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名立萬》和《門鎖》上映時間相差不遠,電影類型也有相似的懸疑因素,但是口碑與評分卻大為不同?!堕T鎖》面臨著口碑的兩極分化,評分不上不下、中規中矩,《揚名立萬》收獲到的的好評遠遠高出差評的數量,評分也高出前者不少。
懸疑和喜劇一般很難放在一起,弄不好會不倫不類,可《揚名立萬》是憑借著什么俘獲了觀眾們挑剔的目光和心靈呢?
影視劇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呢?是記錄、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風貌、精神狀態?是供觀眾消遣娛樂、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讓人們在失意時找到內心的安慰……這些答案都沒錯,而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也是《揚名立萬》做得最出色的地方:正確價值觀和正能量的傳遞。
這第一處大愛,就是主角的新聞理想。尹正飾演的李家輝是一個落魄記者,出場就是一個從別人的閑話和嘲諷譏笑聲中拿著酒走來的場景。邋遢的長發、不整的衣衫、面如死灰、精神萎靡,是誰看了都嫌棄的程度。
可正是一個這樣的外表,與他本人的內心形成了強大的反差。他從記者轉行為編劇,在別人看來是為了謀生計拿不正當的錢,但誰知他竟是因為有著堅定的新聞理想,說了真話而被排斥打壓,才不得不轉行做編劇。
從之后的劇情也可以看出李佳輝是一個很有業務能力的記者,他在挖掘犯罪嫌疑人的故事之時,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后來不幸被困案發現場時,也是他冷靜地去通風管道里追尋蛛絲馬跡。他的新聞理想與勇氣成功帶領著大家朝著真相越走越近。
最后,當他得知所挖出的真相觸及到自身安全與利益的時候,他并沒有選擇保全自己放棄,將好不容易得來的真相繼續隱瞞,而是選擇將夜鶯受到非人待遇的事實公之于眾。
這第二處大愛,我們可以從影視劇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來分析?!皳P名立萬”,是使名聲流傳于萬世的意思。電影投資人陸子野想要傾盡所有家產,拍出可讓這些過氣的電影從業人員翻身的電影,回本賺錢。
他們的出發點是非?,F實的,找觀眾們感興趣的點和他們覺得容易成為爆款的題材,對案件進行魔改。編劇、導演、演員爭執不已,都有著內心的小九九。所以初看電影,我們會覺得這幾個主角真沒有幾個算得上純粹的好人,都是自私自利的。
但是經過對真相的挖掘,他們意識到案件的背后這是一個悲慘不公的故事,他們之前所畏懼的罪犯竟是一個實打實的冤屈之人。而他們最初所想的揚名立萬,也在人性的悲憫的催化之下發生了性質上的改變。
不要名與利,不要因為票房大賣帶來的揚名立萬,他們要的,是將黑與白區分,他們要的,是做一個能夠通過影視藝術反映現實的電影從業人員。而這,不也是在啟發當今的影視劇從業者們嗎?
這第三處大愛,我們可以從真相來看。這個被迫成團的影視劇制作團隊在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國內的環境不允許這部要拍的電影上映時,跑去了越南。
在首映禮上,李家輝看到了死去的、被分尸的“夜鶯”,她走,他追,他邊追邊想:夜鶯不是死了嗎,罪犯是為了讓大家永遠別知道夜鶯死前遭遇了多骯臟的事才分尸的,自己都承認了,為什么夜鶯還能活生生地在電影院流淚呢?
觀眾被李家輝的追逐與奔跑牽引著,害怕追不上,因為我們也想知道,這是為什么。李家輝到底是追上了,伸出手去拍她后背的那一剎那,李家輝的手停住了。是的,他放棄了去挑明那個夜鶯沒有死的真相。
因為這里的真,已經沒那么重要了,罪犯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讓他們相信夜鶯已經死了,只為給夜鶯一個安全與無憂的余生。李家輝懂了,我們也懂了。
劇中的大愛,有直接的,也有契合懸疑主題需要觀眾沉思的。價值觀與正能量就在這直接與隱晦的結合中,不知不覺傳入觀眾們的每一個神經細胞,直至電影結束,都難以自拔。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