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女性角色有真正意義上的反面人物嗎?王錦的答案是否定的。這部劇的創作態度,是在挖掘那些“負面狀態”背后每位女性的“過不去的坎”,而她們如何對待、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在其中能否保持本我、最終又是否跨了過去,則是她們最終的成長弧光——這或許又與其他最終尋求“成王敗寇”的表達有所不同。
作者:藍二、薄霧
編輯:王子之
版式:王威
時代光影董事長 王錦從去年推出、正在進行IP化的古裝愛情輕喜系列《將軍家的小娘子》,到近期引發社會熱話題的時代女性成長劇《星辰大海》,內容類型大跨度的背后,是劇集市場老兵時代光影面對受眾市場變化的響應邏輯。
“創作邏輯沒變,但是觀眾在變,我們做內容產品最關鍵的就是要適應市場。”時代光影董事長王錦這樣表示。
而市場最關鍵的變化,是隨著內容獲取渠道的變化,受眾在分流,于是面向不同的內容出口,面向不同的圈層,創作者需要提供精準服務。
比如《將軍家的小娘子》這樣的作品,滿足的是平均不超過20歲、真正的青春向受眾的“輕”娛樂訴求;而《星辰大海》則是面向25+歲、身處社會各層面起伏打拼的觀眾,更重內容的共鳴與連接。
在這樣的過程中,時代光影核心不變的創作邏輯,始終是專注研究ToC方法論;以及,在其中始終錨定自己的創作出發點。
“我們的出發點,可以追溯到十年前我們對公司名的選擇——想用鏡頭、用光影記錄時代。時代這個詞匯涵蓋了豐富的層次,它可能是觀眾關注且熟知的時代,也可能是觀眾從未體驗和經歷的時代,甚至可能是觀眾所憧憬與追求的時代。無論是電視臺時期,我們更多做反映家國情懷、社會變遷的厚重題材,抑或是當下互聯網社會我們做對中青代受眾有更多連接的作品,這個核心內容價值沒有變過。”
在王錦看來,《星辰大海》所引發的大量討論,恰恰背靠的是當下時代的重要關鍵詞,包括整個女性群體的生存發展,以及每個人在社會中不甘現狀拼力向上的時代命題。
從“女主邏輯”,到女性主義的群像演繹
夏洛蒂·勃朗特在《簡·愛》中寫道:“我從來不懂得取悅他們,他們不愛我,我也不愛他們。”時代光影創作團隊在與編劇蘇曉苑的一次溝通中,聊到了這部經典作品,雙方都被女主人公簡·愛身上的特質深深吸引,想對“她”進行本土化改編,這便是電視劇《星辰大海》的創作契機。
這幾年來,很多影視作品把鏡頭聚焦在了中產甚至更高層次的社會,鏡頭中的“真實”,很多時候只是披著普通人的外衣,卻高高地飄在天上,拿著3500塊的月工資,住著200平的大平層,充斥著創作者的主觀臆想。普通人成為國產電視劇的失蹤人口,普通女性更是幾近絕跡。而《星辰大海》中對于女性的塑造,是走區別于潮流的“非精英路線”的。
比如關于女主角簡愛(劉濤飾)的塑造,在王錦看來,小餐館服務員、公司跟單員這樣的身份,會讓奮斗過的普羅大眾感到離生活很近,極易產生共鳴;而如果是精英階層里的談判師、律師這些職業,則離生活相對更遠。在人物具體性格特點的塑造上,則與經典的“簡·愛”進行了內核上的契合,輔以本土化的生活連接:比如簡愛從小就很獨立果敢,父母去世后,她必須學會保護自己,包括這個女性人物會采取的一系列稍顯激烈暴力的反抗舉動,也都是于底層生存、自我保護意識極強的體現;與此同時,受困于原生家庭的不幸,簡愛不相信愛情和婚姻,面對情感關系時,她始終都會傾向于先逃避躲閃。
而尤為重要的是,這并不是一次純女主邏輯的創作,而是一群平凡女性的群體性創作,將這一群像落在大時代交替的背景下,以每一個個體為出口具象不同的危機困境,去呈現女性在一個時代中的重要生存命題與漸次變化。
其中有的面貌,因與當下價值觀趨同而令觀眾們產生“舒適感”,有的面貌則思想滯后讓人怒其不爭,每一位女性角色都不夠完美,她們彼此間有競爭,有負面狀態,但這恰是主創團隊想要表達的女性內容——不在創作中以單一的“正確”標準去定義所謂現代女性或強大女性,而是呈現多面性、包容多樣性、認同真實人性。
在女主之外,劇中其他的女性角色有真正意義上的反面人物嗎?王錦的答案是否定的。這部劇的創作態度,是在挖掘那些“負面狀態”背后每位女性的“過不去的坎”,而她們如何對待、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在其中能否保持本我、最終又是否跨了過去,則是她們最終的成長弧光——這或許又與其他最終尋求“成王敗寇”的表達有所不同。
比如劇中經常為難簡愛的角色文馨和梁冰,也有轉變的另一面:為愛情盲目而視簡愛為情敵的文馨,一旦放下了這種執念,也可以最終認清自己、認清簡愛,并施以援手;而孤身打拼的梁冰,因生活的艱辛和競爭的危機感對簡愛抱有防備狀態,并與她常常針鋒相對,但當簡愛需要錢給姑姑治病時,卻也是她理解這份拼搏的難而毫不猶豫地關照幫助——她們與簡愛的和解,最終都是與自我內心的和解。
另一方面來說,無論是被生活壓垮丟掉初心夢想、由茶水小妹選擇做了會所陪酒女的阿香,抑或重男輕女、自私市儈的簡愛姑姑,在創作者們看來,都是不應該回避的社會存在。在王錦看來,“她們是真實的,可能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并不是要弘揚她們的思想與方式,更重要的是去透視,由此再去真正傳遞女性獨立和自強的深層問題”。
“咱不能捂著眼睛去做現實主義題材,不能光陽春白雪”,王錦說。
時代主線邏輯:職場生存的打怪升級
《星辰大海》定位于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聚焦充滿機遇挑戰與不確定性的大變遷時代背景下,社會價值觀、職場奮斗、家庭關系、婚姻關系等多元議題由傳統到當代的轉變沖突,并與當下的現實議題實現連接。播出期間,它的情節引發廣泛討論,令觀眾產生情感共鳴,其關鍵即在于王錦所強調的,“創作不是憑空捏造,源于生活、靠近生活才會引起討論,這是必須的基礎認知”。
王錦直言:“當時創作《星辰大海》這個項目時,關于核心結構,我們希望做的就是職場打怪升級的爽劇,想要尋求情感的共性,這種共性不以時間的推移磨滅,這是我們的預判。”
這一創作想法放在劇集中,主線就體現在女主角簡愛被打到塵埃里、打進泥土中,之后上演絕地反彈的逆襲人生。“你打得有多低,她反彈起來就有多爽。至于簡愛的原生家庭問題、被姑姑騙到農村等情節都是形式,即使不用這種形式,整體結構依然不會改變,所有的形式都在為我們的結構服務。”
為了提升這種爽感,《星辰大海》的敘事節奏特別快,這需要依托于編劇功力,在作品開發制作過程中進行最合適的內容埋點。“現在的觀眾越來越缺乏耐心,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多樣化導致觀眾面前有過多的選擇,所以我們必須要做到情節不拖沓的基本原則,臺詞和情節點不僅為本集服務,也會為下一集埋點。”粗略估算一下,該劇每一集里幾乎不到20分鐘就有一個大事件。
作為一部職場爽劇,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能在《星辰大海》中找到自己來到大城市奮斗打拼的影子,尤其是,《星辰大海》更傾向于講述75后、80后一代人的闖蕩歷程。
“創作者對待市場的態度,應該是不奢望一個作品能夠覆蓋所有人群,而要抓住垂直用戶來創作相應的內容”,王錦向黑白文娛表示,基于這一邏輯,他們采取的打法是,先制造話題吸睛,之后借助口碑引流,最后破圈下沉。
一個父母雙亡的小鎮姑娘,最終成長為跨國公司女總裁,女主的勵志故事令觀眾看得熱血沸騰,但提及這種成功的可能性,王錦更多地歸因于時代,這也是該劇根本性的動因,“我們想通過《星辰大海》,致敬一些時代的人物。無論簡愛多有本事,如果脫離了那個偉大的時代,她不會成功。簡愛并不是開了金手指,是時代的浪潮成就了簡愛們,簡愛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時代快速變化與需要及時跟上浪潮,對于內容領域也是一樣,在王錦看來,作為內容創作者,需要時時刻刻與市場保持著零距離的接觸、應對著變化,甚至要有超前的應對方式,“因為每個作品從無到有、再到播出,這樣的創造過程粗略講也需要至少1-2年,所以我們作為一線創作者,首先要有預判市場1-2年變化狀態的能力,然后再需要有抗風險的孵化能力。比如說《星辰大海》前后孵化將近5年,這樣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把握市場變化,但同時也必須掌握不變的密碼,也就是還回到創作邏輯,對生活的感悟、講時代的溫度、對情感的共鳴,這些是可以穿越時間的”。
在這種基礎之上,主創團隊能做的就是在創作過程中,盡最大努力,避免減分項,在自身可認知的范圍內、可觸及的每個環節上做到不留遺憾,最終的結果則交給市場評判,“至于是不是爆款,我們認為一劇一命”,王錦說。
隨著“她力量”的崛起,女性話題、女性內容層出不窮。《星辰大海》播出后,時代光影仍然要延續現實主義作品的方向,準備深耕“她力量”系列。“做女性主義,也就是女性自強勵志與女性關懷,這個主題是我們一直關注并擅長的。”
THE
下一篇:他的眼神讓人難忘丨賞色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