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中國新式喜劇拓疆:從單口到Sketch,現在輪到了漫才

2021-11-10 19:46:04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丁楚喬

編輯|友   子

洪偉也沒想到,他和搭檔王傲的漫才組合才成立一年,就已經能線下巡演了。

在今年的《脫口秀大會4》上,兩人組成的“橙色預警”組合,憑借漫才這一較為新穎的喜劇表演形式收獲了不少好評。節目結束后,兩人和笑果合作,迅速啟動了漫才線下專場巡演。

漫才源自日本,由兩人及以上的漫才演員表演,節奏快、笑點密集。按照喜劇表演者@南風公公三號機的介紹,日本漫才有一些固定的表現形式:演員們共用一支立麥,依據是否設定模擬情境分為對話漫才與短劇漫才,其中后者常采取分角色扮演、跳出角色吐槽的形式。

在今年國內幾檔喜劇綜藝中,漫才已經成了觀眾無法忽視的存在。

除了“橙色預警”,還有一路挺進《脫口秀大會4》決賽的“肉食動物”(大木、晃晃)和取得《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復活名額的“胖達人”(土豆、呂嚴)。這些組合都非常年輕,平均商演時長不超過2年。

(“橙色預警”、“肉食動物”和“胖達人”)

不僅如此。11月8日,笑果宣布重啟“喜劇周末”線下活動。有別于往年面向單口喜劇(國內常統稱為脫口秀,但兩者形式并不同)、即興喜劇和Sketch(素描喜?。┑绕渌矂☆愋停?strong>今年笑果這一活動八個項目全部圍繞漫才主題展開。

如此安排,還是因為很多觀眾對漫才仍然陌生。《脫口秀大會4》剛播出時,不少觀眾吐槽“漫才演員語速太快”、“get不到漫才笑點”,李誕還在節目中回應了“保送肉食動物”的質疑。

“橙色預警”成員劉洪偉告訴數娛君,漫才是舶來品,需要時間去適應國內觀眾的審美,線上錄制、線下演出的效果往往大相徑庭;同時,因觀眾還未被這類表演所教化,演員的風格也會隨之搖擺不定,有了更多觀眾和漫才演員相互磨合,才能縮短漫才本土化的周期。

力推漫才,是當下國內新式喜劇廠牌發掘新喜劇人才、拓展業務邊界的必然。

從《今晚80后脫口秀》《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再到在播的《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單口喜劇、即興喜劇、Sketch(素描喜?。┑刃率较矂≌徊讲綖榇蟊娝熘5浇衲辏珖延写蟠笮⌒“儆嗉颐摽谛憔銟凡?、數百名脫口秀演員,相關商演、培訓領域儼然一片紅海。

面對年輕人對新式喜劇的追捧,笑果、單立人、硬核喜劇等國內頭部廠牌紛紛引入漫才等“新物種”,能否再現單口喜劇從幾年前無人知曉到如今一票難求的場面?

新式喜劇廠牌簡史:

從小眾舶來品到吃透年輕人

“每個人都可以講5分鐘的脫口秀?!?/p>

這是李誕在今年《脫口秀大會》里重復最多的一句話,如今已被廣大脫口秀同行用作廠牌招聘、新人訓練營的固定宣傳語。

歷史經驗證實了這一判斷的可行性。近兩季《脫口秀大會》里,銀行從業背景的House、交警黃Sir、生物學博士李治中(菠蘿)等各行業人士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這個舞臺,他們的段子也吸引了不少觀眾。

11月9日,笑果干脆推出一檔新欄目《XXX的五分鐘脫口秀》,似乎要將跨界脫口秀更為系統地呈現出來,借此深入各細分行業挖掘有潛力的新人。

(笑果《XXX的五分鐘脫口秀》)

段子依賴于人才,開放麥為打磨段子提供了場地,也是各喜劇廠牌的基礎設施,而從人才、場地多年的變遷中,可以看到一段行業簡史。

十多年前,國內脫口秀愛好者相聚在南北兩地,以深圳逗伴脫口秀、北京脫口秀俱樂部為代表,出現了最早的一批脫口秀種子選手,包括楊蒙恩、程璐、梁海源、也So等。

2012年東方衛視《今晚80后脫口秀》之后,集結該節目編劇李誕、王建國等人的笑果在上海成立,石老板(石介甫)則北上創辦了單立人。不久,笑果聯手逗伴打造線下演出品牌“噗哧脫口秀”,后更名為“無憂喜劇”。

2018年,逗伴的演員單水創辦“智同笑合脫口秀”、子龍創辦“硬核喜劇”,脫口秀的力量從廣州、深圳、佛山等地輻射到全國更多地區。

在這期間,笑果出品的《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綜藝大火,脫口秀這一原本受一二線城市小眾群體青睞的喜劇形式進入廣大觀眾視野,李誕成為極具號召力的脫口秀演員。與之綁定的笑果躋身頭部喜劇廠牌,笑果訓練營吸引了各地知名廠牌的佼佼者及KOL,為后續節目源源不斷地提供人才。

另一邊,單立人自2019年起舉辦原創喜劇大賽,亦成為一年一度同行交流、切磋的“武林大會”。

(單立人原創喜劇大賽)

不過,昔日招牌IP《吐槽大會》的困境也日漸顯現:國內外環境差異大,嘉賓資源、內容尺度、玩法等都成為考驗主創們的難題。

事實上,真正被國內喜劇人才發揚光大的其實是Stand-Up Comedy,即單口喜劇,其依靠編劇寫梗、演員輸出,找到了與年輕觀眾的共鳴,但這些內容創作的不可復制性也很強。

今年,米未傳媒也進軍了喜劇領域——其聯手北京單立人、沈陽大風天喜劇、川渝地區的過載ONEBYONE和誒呦喂喜?。ˋUV)等廠牌,推出了《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互聯網體檢》《時間都去哪兒了》《大巴車上的奇怪鄰座》等優質Sketch、漫才作品接連登上熱搜。

(《互聯網體驗》深得網友共鳴)

可以看到,國內新一代喜劇廠牌,集中深耕單口喜劇,衍生至即興喜劇、Sketch、漫才等其他源自海外的新式喜劇,與本山傳媒、德云社、開心麻花、大碗娛樂等知名喜劇廠牌有很大的不同,后者主打相聲、小品、舞臺劇、影視等傳統表演形式。 

隨著行業人才和運營方法論的積累,目前全國主要一二線城市基本都出現了本地的脫口秀俱樂部:它們大多由1-2名相對成熟的脫口秀演員擔任主理人,旗下十幾到二十幾位簽約演員,承接笑果、單立人等業內頭部廠牌的商演活動、相互之間也會交換演員進行拼盤演出,尤其川渝、廣深佛一帶人才流動更為頻繁。

不過,相當一部分地區性質的俱樂部開放麥,尚不能達到上綜藝打比賽的水準,商業變現方式也較為單一,除線下商演、小型喜劇節之外,線上節目以播客為主。

脫口秀市場已經過了起步的階段,觀眾的審美閾值正在提高,頭部廠牌的作品必須加快呈現多元化。

因此近年也出現了不少跨界融合的作品,比如上季《脫口秀大會》冠軍王勉的音樂脫口秀、廣佛地區的喜劇魔術以及北京脫口秀俱樂部攜手泰山皮影第七代傳承人范維國的《縱影人脫口秀》專場等。

在這樣的背景下,漫才作為新喜劇的一種表演形式,獲得了頭號玩家們的關注。

與單口喜劇、Sketch等完全不同,一段漫才表演,平均約10-15秒出現一個笑點,更加“直給”。從觀感上來講,快節奏的漫才之于脫口秀,其實有點“短視頻之于長視頻”的意思,加上日系表演風格有些水土不服,看好和唱衰兩種截然不同的論調出現了。

“寄生在脫口秀里”

突然而至的“漫才元年”

從上述行業簡史不難發現,單口喜劇等新式喜劇,從一線城市萌芽到如今全國各地開花其實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線上綜藝節目為其迅速傳播按下了快進鍵。

漫才趕上了行業加速騰飛的網綜時代,“肉食動物”、“橙色預警”和“胖達人”因差異化的表演顯得異常突出。他們當中做漫才最久的時長不過兩年,最短的僅幾個月,卻在一夜之間收獲空前關注度,喜歡和無感的觀眾分化明顯,觀眾都好奇這種喜劇形式在國內究竟能走多遠。

“對觀眾來說,漫才是一個很陌生的東西,基本上很多觀眾私信說是因為我們上節目那段表演才知道漫才,還有就是一些從日本留學回來的愛好者,以及二次元的粉絲,尤其是cos圈。可能因為這是源自日本的一種喜劇形式,在某種原則上有些相通之處,才會吸引相同的人。”劉洪偉向數娛君表示。

(“橙色預警”參加《脫口秀大會4》比賽)

很多喜劇形式通常帶有極強的地域特征,比如京津冀的相聲、大灣區的棟篤笑(粵語版的單口喜劇,表演時間可能長達2-3小時),漫才也是如此。

但對于推廣漫才,笑果的態度是“可以一試”。

劉洪偉回憶,他和搭檔王傲相識于去年,因為兩人經常在六六喜劇、喜劇聯盒國等俱樂部演出,他們意識到線下脫口秀演出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平臺期,便決定突破一下試試漫才,“當時也沒有那么多的表達訴求,可能更多的就是圖一樂”。

他們準備了約一個月后登臺試演,非常順利地連演了三四十場。“我們基本上是從零開始,(主辦方)就給約了那么多場演出,所以在演完那一刻,我們感覺兌現了一種信任?!?/p>

不久便傳來了另一個好消息:他們接到了笑果的節目錄制邀約?!翱赡苄膶а菟麄円部戳宋覀兊难莩霭伞!?/p>

從嘗試漫才到《脫口秀大會》比賽,再到合作笑果工廠舉辦漫才巡演專場,前后不到一年,幾乎刷新了喜劇人的成長紀錄。而在看似順利的背后,“橙色預警”作為第一批“出頭”的漫才演員,遇到了線下演出的首要難題——如何把握表演節奏。

“我們在錄節目的時候感受到了一點點,但當時還不是很明晰,后來去黃埔劇場演出時又發現這個問題:從物理上來講,我們的聲音傳到最后一排觀眾,他們聽到后笑聲再傳到我們這兒,大一點的劇場確實比小場子要延遲一段時間,可能就只有半秒鐘,但這種延遲就得需要你更長的停頓,也就是說表演節奏要再緩一點?!?/p>

(“橙色預警”杭州巡演現場圖)

對“橙色預警”來說,這個“緩一點”的需求一開始有點打亂他們的節奏,不過經過兩場中劇場演出實踐,他們很快找到了在不同規模劇場下的表演方案。

能夠迅速恢復狀態,也與“橙色預警”組合的默契度、審美同步相關。劉洪偉和王傲都是全職漫才演員,工作中是理念相投的搭檔,生活中,他們是好朋友,空閑時會一起打籃球。

“其實我也在看《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眲⒑閭ハ驍祳示硎荆?strong>“這個節目的要求以表演為主,包括里面的漫才劇,和對話漫才其實存在本質上的差異。”

但不管是什么喜劇形式,在他看來,越來越多的節目出現,帶來更多觀眾,也推動行業更景氣,這是他們作為從業者非常樂意看到的。

(“胖達人”的漫才劇《大巴車上的奇怪鄰座》)

從九年前接觸脫口秀至今,劉洪偉也觀察到了一些現象,“喜劇節目最難的點在于,當大家對某一類型的喜劇形成固定的審美后,可能會出現一些對其他形式的輕微審美障礙,比如突然出現在大家面前的漫才,就需要演員們堅持做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效果。

雖然已經是國內最早一批相對成熟的漫才演員,但當聽到“漫才元年”這個說法的時候,劉洪偉還是有些遲疑地笑了一下。

“目前為止,漫才仍然寄生在脫口秀生態里面?!?/strong>他說,“不過,就像我在專場里面和觀眾說的,我們在一起做一個完全新的事物。沒有人可以幫助到我們,或者告訴我們應該怎么做,所有人——包括觀眾和我們,都在去嘗試著做一件挺酷的事情。”

做新喜劇更需要堅持

“能做20年讓人向往”

看過“橙色預警”在《脫口秀大會》表演的觀眾都會發現,這個漫才組合的個體風格極強,不僅體現在他們的語速很快,還有許多角度清奇、無厘頭的段子,這些特征似乎增加了漫才在國內的接受門檻。

在比賽后,“橙色預警”曾在風格上搖擺過,但最終仍決定不做調整,“我們可能更偏原汁原味的那種漫才的感覺,其實線下演出的時候,我們的觀眾反饋會更強烈一些。”

劉洪偉早年曾在視頻平臺做過喜劇綜藝編劇,對網生內容特征的感悟較深。“現在觀眾看喜劇節目和演出的場景變了。比如以前全家人可能會一起看春晚,這是一種場景,那么會因此誕生一些審美習慣;今天,你可能在各個長短視頻平臺上看,人人面對的場景和節目都不一樣,‘去中心化’這個事情不僅出現在各種商業行為上,也體現在文娛產業里?!?/p>

基于這個想法,“橙色預警”希望進一步堅持和打磨現有風格,“服務于喜歡我們的那撥人,或者說,我們去尋找想要觸達的那波觀眾。”

但堅持自己不等同于故步自封。除了嘗試融合一些新穎的內容,劉洪偉還透露,今年他們去了包括笑果訓練營在內的各地脫口秀俱樂部做了許多分享和培訓,因為他相信只有當進入這一行的人越來越多,行業才能出現更多機會,“當你是個體的時候,任何討論都是都是無力的?!?/p>

(“橙色預警”在笑果訓練營做分享)

實際上,目前國內真正能做到商演水平的漫才組合可能只有七八組,這在無形之中鞭策著“橙色預警”繼續向前走。

“我和王傲都是全職在做這個事情。其實我們走過很多彎路,所以希望用我們的經歷盡量去幫到別人。如果有人能在這種情況下超越我們,只能說明我們不太適合行業,也沒有什么值得遺憾的事情。”

在劉洪偉看來,如今這個時代,人們很難依靠信息不對稱去建立一種專業方面的壁壘,最終的競爭將落實到熱愛和努力付出的程度。

在與數娛君的交流中,他數次提起諸如德云社郭德綱于謙這樣的搭檔,和國外NON STYLE等一些知名的漫才組合,這種搭檔間穩定合作20多年的狀態,讓他十分向往。

“脫口秀行業發展到現在,全國大概有這么一兩百人是可以指著這個東西來養活自己。在堅持做漫才快一年的時候,我和王傲交流這個事情時就在想:我們的最終目標是什么?難道是堅持做漫才這個過程?可能有時候一段過程談不上偉大,但如果加上一個時間標簽,就會沉淀出一些‘偉大’的意義?!?/p>

(“橙色預警”劉洪偉、王傲)

把時間撥回2017年10月的那個晚上:首屆《脫口秀大會》收官,此后三四年間,全國各地的脫口秀俱樂部如雨后春筍般涌出。

和當初的脫口秀一樣,誰也不知道漫才的明天會怎樣,但許多從業者依然選擇了繼續。

(文中脫口秀行業史的部分,依據各喜劇廠牌官方公開信息)

關鍵詞: 單口 輪到 中國

上一篇:真實事件改編,把頭裝進水泥微波爐,明星吃蛔蟲減肥,太奇葩了

下一篇:特別策劃|業界共議中國影視“出海”(二)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