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專訪《再次見到你》制片人劉昕:在年輕態敘事中傳遞主流價值

2021-11-26 06:15:59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長短之間,中視頻開始興起。從2020年開始,各大視頻平臺都開始布局這一賽道,隨著消費場景和需求不斷拓展,中視頻有望成為一種常見的內容形態。近期湖南衛視推出的跨時代人物回訪暖綜《再次見到你》,就是電視平臺對中視頻創作的一次探索。這檔“小而美”的綜藝從節目立意、嘉賓選取到節目形式,都有別于市場上已有的項目。近日,影視產業觀察對話節目制片人劉昕,傾聽他分享這一次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創作體驗。

用48個時代人物

給當代青年以啟示

《再次見到你》自10月18日起,每周一至周四19:30在湖南衛視和芒果TV同步播出。節目通過回訪48位觀眾熟悉的時代人物,展現他們當下的工作生活故事,引發集體情感共鳴的同時,啟發青年對人生和夢想更多的思考。

首期主人公洪戰輝,因帶棄嬰妹妹上大學的事跡感動全國,在2005年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十七年后,“時光特派員”李銳與洪戰輝再次相見,得知他從中南大學碩士畢業后成為了一名老師。不僅自己有出息了,成為了職業學校校長,妹妹也培養得很好,即將出嫁。

劉昕介紹,節目的選角標準非常明晰,“第一,他一定是曾經影響一批人的時代人物;第二,他或許褪去了高光,或許久違露面,但如今都找到了合適自己的人生狀態。可以像洪戰輝這樣依然有奮斗的目標,也可以像‘最美媽媽’吳菊萍一樣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011年,吳菊萍徒手接住從十樓墜落的女童妞妞的事跡,如今依然有不少杭州市民能夠將其完整敘述。吳菊萍那一刻舍身忘我做出的選擇,挽救了一條生命,也改變了這一家人的命運。當年痊愈出院后,吳菊萍便全身心投入到公益事業當中,并且成為了妞妞的“干媽”,與一家人常年保持著來往。

從正片來看,節目組與這些時代人物的再次相見看似非常順利,實則劉昕團隊克服了比想象中更艱難的尋人過程。雖然在互聯網時代“找人”不再是件難事,但十幾年、幾十年過后,人物的生活現狀、出鏡意愿都未可知。劉昕介紹,團隊分為4個導演組進行搜尋,通常每聯系十幾個人以上才能確定一位拍攝對象。再加上疫情對外拍造成的影響,原定多個省外的拍攝計劃被迫取消或推遲,在邊拍邊播的日播模式下,團隊一直處在連軸轉的狀態,緊密有序地推進工作。

書法家龐中華、北大保安第一人張俊成、從可米小子主唱到最帥牙醫的許君豪、一級戰斗英雄史光柱、感動中國最美鄉村醫生李春燕……與這些時代人物再相見后,我們也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他們身上的共性。

劉昕表示:“第一,這些時代人物是普通人奮斗的代表,我們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成為英雄,很多人都只是普通人,奮斗才能迸發出光彩;第二,他們都充滿了生命力和感染力,不論經歷過怎樣的困難,都保持著昂揚的精神狀態。”不同時代人物內在強大的精神力量,正是節目打破不同年齡層隔閡、引發集體共鳴的關鍵所在。

1980年5月,復刊不久的《中國青年》雜志發表了題目為《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的“潘曉”來信,引發了全國范圍內關于人生觀、價值觀的討論。當年的困惑,在已經退休的黃曉菊今天看來,仍“在解決的路上”。

如何實現自我價值,是每一代人都躲不開的人生課題。劉昕表示:“今天的年輕人感覺自己競爭生存壓力大,可30年前也一樣。在現在眾聲喧嘩的時代,我們要選擇停下腳步靜下心來聽聽這些人的思考和表達,我們想用真實的人物經歷給青年人帶去關于人生和夢想的啟示。這48個人生故事,我想里面總有一兩個能夠引發你的共鳴。”

中視頻新樣態下

探索年輕態視聽語言

以往主流晚會上的人物短片,以普通人為主角的欄目、紀錄片,更多是進行模式化的報道,與當下年輕人的審美存在一定距離。劉昕表示:“現在的年輕導演希望能夠有真實的交流,他們想做的人物報道更接近自己,更接近生活本身,所以他們試圖剝去這些人身上感動中國、勞動模范的光環,來呈現人性本身的真善美。”

劉昕團隊有著操刀數屆金鷹節開幕式和湖南衛視春晚的豐富經驗,也打造過《偶像來了》《我們來了》《嘿!好樣的》《巔峰之夜》等聚焦優秀東方女性、職場新人、頂尖才藝表演者等不同群體的節目,長期以來形成了對人物題材節目制作的獨特見解。雖然是首次嘗試偏紀實的新聞拍攝方式,但劉昕團隊基于對當下受眾觀看習慣、審美取向的精準把控,用年輕態的視聽語言描繪出受訪者真實的生活狀態。

首先,節目通過貫穿始終的“時光特派員”的不同視角,帶領觀眾去找尋青春記憶。李銳、馬可是當時人物的報道者、事件的親歷者,他們與洪戰輝、燒餅帥哥包建斌的再相遇,有著更完整的敘事和更強的情感聯結。而梁田、靳夢佳、李莎旻子則是帶著年輕人的視角去重溫父輩時代發生的故事,她們的切身感受更貼近當下的年輕受眾。

左右滑動查看圖片

其次,節目采用了更輕巧、更易傳播的新樣態,讓帶有新聞屬性的內容更易被觀眾接受。每期20分鐘的節目根據不同人物采用不同的拍攝敘事方式,核心內容由四個板塊構成,有著清晰完整的架構。一是回顧,用最簡短的篇幅介紹清楚這個人物是誰;二是見面時刻,開啟此次回訪;三是深度探訪,通過主人公相關的事件/活動展現人物當下的狀態;四是驚喜禮物,給主人公送上對他來說特別有意義的禮物,比如給洪戰輝的禮物是妹妹的手寫信,李春燕收到了學校孩子們整齊劃一的鞠躬感謝等。

劉昕表示:“短視頻的優點是可以圍繞某個特定的場景或情感來組織拍攝,長視頻的特點是有完整的人物背景、故事和相對完整的情感體驗。我們這次做單期20分鐘的節目,是權衡兩者的優勢進行探索,雖然有挑戰,但我覺得也很有意思。”

與長綜藝相比,20分鐘時長的作品看似易于拍攝,實則非常考驗創作者的敘事能力。《再次見到你》采用“記錄為主,訪談為輔”的創新形式,最大化地激發嘉賓的自發表達,讓觀眾在了解嘉賓內心世界的同時,看到了時代不同的切面和中國的迅猛發展。

懷舊情感潮流下

一次年輕電視人的集體成長

在當下人民物質生活富裕的時代,懷舊成為了一種越發普遍的情感需求,互聯網又將個人懷舊鏈接成集體懷舊的現象,引發群體情感共鳴。作為一檔小體量節目,《再次見到你》不跟隨熱點,但是頻頻成為熱點,熱搜指數甚至超過許多大型明星真人秀的話題討論度,也在于洞察社會現狀和群體情感訴求,傳遞出治愈人心、人間值得的力量。

劉昕介紹,《再次見到你》的創意原點是導演團隊發現了自身與當下觀眾共同的情感訴求。“我們的執行團隊以85、90后為主,他們步入30歲后普遍產生了一種懷舊的情感需求,正好契合了當下社會大眾的需求。雖然很多年輕導演原先并不知道這個時代人物是誰,但是看完新聞素材之后,他們也覺得很有意義很有價值,我覺得這是當下時代自發的一種情感潮流。”

另一方面,劉昕注意到團隊年輕導演都有在創作中實現自我表達的訴求。隨著電視行業的工業化發展,工種被高度細分,在大型項目中擔任部分環節執行工作,并不能充分發揮年輕導演的主觀能動性,更多地是在配合與服從中迸發集體創意。“大體量節目很難讓每個人都可以擁有情感輸出,而這檔節目,倆倆導演搭檔作戰,大家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表達理想和追求,我希望不同年齡、經歷的導演可以從自己記憶中尋找到感動點,呈現出最難忘的人或最真實的情感。”

《再次見到你》是一檔非常考驗導演功底的節目,不同于其他綜藝真人秀導演,由于日播壓力,導演職能回歸“采編播一體”,節目采用打通前后期的生產流程,每期由兩個導演合作完成從選題策劃、拍攝、文案到后期剪輯所有工作,甚至由于電視行業的精細發展,他們還承包了音頻導演、商務導演、制片、藝人助理等工作。這是年輕電視人少有的能夠獨立實現創作愿望的機會,更是一次極速成長的實踐。

劉昕表示:“就像2019年做跨國共研項目《巔峰之夜》,是團隊第一次接受全世界最頂尖的電視人的實戰培訓,了解了國外綜藝節目的工業化生產流程。這一次我希望團隊的年輕人有一次完完全全了解電視產品生產全流程的機會,能夠像我們年輕時代那樣,在親自上手的過程中得到鍛煉,我相信這一定會成為他們從業生涯中非常難忘和寶貴的經歷。”

作者 | 劉翠翠 許丹琛

主編 | 彭侃

排版 | 李可欣


關鍵詞: 制片人 專訪 主流

上一篇:數字專輯限購之后,賣得最好的是她們

下一篇:小紅書不見濾鏡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