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小說被改編成爛片爛劇,誰之過?

2021-11-22 12:16:01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最近是當紅網文作者尾魚(代表作《半妖司藤》),在微博上吐槽影視方“魔改”她的小說,掀起了熱議。

尾魚向影視方建議道,“絕對不能這么改,這人設、故事全不一樣了。”

但影視方的回應是:“你不是專業的,不了解市場,觀眾就喜歡這樣人設和故事。”

尾魚的吐槽,得到了紫金陳的聲援。

后者更進一步明確了“改編責任”,紫金陳說:“只是劇情不行的話第一責任人肯定是編劇,第二是導演和制片,因為劇本由他們通過。”

那么影視方為什么選擇“魔改”?小說改編為什么總改不好?

相當一部分網友和作者認為改編應該尊重原著、尊重原作者意見(或者請原作者當編劇),但這真的是小說成功改編成影視劇的充分必要條件嗎?

如果不是的話,影視劇爛了是誰的責任?

既非充分,也無必要

先說一個常識性問題:買了小說版權后,制作方可以隨意改嗎?

法律規定,改編者獲得合法改編權,即視為原作者允許其對原作品進行必要的改動。

怎么界定“必要”?

此前一個著名的案例是《鬼吹燈》作者天下霸唱起訴《九層妖塔》電影方,官司打了4年,一審部分敗訴,二審改判天下霸唱勝訴。

法院二審判決認為,《九層妖塔》構成了對原作品的歪曲和篡改,侵犯了天下霸唱的保護作品完整權,要求電影方賠償作者精神損失費五萬元。

這一案件之后,大量制作方購買版權時,會在合同里補充一句:不僅獲得改編權,也獲得作者的完全授權,重要結構修改不需要經過原作者同意。

不過,哪怕沒有這一條,一些小說被“魔改”,也鮮有作者像天下霸唱那樣去起訴;像尾魚這樣敢于在微博上吐槽的,也很少。

首先是維權成本太高,小作者時間、財力、話語權都有限;其次跟資方撕破臉,可能影響今后的合作。

總之,制作方拿下改編權,原作者通常只剩吐槽權。

接下來就是核心問題了,尊重原著內核,影視改編就能成功嗎?

舉個例子,胡一天、陳哲遠主演的《絕代雙驕》,基本是按原著拍的。臺詞、情節的還原度,堪稱古龍作品改編史上的第一位,但豆瓣評分僅有5.9。

王晶拍的那一版《小魚兒與花無缺》,改得“親媽都不認識了”,評分卻挺高,王晶原創的角色“江玉燕”成為經典

“魔改”佳作很多,不少影視作品只是借了原著的一個創意或概念,再由編劇重新發揮。遠有《大話西游》,近有《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

后兩部都改編自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改動巨大,小說中寥寥幾筆帶過的木星引力災難,成為片中主要矛盾;《瘋狂的外星人》與原小說《鄉村教師》,幾乎是兩部作品。

《流浪地球》大獲好評,《瘋狂的外星人》口碑也不算太壞。

所以,是否“尊重原著”,與改編成敗無直接的、必然的聯系

另一個核心議題,原作者親手改編,是否會成功?

的確有不少原作者改編后,獲得好評的。比如顧漫對自己小說的改編很強勢,也主導著編劇過程,她的《何以笙簫默》《你是我的榮耀》口碑反響都不錯。

《權力的游戲》改編自喬治·R·R·馬丁的小說《冰與火之歌》,從第一季到第四季,馬丁都參與了編劇,因此前四季《權力的游戲》的口碑最佳。

第五季之后,因為馬丁忙于寫小說退出了編劇,《權游》開始脫離《冰與火之歌》的內容,到了第六季、第七季編劇尚可遵循原著,第八季超出小說進度,徹底崩盤

但原作者加入就是佳作嗎?也不盡然。

國內最著名的例子是南派三叔,2015年后他通過南派泛娛開發盜墓IP,聲稱:“如果是南派泛娛主導的話,一定是跟原著作品一脈相承的,創作出的作品能夠更加符合讀者心中的期望……現在我們也是相對比較傾向于自己制作,自己把控很多細節。”

結果呢,他可能成了《盜墓筆記》原著粉最討厭的對象。粉絲認為“含磊量”(南派三叔原名徐磊)高的盜墓改編作品,都是高風險。

反之,非原作者參與改編,成功的影視作品就更多了。

斯蒂芬·金恨《閃靈》,安東尼·伯吉斯恨《發條橙》,這兩部電影都由庫布里克執導,拒絕原作者的改編和意見,都挺成功,甚至成為傳世經典

國內的話,紫金陳的作品改編運特別好,《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他并未參與編劇,兩部劇集的質感并不遜色于原小說。而且紫金陳在采訪中也表示過,不會管編劇怎么改。

所以,是否有原作者參與改編,與影視作品是否成功,也沒必然關系

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小說和影視,是兩種不同的媒介。

張藝謀拍《紅高粱》時,把劇本中“顛轎”二字,拍成了6分鐘的影像,大大震撼了當時位列編劇的原著作者莫言。張藝謀問過他,改編需要遵循哪些原則。莫言說沒有原則,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所以,電影、電視劇好不好,跟尊不尊重原著沒關系。

劉慈欣也被問到過,是否在意《三體》改編成的電影和原著差異過大。

他給出了一個完美的回答:“電影和小說在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呈現形式,小說改編的電影在很多時候難以做到忠實原著。所以我不會在意電影劇情和小說差別大不大,但我會很在意改編的電影好不好看。

如果誰拍的《三體》電影劇情十分忠于原著,但電影本身相當難看,我會十分不滿。

而如果一部叫做《三體》的電影制作精良、劇情精彩,但和《三體》小說的劇情天差地別,我也會欣然接受。”

編劇背的鍋足夠多了

尾魚認為制作方不尊重原著、創作劇本缺乏審美。紫金陳則直接把鍋甩給了編劇。

兩位著名作家多少有些“理想主義”,似乎欠缺對國內影視行業現狀的認識。

比如尾魚說,她想勸阻一部戲別開機,提了修改意見,但對方說要開拍了。

那么制作方為什么不“重寫劇本”?

這背后涉及的不是創作,而是“成本”。比如影視版權是有時間限制的,到期前得趕緊拍,否則續簽還要掏錢。

別問為什么早不拍——不一定有錢,不一定有合適的改編時機。

演員檔期可能早就定好了,每個月都有新作品開機,頭部演員不會等——也或者,之前的劇本才是演員“敲定”的。

而且,“一千多字的意見”,在編劇行業只叫“讀后感”,不叫“修改意見”。三言兩語的idea跟最后的執行,天差地別。

何況,市面上的成熟編劇,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多,不是想怎么改就有人能夠幫你改

圖片出處:“愛奇藝行業速遞”

這么說,倒不是說尾魚不能吐槽,也不是說制作方拿著一個也許真的很爛的劇本開拍就合理了,而是說,影視行業的亂象,是方方面面因素的結果,并非只是編劇的問題。

尾魚說,她跟經紀人表示要擁有作品的編審權,否則就不賣版權了。

可能她真正拿到編審權,進入影視編劇行業,才能深刻體悟到我們影視圈的環境是怎樣的惡劣。

審查是最基本的環節。《突圍》這樣的現實主義題材,改編自周梅森的《人民的財產》,大量口型對不上、大量旁白生硬加入,是周梅森劇本寫得太爛最后不得不改嗎?

尾魚和紫金陳的作品,也相當特殊,一個偏向恐怖志異,一個偏向暗黑犯罪,觀眾可太想看了,但不可能原汁原味地看。

而且現在的編劇,不一定服務于創作。

平臺大數據在前,編劇得懂市場,PPT比劇本好看是行業常態

多少還得懂一點拍攝,知道設置什么樣的場景,能壓低預算

劇本是一劇之本,編劇的責任如此重大,可偏偏,編劇卻是影視生產鏈條里,地位最低下的主創之一(也許“之一”可以去掉)。

一方面誰都可以“指導”編劇、指責編劇,編劇的主觀能動性常常被碾壓,成為純粹的“文字民工”。

另一方面,行業里除了少數大編劇外,大多數都是苦哈哈的小編劇,接手的往往是前面數個編劇留下的爛攤子,拿著很低的酬勞(甚至經常被拖欠稿酬),不一定有署名權(當個無名槍手),更不用談話語權了。

這個行業的方方面面限制了好編劇、大編劇的出現,好導演、好演員依然大量存在,但整個編劇生態已經被嚴重破壞了

紫金陳所謂的,“編劇有時會把劇本差歸咎到各方人馬的創作干預,真正的好劇本各方看了都是會覺得好的”,真的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一方面糟踐編劇,一方面又期待好編劇能夠憑空冒出來。

編劇地位滑落可見一斑

要改變這種畸形生態,不是我們呼吁一下就可以的。但筆者還是姑且一說,先從IP狂熱里走出來吧

IP狂熱,必定導向重IP,輕編劇。

比如,一個作家改編的影視作品火了,他的作品迅速改編了,尾魚、紫金陳都吃到這一浪潮紅利。

優酷前段時間就宣布獨家簽約紫金陳,在接下來的5年內創作3個系列共計10部作品,紫金陳未來的創作也被“預支”。這才是行業急功近利的體現,紫金陳倒是一點意見沒有。

一個作家有一部火的影視改編作品,并不意味他的小說都值得改編。但也沒見哪個網文作者,因為自己小說爛就不賣版權了。

整個市場都是糟糕的,除非我們能夠從重IP,轉向重編劇,能夠像美國、韓國那樣以劇本為中心,強化編劇的權力和責任,那個時候,作品爛了再來罵編劇,才算罵對人。

往期內容



將Ifeng電影設置星標

你就能更快收到我們的消息啦??

分享/在看/評論/點贊

都是對原創的支持~

關鍵詞: 之過 小說 爛片爛劇

上一篇:電影服裝設計師和田惠美去世 享年84歲 曾為《英雄》《十面埋伏》設計服裝

下一篇:電影《梭梭草》 @螞蟻森林 種梭梭有故事啦……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