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追到八集的《酒鬼都市女人們》開始了“人生情感”路線。
至此,這個人氣漫改的生活流喜劇突然被拉高了一個層次。
也終于值得我們坐下來,好好聊一聊關于“酒”的故事了。
初看這部韓劇,只覺得是一個耍酒瘋的離譜故事。
開篇,就是一個你以為是主角的男子在好兄弟的推薦下相繼和三個女孩子相親。
三個女孩性格迥異,行事風格各有千秋,將男子“折磨”得千式百樣。
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很愛喝酒!
兩集的篇幅,能喝五次酒,這頻率光想想就知道,他們再不醉,觀眾都醉了。
好在,故事本身還足夠清醒,在用第三視角快速介紹完三個女孩后,就快速步入了正題。
值得注意的是,從第一集開始,伴隨著故事的發展,總會有一個聲音作為旁白OS出現。
或是拋出疑問,或者做個解讀,偶爾也會吐槽一下……
直到第一集結尾,當三個女人在圣誕節齊聚一堂,旁白OS的聲音變成了劇中人的聲音,并在之后一直貫穿始終。
這種以第四堵墻主動進入劇情的敘事手法,不僅避開了人物本身自己內心獨白的尷尬,還反而讓本來夸張的喜劇梗多了一些詼諧,潤滑了許多。
《酒鬼都市女人們》故事的主角,就是這三個女人。
就前六集的故事線來說,所有的情節發展都依靠三位主演夸張好笑的演技撐起。
但就是在這日常生活的三條支線里,我們看到了社會群體里的三種女人。
他們每一個人的標志性符號,也極有分辨度。
把胸罩當頭戴的韓智研,是一個看似花瓶的瑜伽老師。
她不會抗拒自己的天姿美色,反而會將其利用的張弛有度。
表面看著是一個只會賣弄的女人,可實際上確實一個很有自己想法的聰明女孩。
喝醉后會睡在狗窩里的姜芝久,是一個直播折紙藝術的YouTuber。
中性女孩,甚至有些A,讓她看起來冷面冷眼冷言冷語,全身上下寫滿了生人勿近。
但就是這個冰疙瘩,會在哪怕和朋友韓智研鬧別扭后,還會以打破人類奇跡的速度,在韓智研遇到危機的時候即使出現。
她的英氣、義氣,都被她藏在了易怒的脾氣之下。
但直到后來,才會知道,她變成這樣,也是因為經歷了太多故事。
就如同很多劇集都會區分化明顯,韓智研和姜芝久就是外表一火一冰,內里一冷一熱。
而作為二人調節棍和粘合劑的重擔,則全落在了擔任綜藝節目企劃的安昭熙身上。
這個人可能是大家最有共鳴的。
脾氣火爆,但是可以忍。
明明很認真,但是也會鬧出許多笑話。
職場上不敢拒絕,喝酒后用Rap吐露罵人的真話。
所有小人物的卑微和迷茫,內心小人的張狂與瘋癲,都會在這個人身上形成多面體現。
不得不說,哪怕《酒鬼都市女人們》在前兩集就是一個沒有任何營養的喜劇喝酒爛醉劇,但在人物的出場、塑造、投射、共情和可期待值上,它成功地拉住了很多人的心。
也得幸這被掛住的牽絆,才能在現在繼續看到后面的劇情,跟著三個女人一同品味這個不那么友好卻有友好存在的社會。
年過三十的他們,在職場的小船里游蕩、漂泊、會遇上工作被欺負的阻礙,和性騷擾的麻煩;
在愛情的大海里打撈、浮沉,遇到過全身是刺的渣男,也識破過滿嘴謊言的騙子。
經歷了友誼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也在自我的蹂躪、審視、和自省里慢慢帶刺成長。
故事的主線甚至可以言簡意賅為“白天無論發生了好事還是壞事,這一天都要以三個人相聚喝酒喝到天亮喝到爛醉而結束”。
“比起言語,我們更相信干杯”。他們對生活的無力感,在每一個夜晚到早晨,都借由酒精宣泄出來。
但在細枝末節的鋪陳里,我們看到了他們喜歡喝酒的理由,看到了他們喝酒時候的心情,也逐漸理解了他們將喝酒當成信條的緣由。
更在這種“懂了”的心境里,越看越心酸。
因為他們的遭遇,是大開大合的靈魂暴擊。但他們卻能在大哭大笑后,將生活重新“輕松以待”。
這,是只有戲劇才能包裝的糖果袈裟。
《酒鬼都市女人們》一方面,鏡像的是韓國“酒”的文化。
這就不得不cue一下洪常秀導演。這個拍電影一定要有酒和女人的法國電影雜志《電影筆記》寵兒,也喜歡將鏡頭不斷地重復于這些日常生活的場域。
當然,諸多韓劇都喜歡把燒酒搬上臺面。
酒,作為生活元素的常旅客,也讓韓劇本身的氣質多了一些有情調的醉意。
但最重要的一方面,是人在酒面前或招架不住或駕馭了得的文化底色。
有些話,只有借著酒講,才能走心。
有些人,只能借著酒膽,才敢說真話。
有些時候,一喝酒就壞事——不是酒瘋,就是誤事。
而當三個女人和酒成為了朋友,酒給了他們勇氣、治愈和第二天的希望。
女人和酒元素的咬合,讓《酒鬼都市女人們》的生活質感在人生坎坷的橋段里多了一些后滯性的敘事美學——當下覺得荒誕離譜,回想才能進入體會的境界。
而這種思考和感嘆,隨著劇情一路走向第七集第八集,更是金句扎心,字字珠璣。
《酒鬼都市女人們》用了最規矩的結構,講了三個人的群像故事。
可第七集明明在講三個人離職的原因,卻因為前前后后有交集的人物——財閥樸會長,將最具淚點的爆炸性時刻放在了一個女同志學生的身上。
姜芝久的學生樸世珍的故事涉及同志不被校園認可、校園霸凌大家見怪不怪,以及父親從政在乎自己名聲等議題。
樸世珍是一個轉學生,之所以轉過來,也是因為女同的流言蜚語。
來到新學校,她因為姜芝久開場隨便瞎扯的名言,喜歡上了這個“崇尚自由”的老師,也因此開始了尋找自由的心靈旅途。
她很勇敢,也看得清澈。
“我比起海,更喜歡山
比起冬天,更喜歡夏天
比起看電視,更喜歡聽廣播
比起鳥,更喜歡蟲
比起男生,更喜歡女生。”
能說出這樣話的女生,比同齡人成熟,也活得比很多人通透。
這也是《酒鬼都市女人們》最為巧妙的人物塑造方式。
幾句臺詞藏著笑話,卻讓人既感動又心痛,分分鐘就讓人物定性,走入了我們的內心。
樸世珍從幼兒園知道自己和別人不一樣開始,她就背負上了“和世界相反”的陰影。
姜芝久不覺得這是罪,甚至反問出“但那又怎樣。”
姜芝久對她說,
“不管你是出生時,就倒著出生。
或者是某一天突然倒著走的
只要你認為這是你的前方,那種就是前方
往前走就對了,不要管別人說什么。”
但在社會的重壓、學校的抨擊、和父親的暴打下,她還是不堪重負。
“喜歡一個人 又沒有錯
活著卻沒辦法喜歡一個人, 那才更不幸。”
她把自己的選擇留給了姜芝久,也留給了這個對她萬般凌遲的世界。
“如果生來就和這個世界背道而馳
那么,倒著走就可以了。”
作為統計上的“少數”,她最終沒能贏過來自“多數群體”的指責和謾罵,選擇了解脫。
當姜芝久知道后,姜芝久就開始崩潰,解離,失蹤。
最終,她離開了母親最希望她成為的教師行業,開始了折紙的道路。
那個黑色的千紙鶴,就是樸世珍為表達自己的喜歡而送出的禮物。
她從事折紙,是在贖罪,是求慰藉,卻實際上是自己并沒有走出來陰影的逃避。
《酒鬼都市女人們》從這一刻開始,從喜劇的深井里爬出,直接躍入汪洋,深度了起來。
特別要提的是,與這段故事同時發生的,是韓智妍巧妙化解樸會長的別有用心邀約,反從人類營養師被降職成狗狗營養師。
與姜芝久的痛苦相反的是,韓智妍一直在笑嘻嘻的面對,每日和狗狗快樂生活。
哪怕在得知樸會長要殺狗進補,她也只是拿著鐵錘放狗自由,將樸會長的罪行徹底爆料。
《酒鬼都市女人們》最終還是扣到了生活的現實性上,救狗的成功了,救人的卻失敗了。
很多事情,往往事與愿違。
第七集的巧合,讓三個女人紛紛面臨了辭職的危機。
但是他們依舊樂觀以待,反而舉著酒杯慶祝。
在他們眼里,“辭職這件事,意味著世界上所有職業都是我們的。”
巧妙的解讀和詮釋,讓最后的落點又從悲傷轉回了嘻嘻哈哈輕輕松松的喜悅,仿佛,害你差點哭了一集的不是《酒鬼都市女人們》。
來到第八集,當故事開始走回憶路線,講述三人大學的初戀故事的時候,想來《酒鬼都市女人們》的真正主題才揭開面紗。
前一集,用學生的視角和女同的思想,講述了一種對于愛情的理解和選擇。
在這一集,他們再度回到海邊,回顧了當年學生生涯的自己對于愛情的向往和單純的態度,又聽到了海邊餐廳的主理人奶奶給他們道出的總結多年的愛情金句,各自擁有了向陽而生的愛情種子。
似乎,一切都向Happy Ending的結局發展……
奶奶說,
“你們都去愛吧。
沒有比愛更棒的事了。
別因為戀愛像吃飯一樣稀松平常,就跳過不談戀愛
也別因為沒談過戀愛,就呆呆地什么都不做,就裝作若無其事
像第一次一樣,談場美好的戀愛吧
不管是繼續長相廝守,還是各自分道揚鑣
不管是碾米還是打年糕
全天下的男人都一樣糟
盡管如此,愛勝過不愛。”
而三十多歲的女人們面對著各自收到的愛情訊號,開始了猶疑。
“以前愛就像沙子一樣,多到遍布滿地。
但從什么時候開始,愛變成了一件這么難的事呢
我們還能夠去愛么?”
聽了很多道理,不是不知道愛情的美好。
可只有自己經歷過受傷,才知道,再想繼續奔跑,不是不可以,但卻無法無視結疤的傷口。
這種深度,才是喜劇給我們的留白,讓我們能給投射到自己身上,反復思量。
《酒鬼都市女人們》卡在這里,還有四集留給我們慢慢去追。
你,有什么其他的感悟么?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