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解密星際互娛的數字文娛生態

2021-11-12 22:46:47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五萬多部獨家版權小說,一千多部獨家版權漫畫,超百位簽約作家,2020年營收額3.2億元,2021年利潤將突破1億元……這一連串數字,是記者對星際互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際互娛”)最直觀的印象。

星際互娛,一家以數字閱讀為基礎,以IP運營為核心,將數字閱讀內容開發、IP粉絲營銷匯聚、垂直化版權經濟融為一體的綜合性數字文化娛樂企業。

2012年,“IP熱”現象開始顯現,由IP開發及IP運營帶來的內容生產及運作模式,一直處于行業討論的風口浪尖。IP作為具有知識產權的“創作內容”,在“內容為王”的行業趨勢下,其價值自然水漲船高。星際互娛正是在那一年正式成立的。當時的星際互娛還是以手機游戲研發和發行起家的北京扎西嘉淼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星際互娛董事長張禮鏡去韓國交流時發現,中國從韓國購買的版權費用普遍達到韓國本土的10倍以上。當時他便想,把順序調換過來,用韓國的培訓資源和畫手資源,孵化屬于中國的、最核心的IP文化種子。

那次交流也徹底改變了星際互娛的業務布局。隨著2016年公司股份制變革,公司發展成為如今的星際互娛。隨后幾年,星際互娛一方面搭建內部生態系統,挖掘優質內容和作家,不斷夯實自身的內容根基;另一方面積極拓展渠道,以開放的姿態與全行業合作伙伴共建IP生態業務矩陣。搭載著國內泛娛樂產業日益繁榮的快車,星際互娛成長為擁有強勁實力和爆發力的新銳力量。

IP為源,內容為王,強大的內容原創力是星際互娛的命脈。以此為基石,公司不斷豐富業務板塊,目前已經形成培育和授權原創IP;制作動畫、漫畫形式的科普類宣傳內容;挖掘本土文化,打造城市IP等多個業務板塊。

IP經濟的核心是尋求商業變現,無法變現的內容沒有未來,更無法長期持續發展。海量的作品儲備,讓星際互娛可以更好地篩選出符合自身定位和市場需求的優質IP進行開發。同時,文本形式的想象力,也讓漫畫、動漫、影視劇、游戲、音頻、舞臺劇、密室逃脫等多種形態的產品有著廣闊的改編空間,這兩者都是星際互娛在泛娛樂開發中的優勢所在。在星際互娛的內容宇宙中,每一個獨立存在的IP,正在從孤立的單體走向全產業鏈的聯動。

如果說,追求商業價值的最大化,是星際互娛作為一家民營企業的生存之道,那么,以多元的形式、高品質的原創內容承接文化使命,彰顯文化自信,則是其安身立命之本。

縱觀星際互娛這幾年操盤的項目,與中宣部、中國出版集團、吉林出版集團、央視、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陜西出版集團等大型國有企業深入合作,將《最美奮斗者》《時代楷?!返软椖恳月嬓问较蛑袊昂M廨敵?。講好中國故事,彰顯文化自信是星際互娛業務發展的主命脈。在張禮鏡看來,在當下日益豐富的娛樂形式中,如何讓原創IP保持活力和吸引力,在世界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是星際互娛要承擔的使命,也是升級再造的動力。

無論是尋求商業價值的持續增長,還是彰顯文化使命的企業擔當,都需要星際互娛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不斷優化泛娛樂生態。一方面不斷激活包括作家、漫畫家、導演、編劇等在內的創作者,挖掘、培育更多IP;另一方面強化IP運營能力,通過強健自身和外部合作,以動漫、影視為突破口,放大IP影響力,并布局IP商品化和線下消費業態,探索“新藍?!?。

放眼全球,日本動漫及美國漫威都是以IP為起點,構建出了具有持續生命力的產業鏈,最終撬起了一個龐大的泛娛樂帝國。在國內,2018年,中國泛娛樂市場規模已突破7000億元,并在近年來保持高增長?!癐P+泛娛樂”的時代已然到來,借著時代的東風,星際互娛也將繼續扶搖而上。

對話星際互娛董事長張禮鏡

承接文化使命  彰顯文化擔當

星際互娛董事長張禮鏡

記者:目前,公司的主營業務有哪些?

張禮鏡:主營業務有三大板塊,第一大板塊是培育和授權原創IP。我們與簽約作家聯合孵化小說、漫畫,并進行商業化授權和改編。同時,我們也會把優質內容輸向海外市場,做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踐行者;第二大板塊是跟中宣部、總工會、氣象局、水利局等各部委合作,以漫畫、動畫形式制作科普類、知識類宣傳內容;第三大板塊是今年新增的業務,打造城市IP,目前先從各個縣的本土文化入手。

記者:為什么想開辟城市IP業務?目前取得了哪些階段性成果?

張禮鏡:日本有熊本縣、熊本熊這樣的城市和城市IP,做得比較成功。中國有兩千多個縣,有很多寶貴的本土文化資源有待挖掘。我們可以通過漫畫、動畫、短視頻等形式,把當地的美食、民俗、旅游景點等特色文化植入其中,并結合年輕人喜歡的故事做成宣傳片,在央視、卡酷等傳統電視平臺,以及國內外的互聯網平臺播出。從文化傳播角度來看,打造城市IP對推動文化振興,講好中國故事,向全球輸出中國優秀文化有積極作用。從商業運營角度看,這些城市IP的商業價值很大,我們將擁有IP的獨家運營權。這個項目最近兩個月開始做,預計年底能落地兩個項目。

記者:公司制作的“最美奮斗者”系列漫畫令人耳目一新,做這個項目的初衷是什么?

張禮鏡:這個項目是跟中宣部合作的。2019年,我作為民建會員代表在全國兩會進行提案,建議用漫畫和動畫形式進行價值觀教育,推出中國自己的時代英雄。2020年,外文局找到我們,希望能針對“最美奮斗者”這一主題,繪制各行各業的奮斗者漫畫形象。目前,我們一共推出兩百多個人物,每個人物出一本繪本,并在網絡端發行。這些繪本可以在幼兒園、小學推廣,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偶像不只是明星、網紅,各行各業的奮斗者們通過奮斗取得成就,他們才是真正的時代偶像。

記者:這類彰顯文化自信的項目是當下輿論引導的主流,還有哪些項目在規劃中?

張禮鏡:我們準備挖掘部隊的故事,設計海陸空等不同軍種的漫畫形象,每個人物有獨立的故事線,把他們組合在一起是一個大世界觀,目前也正在提案。在日本和美國,很多軍事文創店的商品都是賣給老百姓的,中國的軍事在全球名列前茅,但軍事文創是市場空缺。未來,我們會擁有這些軍事文創的獨家授權,進行衍生品開發。

記者:作為一家綜合性數字文化娛樂企業,星際互娛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張禮鏡:不管是內容儲備量還是簽約作者量,星際互娛在國內都算“頭部”。目前,我們擁有五萬多部獨家版權小說,一千多部獨家版權漫畫,其他公司很多都是非獨家版權,只有傳播權。同時,我們與各個部委的合作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公信力。此外,新開辟的城市IP業務,填補了市場空白,將成為公司未來新的增長點。

記者:在構建內容和作家生態方面,公司做了哪些積極探索?吸引作家的優勢是什么?

張禮鏡:小說題材兩三年就有明顯的變化,我們會緊跟受眾審美和市場變化,積極挖掘作家資源,不斷豐富內容庫?,F在的作家資源很多,一年大概有三百萬部新小說出來。對于很多新銳作家或有一點知名度的作家來說,如果跟大平臺簽約,其作品只能在一個平臺傳播,而且大平臺作品多,露出和商業變現的機會更難得。我們的優勢在于,首先有專業編輯提修改意見,做精細化運營;其次,我們會找各個平臺測試內容并幫作者發行,之后還會做各種形式的商業變現,我們更像是作家的經紀人。

記者:星際互娛IP運營的理念是什么?

張禮鏡:我們希望把作品不斷授權給不同的合作伙伴,不斷提升IP價值。這個模式跟漫威有點像,一說到漫威大家就會想到蜘蛛俠、美國隊長、綠巨人等大IP。這些形象是在漫威兩萬多部漫畫作品中沉淀下來的。同時,這些IP不是漫威自己開發成影視劇或動畫作品的,都是授權給不同公司。一個IP被改編的次數越多,對IP的賦能越大,漫威的收益就越大。在內容沒有成為真正的爆款IP之前,它只是一個故事,我們盡可能把這些故事授權給不同合作伙伴,制作成電影、游戲、動畫等不同形態的產品,持續為IP賦能。

記者:如何保證IP授權后產品的品質?

張禮鏡:我們沒辦法主導版權授權開發的產品質量,所以目前的合作模式是一次性收取授權費。授權一個IP,我們會收幾十萬元到上百萬元的授權費,一般授權期限是3-5年,授權期到了之后,我們還是會把IP收回來。

記者:受眾審美和市場變化很快,如何保證一個IP的活力和市場價值?

張禮鏡:內容產業有很大隨機性,很多當時不是很火的作品,過幾年又會火起來。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2009年就寫出來了,中文在線全版權買斷,但作品過了好幾年才火,并創造了幾千萬元的收入。我們平臺上的作品,通常在幾個月至一年就能產生付費閱讀的收益。后面逐漸會出現一些爆款,再去孵化。如果在付費閱讀環節,用戶就不愿意付費,這個作品第一步就失敗了。我們平臺的作品成功率挺高的,作品在所有網站付費閱讀就可以收回成本,此外,還有其他收益。

記者:線下市場是IP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在這方面,星際互娛有哪些布局和規劃?

張禮鏡:有幾個方向是我們在規劃的,比如結合VR等虛擬技術做線下場景體驗、中國動漫館、衍生周邊開發、國際會議交流等。2020年我們承辦了“悟空杯”中日韓青少年漫畫大賽。很多活動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暫時沒辦法落地,但一直在規劃中。

記者:公司的營收結構是怎樣的?這兩年公司的整體營收情況如何?

張禮鏡:營收主要包括版權授權、付費閱讀、平臺廣告收益等。其中,版權授權約占70%,包括影視改編、游戲改編、密室逃脫、舞臺劇等各種授權形式產生的收益。公司整體營收一直保持增長,這兩年每年增長30%左右。2020年公司整體營收3.2億元,利潤8000萬元,今年預計利潤會突破1億元。

記者:公司的整體架構是什么樣的?有哪些核心部門?

張禮鏡:目前,我們在北京、重慶、南京、長沙、新疆等地都設立了全資子公司。公司成員100多人,其中60多人在北京。核心業務部門有小說部、版權部、漫畫部、技術部,公司有小說、漫畫平臺4個,50多個軟件著作權,有自主研發的開發技術引擎。同時,我們在韓國的首爾、順天、富川三座城市也設立了子公司,有20多個員工,主要負責國內小說和漫畫在當地的本土化創作和發行,實現中國文化的對外輸出。

記者:公司的技術部門主要做什么?

張禮鏡:我們有自己的網站,技術部門需要維護日常網站的運行,同時需要做一些開創性的技術積累,比如人工智能,它在廣告植入方面將發揮很大作用。我們的內容是海量的,同時,投放時間也是動態的。當我們要把一個產品植入漫畫作品中時,如果按照傳統方式,要把每個漫畫作品中涉及的產品一一替換,但如果有技術加持,可以把產品素材從后臺直接導入、自動替換,非常高效。

記者:星際互娛的企業愿景是什么?

張禮鏡:打造優質IP,承接文化使命,彰顯文化擔當。把中國的主流價值觀,通過民營企業靈活、創新的方式,在全球推廣出去。

企業大事記及榮譽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

北京市重點推薦科創板企業。

2019年北京市科技百強企業。

2019年北京民營文化企業二十強。

2020年北京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2020年被北京市文化廳動漫游戲產業協會評為“北京市動漫行業第二名”。

2020年“悟空杯”中日韓青少年漫畫大賽韓國獨家承辦方。

2021年被第十屆中國文化金融創新大會評為“北京市最具投資價值文化創意企業”。

2016年12月公司掛牌新三板,目前進入IPO輔導階段,計劃2022年登陸A股。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

iris_yangliu@126.com

不再錯過精彩文章,歡迎將“綜藝報”設為“星標”

購買請見微店

關鍵詞: 文娛 星際 生態

上一篇:影視公司Q3財報悉數亮相,微利時代已到?

下一篇:北京廣電局:嚴管明星或網紅參與紀錄片項目的商業投資/上海文旅局就密室劇本殺內容備案征求意見……|資訊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