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院行業并購大幕開啟了嗎②”中,我們詳細闡述了當前我國影院行業大規模并購不曾出現的原因。其中也提到:近年來沒有特別成功的可以帶來明顯業績提升的案例,不管是標的本身的效益,還是發起并購方總體的效益。這篇文章,“艾維電影”就此展開分析。
這里我們選取萬達電影作為例,對其前期收購的影院進行統計分析。
一方面,萬達電影作為院線龍頭,借助資本市場融資優勢和集團資源支持,在渠道擴張上始終保持行業前列。另一方面,萬達電影作為上市公司,其各方面的數據均有披露,通過網上公開渠道,容易收集。下文數據均通過網絡公開渠道收集整理。
01
根據萬達電影年報數據,其在2015-2019年間,大約收購了80家影院。對這些影城進行的地域分析我們發現,其中70%均位于一二線城市,30%位于3-5線城市。從收購的情況來看,萬達電影并購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鞏固一二線城市市場。
我們選取了萬達電影在2015、2016年收購的一些影院,主要是原世茂影城、奧納影城、厚品影城等,統計了這些影院在被收購后的票房。
數據來源:萬達2015、2016年報,燈塔專業版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這些影城在被收購后,大部分都是業績連年下滑的情況。
在這29家影城中,收購后連續兩年業績上漲(從2016年起算,黃色漸變色塊)的5家;連續三年業績上漲(紅色漸變色塊標識)的影城數量是2家,收購后只第二年業績上漲的6家。同時,表中的29家被收購影城,運營3-4年后(2019年)票房仍然高于被收購之時的影城為9家(序號列中的藍色色塊)。
如果我們將并購后連續兩年實現票房增長看作是并購后經營效益改善的話,那么上表中符合條件的影城是8家,占比27.6%。
另外根據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數據顯示,在萬達電影并購的80家影城中,并購后首年票房金額實現增長的影院有50家,第二年仍實現增長有23家,連續兩年票房增長的占總收購影院比例的28.75%。
從這個情況來看,并購后出現經營效益改善的影城數據還不多。
這也是當前行業大環境使然。從2018年開始,大盤均有上漲,但是隨著影院數量的快速增加,全國影院效益是持續下滑的,這樣的大環境也必然影響萬達所購影院的表現。
事實上,萬達電影在國內院線中無論是規模還是品牌,均占據龍頭地位。根據萬達電影2019年年報顯示,萬達電影實現票房收入98.6億元,同比增長3.06%,觀影人次2.3億,同比增長1.57%。其中國內票房83.2億元,觀影人次2.1億,境外票房約15.4億元,觀影人次約2,058萬。截至2019年12月31日,萬達旗下自營影城累計票房市場占有率為13.3%。在票房Top200影城中,萬達影城占55家,而Top500影城中,萬達影城占145家。
(來源:艾維電影圖庫,圖文無關)
另外,票房、觀影人次、市場占有率等核心指標連續11年位列全國第一,單銀幕產出、平均上座率等指標均占據行業領先地位。可見,萬達電影“院線第一股”的名頭不虛,在影院經營上的成績還是較為出色的。
但即便是頭部品牌院線,在當前的行業大環境下,并購后也大概率難以改善標的影院的票房收入。反過來說,在票房上能夠給投資方帶來正面效益的標的影城并不多。
02
從公司層面來看,根據以往的案例,能夠給并購發起方帶來整體效益的也比較少。還是以萬達為例。
由于全國有大量影院新建,在集中度上短時間難以提升。2015年萬達電影銀幕數2133 塊,占比是6.8%;這個數字目前是7.6%,近6年來增長了0.8%。
隨著影院不斷新建,存量影院票房被不斷分流,票房上的市場占有率提升也不是很明顯。2015年,萬達電影國內票房 60.1 億元,國內市場占有率13.6%,而2020年的市場占有率是15.4%,5年間增長1.8%。
而這些增長,大部分由“自建影院”帶來。2015-2019年間,萬達在自建影城有350家,而這段時間完成收購的79家影城。但是在成本上,自建和收購的代價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根據其年報數據顯示,2015-2019年間,自建影院資本支出81億,單影城平均約2300萬;而收購影城的支出是36.06億,平均每家影城是4565萬。從代價上看,收購比自建成本高出一倍。2019年,由于單銀幕產出下降,并購影院連續虧損3年,且虧損幅度持續擴大,萬達電影關閉了部分世貿、厚品、光魔等前期收購影城。
此外,并購也形成了較大的商譽。比如,A公司并購B公司,B公司的凈資產公允價值是100萬,而A公司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用150萬買了B公司,那么差額的50萬部分,就會記在A公司當年財務報表資產欄目下面的“商譽”里。
2019年,萬達電影出現47.29億的虧損。這個虧損不是來自主營業務,而是來自商譽減值。
根據其2019年年報顯示,萬達電影凈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59.09億元,其中商譽減值達55.75億元,包括并購影城業務23.40億、廣告業務12.42億、時光網19.93億。也就是說因并購影城計提23.40億。而2020年萬達電影又因并購影城計提4.73億元。
并購有兩大目的,一是提升集中度,形成規模效應,二是追求更高的效益。從萬達電影的并購情況來看,第一大目的是有實現的。至于經營上的效益,以上反映的也不光是萬達電影本身,更是行業并購的縮影。
從2015至今的并購事件來看,特別成功的可以帶來明顯業績提升的案例比較少,不管是標的本身的效益,還是發起并購方總體的效益。因此在權衡各方利益下,頭部玩家對大規模的并購顯得較為謹慎,積極性也不高。但這均是特定環境下產生的結果,從發展的眼光來看,通過不斷的并購形成規模效應無論對企業本身還是對行業發展來講均是有利的,集中度太低、競爭格局太分散,不利于行業做強做大。
(題圖來源:艾維圖庫,圖文無關;發布人:WJP)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