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個藝術家。——伍迪·艾倫
“如果你認為黑澤明、伯格曼、布努埃爾和費里尼是藝術家,那么很明顯我不是藝術家。”
伍迪·艾倫自認既無深度,又乏才情,更沒有藝術家的天賦。或許,這樣的言論就很伍迪·艾倫,就像他電影中的角色一樣,時不時來一番自我嘲諷才是常規操作。
《罪與錯》
當我們看到導演欄寫著伍迪·艾倫的名字時,相信大部分人的腦海中已經自動浮現這些標簽:敏感又神經質的角色、機智而幽默的對話、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對生活與愛情的困惑……
而這些似曾相識的主題和元素,他卻總能玩出新意,這大概就是“伍迪·艾倫式”喜劇的魅力所在。
《喜劇之王》
擁有旺盛藝術創造力的伍迪·艾倫其靈感來自哪里?他又會喜歡什么樣的喜劇電影呢?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伍迪·艾倫的喜劇片單,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這個機智的小老頭是怎么“偷”別人創意的。
資產階級的審慎魅力
1972
伍迪·艾倫的喜劇很大一部分聚焦于中上階層,嘲笑那些整天沒事就對弗洛伊德主義和理查德·瓦格納的音樂夸夸其談的所謂高雅人士。這些知識分子披著老練世故的外衣,往往極度缺乏安全感,反復無常,以自我為中心。
關于階級諷刺,你很難找到比這部由超現實主義教父路易斯·布努埃爾執導的喜劇更具穿透力的了。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群法國社會名流要參加一場晚宴,卻不斷被一系列令人費解的事件打斷的故事。
《資產階級的審慎魅力》
布努埃爾巧妙地利用夢境和回憶,在真實與虛幻的交織下,讓批判意味顯得不那么濃烈。“一切都是夢境”既合理化了這些荒誕不經的事件,也呈現了中產階級“真實與表面相悖”的特征,揭露了這些看似優雅的上層人士內里的虛偽和不堪。
《午夜巴黎》
伍迪·艾倫在《午夜巴黎》中還調侃了一下他的這位電影偶像,在這部電影中,主角吉爾(回到了20世紀20年代)和布努埃爾以及那個時代的的文化偶像們坐在一起,他向導演提出了一個想法,這最終促成了布努埃爾的名作《泯滅天使》。
奇愛博士
1964
伍迪·艾倫電影的標志之一是他喜歡通過輕松的敘事來處理宏大而沉重的主題。伍迪·艾倫的電影表面看起來似乎都是講述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一旦你深入挖掘戲謔和古怪角色之外的東西,你會發現他對死亡、背叛、戰爭或愛情等話題都進行了深刻的分析。
同樣,斯坦利·庫布里克的這部影響深遠的冷戰諷刺作品,通過呈現一個荒誕但并非完全不可思議的場景,揭示了戰爭和外交的虛偽。
《奇愛博士》
《奇愛博士》完美地呈現了當時籠罩在每個人頭上的核毀滅的可怕前景。艾倫說:“這太精彩了,太棒了,簡直是一擊絕殺。”他第一次意識到“這位藝術家遠遠領先于我”。
伍迪·艾倫對庫布里克的崇拜是有據可查的,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傳奇導演曾短暫地考慮過讓伍迪·艾倫在他的最后一部電影《大開眼界》中扮演比爾·哈福德,當然這個角色最終由湯姆·克魯斯飾演。
夏夜的微笑
1955
可以說,沒有任何導演能比英格瑪·伯格曼更受伍迪·艾倫的尊敬了。伍迪·艾倫的愛情喜劇影迷們應該也會喜歡伯格曼的《夏夜的微笑》,伍迪·艾倫還曾將其重新構思改編為《仲夏夜性喜劇》。
伍迪·艾倫稱贊伯格曼是“死亡題材的偉大電影詩人,我生命中最優秀的電影人”,他是一位電影導師,在長達60多年的漫長職業生涯中重新定義了藝術電影。
“我從他身上學到,盡我所能在當下拍最好的電影,不向成王敗寇的愚蠢世界屈服,不為扮演一個閃耀奪目的導演而讓步,而只是拍電影,然后轉向下一部。伯格曼一生完成了大約60部,如果我達不到他的質量,至少,我可以向他的數量看齊。”
伯格曼拍攝《第七封印》
很多人認為伯格曼影響了伍迪·艾倫,他說:“伯格曼沒有影響我,他是一個天才,而我不是。天才是無法學習的,否則其魔術就能延續了。”
但仔細觀察伍迪·艾倫的電影,伯格曼的敘事藍圖無疑是存在的。以《愛與死》為例,艾倫和死神在樹林中跳舞,這與《第七封印》的標志性形象相呼應,或者《解構愛情狂》,這是一個讓人想起《野草莓》的故事。
而在最近的電影《里夫金的電影節》中,我們再次看到了伍迪·艾倫對伯格曼的致敬橋段(當然里面還有大量的致敬其他經典電影的片段)。
《里夫金的電影節》
《我心深處》和《另一個女人》都浸透了伯格曼的風格,后者是由伯格曼的攝影師尼克維斯特拍攝的。
“我從他那照搬了一些東西。我喜歡他的態度,那就是電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他覺得電影就是一群人在干活。”
城市之光
1931
看到這位可以說是美國電影史上最具標志性的喜劇大師悄悄進入伍迪·艾倫的片單并不令人驚訝。這兩位喜劇巨匠很難進行比較,因為他們都是各自時代的代表。
卓別林以視覺喜劇吸引了整整一代人,將電影作為娛樂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前沿。
而伍迪·艾倫憑借對話和智慧一舉成名,他是一個公認的“油嘴滑舌的知識分子”,在他的喜劇中完美地捕捉到了后現代主義的核心。
至于默片和有聲電影在喜劇方面的區別,伍迪·艾倫認為后者更難做到:“默片就像玩跳棋,你可以找出笑話,煞費苦心地寫出來,然后去執行。但只要你一開口說話,你就陷入了一個更加復雜和苛刻的現實中。”
不過,伍迪·艾倫非常欣賞卓別林,稱贊《城市之光》是他最好的作品,這部電影有趣地探討了一個欲輕生的富翁碰到一個一貧如洗卻充滿希望的流浪漢的故事。
《城市之光》
事實證明,卓別林的經典之作給了伍迪·艾倫很多的靈感,他的兩部電影,《曼哈頓》和《丹尼玫瑰》的結尾都受到了《城市之光》溫暖人心的高潮段落的啟發。
另外,伍迪·艾倫對卓別林的《馬戲團》也稱贊有加,在這部電影中,卓別林通過一個天真無私的雜工的艱難和不幸,巧妙地揭露了馬戲團以及整個娛樂行業的剝削本質。
《馬戲團》
艾倫說,他對《馬戲團》中的笑話和他們的精彩表演印象深刻,這些笑話并不會受到任何時代限定的影響,并稱贊卓別林以“傳奇般的才華”處理了故事嚴肅的一面。
“他的作品寫得很漂亮,充滿了社會思想和對當時道德規范的諷刺。”
阿瑪柯德
1973
在伍迪·艾倫創作巔峰時期(20世紀80年代)上映的電影中,最被低估的一部是《無線電時代》。
這是一部有趣的故事集,其中有一組角色,大量調用了伍迪·艾倫自己在東海岸的童年時光。當時,大多數影評人都喜歡伍迪·艾倫的這部溫情的電影,而有不少影評人則把它與費里尼的《阿瑪柯德》相提并論。
《無線電時代》
《阿瑪柯德》獲得1975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在這部費里尼最感人的電影中,《阿瑪柯德》融合了懷舊和幻想,傳達了他最早的記憶,重現他成長的那個充滿活力的小鎮。
在2012年的《視覺和聲音》調查中,伍迪·艾倫將這部電影列為他最喜歡的十部電影之一,并將費里尼列為他毫不掩飾崇拜之情的一批電影人之一(名單中包括了雷諾阿、黑澤明和伯格曼等導演)并稱贊他的作品是其無限靈感的源泉。
《阿瑪柯德》
這兩位藝術家都以在作品中注入大量自傳式情感并反映自己的藝術努力而聞名。因為這一點,很難不把《星塵往事》看作是伍迪·艾倫個人演繹的《八部半》。
游戲規則
1939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部電影,但我喜歡。這是一種強有力的體驗。”
誠然,讓·雷諾阿的經典之作從最初發行至今八十多年,可能會感覺有些平淡,但即使是在2021年,透過鏡頭,人們仍然可以欣賞到它作為一部帶有犀利觀點的異想天開的諷刺作品的厲害之處。
這部電影的大部分故事發生在一個與世隔絕的莊園里,那里有許多客人要參加一個狩獵派對。漸漸地,我們看到了從丈夫和情人到妻子和仆人的各種風流韻事和錯綜復雜的關系。
《游戲規則》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們可以把《游戲規則》看作是伍迪·艾倫所有滑稽浪漫喜劇的先驅——一部包含不忠、背叛、心碎和悲劇的電影。
雷諾阿以這部電影開啟了“夏日資產階級喜劇”亞類型,催生出了一大批“模仿者”,其中最著名的是之前提過的作品——伯格曼的《夏夜的微笑》以及艾倫的《仲夏夜性喜劇》。
女友禮拜五
1940
從《安妮·霍爾》和《曼哈頓》到《丹尼玫瑰》,艾倫筆下那些神經兮兮的人物有著相當多的特點:憤世嫉俗、冷嘲熱諷和各種反唇相譏,更不用說他以驚人的語速表達臺詞的方式了。
在這個片單的結尾,我們看到的是犀利對話的教父,霍華德·霍克斯的經典浪漫喜劇。
《女友禮拜五》應該附上一張免責聲明——如果你感到頭暈或困倦,絕對不要看這部電影,否則你可能會錯過電影一半的臺詞。
《女友禮拜五》
通常而言,在大多數電影中,對白的正常速度據說是每分鐘90個單詞左右。《女友禮拜五》以每分鐘250個單詞的瘋狂語速而聞名。
任何熱衷于伍迪·艾倫式“饒舌”、絮絮叨叨對話的人,看到加里·格蘭特和羅莎琳德·拉塞爾機關槍似斗嘴,都會感到酣暢淋漓的。
撰文、編譯 | 佐爾巴
策劃 | 后浪電影編輯部
資料 | tasteofcinema.com
Contact Us
投稿 | 合作
houlangdianying@hinabook.com
會員 | 電影課程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歡迎隨·意·打·賞??????
上一篇:于正很雞賊,但這劇爆不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