
在這里,有一種動物,不能活著離開就算了,還會被五馬分尸。
廢話不多說。
前方高能:
長畫幅,冷色調(diào),還有講究的對稱構圖。
這氛圍,這場景,乍一看還以為走進了什么法醫(yī)剖尸現(xiàn)場。
的確是“剖尸”——豬頭瓣。
在麗水,豬頭瓣已經(jīng)成了燒烤店必備。
生的看著嚇人,熟的看著......是真饞人。
有追求,時不時給自己來點技術上的挑戰(zhàn)。
這下真·360度將你環(huán)繞。
最后,來,劃重點:
絕對不能放過嘴部特寫!
只有這迫不及待進行咀嚼的肌肉,抹得油亮的嘴唇,更適合展示人面對美食最原始的欲望。
側面烘托這一手法,可謂是融會貫通。
誰說吃不能藝術。
食色,性也。
再來個抽幀,配上大提琴曲,可不就是王家衛(wèi)內(nèi)味兒了。
03
看《人生一串》,用什么下飯?
“莎士比亞”的文案。
美食或許“千篇一律”。
但調(diào)皮的旁白君,僅此一家。
被網(wǎng)友贊是“百萬文案”。
分集導演負責撰寫,總導演親自解說。
自家人說話嘛,不用拘禮。
常常是天馬行空,想象力爆棚,深諳“蹭熱度”手法。
麗水,過年期間,每家每戶樓上都要掛幾個豬頭瓣。
開腦剝皮,眼珠子暴突,很難想象起夜時撞見會是什么樣的慘像。
而在旁白的加持下......
恐怖程度直線上升,幼兒故事變驚悚故事。
看到這個粉紅色的側臉
我開始堅信
在大不列顛的“佩奇”一家
應該是來自麗水的移民
貴州安順的烤豬小腸,比大腸更嫩,比大腸更綿軟,比大腸更——跳。
現(xiàn)場一度十分混亂,引來旁白吐槽。
它們有的老實 原地起落
有的叛逆 到處惹禍
有的好玩兒 呼朋喚友
有的暴躁 離家出走
有時候,旁白君為了維持格調(diào),會用上一些文學術語。
看了半夜,才從其中看出兩個字:高級。
手寫的靈魂字體
是對蒙特里安秩序的反叛
也是對波洛克自由的宣戰(zhàn)
有些時候,也不拽什么文詞。
就用一種奇妙的比喻,將你絕對不會聯(lián)想到一塊兒的事物放在一起,刺激想象,讓人思考一兩秒后開口叫絕。
蔥 小餅和肉的群口相聲
在每一個炭爐邊持續(xù)返場
以上,說明了文案的專業(yè)性和趣味性。
算是十足的加分項。
但留在觀眾心里的,其實是那一抹丟不開的人情味。
就像第一集結尾的這段話,何止是說給食客。
留在故鄉(xiāng)
無非是珍愛
熟悉的鄰里 和樓下的小攤兒
而去往他鄉(xiāng)
不過是追尋
地道的滋味兒 和地道的人
這段話翻譯過來即是: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而從第一季開始,每一集結尾,滿屏的“多謝款待”。
它不僅僅是一份美食地圖。
更是一份約定。
來年,我們依舊在彈幕相見。
但總有一天,我們會在桌上相遇。
喝一杯。
擼一串。
此處便是心安處。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
編輯助理:超有錢婆婆
上一篇:麻辣周記 | 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提名名單新鮮出爐,易烊千璽劉浩存入圍
下一篇:萬合天宜趕上船了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