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這劇開播不到一周,直接跌破及格線,東野圭吾也救不了他?

2021-10-27 15:16:10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今天這篇。

送給喜歡推理的影迷,尤其是被《隱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帶入坑的迷霧劇場觀眾。

你們中很多人,都是因此才留意到“迷霧劇場”的吧?

可這個原本好好的金字招牌。

最近,似乎被玩成盲盒。

愛奇藝“迷霧劇場”第二彈,《八角亭迷霧》開播不到一周。

分數5.9,直接跌破及格線。

回頭看,不得不遺憾地說,成也故事,敗也故事:

《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改編自紫金陳“三部曲”的《壞小孩》《長夜難明》。

僅剩一部表現不錯的《十日游戲》,則改編自推理流行天王,東野圭吾。

一眨眼。

東野引進中國,已火了20年。

這20年,也是推理小說經典,逐漸影視化的20年。

創作旺盛期的他。

那個接連輸出大招,《白夜行》《嫌疑人X的秘密》《惡意》……

那個緊接著成了日本推理小說界、中國影視改編界“最重要的男人”的他。

究竟有什么。

是我們至今沒學精的?

01

人性的迷宮

103:41。

前者,是東野圭吾執筆至今的作品數。

后者,是其中被影視化改編的數量。

到現在,他依然筆耕不輟。

誰看了不說一句,活該賺錢勞苦功高。

可以說,東野恰恰是在本格推理一直大行其道的日本,長出的“社會派推理之花”。

拿在中國最火的作品看。

《嫌疑人X的現身》《白夜行》《解憂雜貨店》。

除了《嫌疑人》,其他的你已記不起什么精巧案件,只有蛇蝎女人雪穗,人間悲劇桐原亮司,和迪麗熱巴王俊凱(哈哈)……

他贏的,是他深諳的“都市人性”。

東野圭吾筆下最出名的偵探之一。

加賀恭一郎,有一句口頭禪。

刑警靠的就是直覺

這句話放在本格上,是一種邏輯破案的天分。

但放在社會派的東野身上,則有言外之意:

你得更懂人。

更懂當下的人。

東野人生的前半段成長,估計和很多編劇類似:

比如,高中的一個暑假,從姐姐手里接過一本小峰元的《阿基米德借刀殺人》,入了推理的坑。

看了幾本就覺得,“我也行”。

雖說很快憑第三個故事《放學后》拿下了江戶川亂步獎,開始了專職寫作。

可之后,是一段長達十四年的、無人問津的作家生涯。

這段被定義為失敗的過程,反而成了他摸索人性的試錯成本。

他曾想執著于本格推理,一條路走到黑。

但寫著寫著,“人性的謎題”開始煥發出更大的神采。

直到他制造出第一個巔峰——《秘密》。

在與妻子離婚后,他寫出了一部不那么推理的作品。

故事說的是,妻子的靈魂,進入了女兒的身體……

用帶著冒犯感的“倫理故事”,他大膽營造了一出親情和愛情的矛盾。

△ 后來被改編成廣末涼子、小林薰主演的《秘密》

東野當年走出的,是一條直覺之路,他必須戳中自己,也戳中“面具下的都市人”。

表面是父與女,夫與妻。

但背后,是父權與男權。

這,才是年輕讀者真正要看的東西。

從那一刻起。

注定了東野圭吾的創作,必須與時代直覺相連。

直覺到位了,再加上推理的手藝活,一雜糅,一拼貼,就有了自己的東西。

而說到推理的本行手藝,也是時候為東野說一句。

有一部作品,能很好地概括、詮釋東野圭吾的懸疑力。

《惡意》。

一名暢銷書作家,在出國的前一天,死在自己房間。

發現尸體的,是死者的新婚妻子,和好友。

負責此案的,又是那個“靠直覺查案”的加賀恭一郎。

合乎邏輯的推理手法,有。

死者,后腦遭到撞擊,隨后被勒死。

兇器,是房里的鎮紙和電話線,像是激情殺人。

窗戶,有強行闖入的痕跡,說明有預謀。

由此推斷,有人當天見過死者,起了殺心,隨后繞回來殺人。

妻子和好友嫌疑最大,但都有不在場證明。

經過一系列推理,總之,兇手就是死者的同窗好友,他也供認不諱。

(注意啊,Sir還沒劇透哦)

因為到這時,故事才過去三分之一。

傳統的推理小說,高光無疑在于犯罪手法和兇手。

東野圭吾,則為突出一個“犯罪動機”。

多年的親密好友,為何痛下殺手?

對人性的直覺,再次為東野助力。

在好友家中,發現多本手稿。

第一重惡意顯露了,所謂暢銷作家,原來靠的是剽竊好友作品。

不僅威脅好友當槍手,還害死了他的前妻。

此事一報道輿論嘩然,大眾紛紛譴責作家,同情兇手。

這真可謂是成功的復仇。

因為惡人,經歷了兩次“死亡”。

好了,你以為Sir又劇透了,但沒完呢。

所謂的“真相”,均出自好友自己的手記。

那是不是,還有其他的惡意呢?

有時,刻意追求一波三折,往往畫虎不成反類犬。

具備迷惑性的多重講述,能憑借的無非一根細線……

人性的直覺。

這就是東野的第一個獨特之處:

他要將你帶入“人性的迷宮”。

而且,必須是矛盾重重的那種。

02

社會派推理

對人性的直覺,當然不是東野的發明,這是社會派推理的利器。

如果說東野成為了社會派的優等生,則因為,他太及時抓住了社會議題。

天地為爐兮,萬物為工。

社會什么樣,人性這面鏡子,才會折射出什么。

東野,總會有意識地圍繞社會議題做文章,社會變化越快,留給他創作的空間邊界自然也不斷拓寬。

他關注科學的變化,因為:

科學與技術,總會誕生“新的社會與倫理關系”。

比如換腦科學之于《變身》,克隆技術之于《分身》,還有DNA數據、靈魂轉移、時空穿越、人工智能、超能力…………

△ 《白金數據》

他也關注熱搜下真正的矛盾,因為:

個體的熱搜,下面必然有群體的困惑。

就像醫患關系之于《使命與心的極限》,性別認同障礙之于《單戀》……

不知道東野粉絲,是不是覺得東野挺時尚。

他外表雖長得不帥。

但照片看,總有種低調大叔的魅力。

要Sir說,東野真正的時尚性,恰恰來自上面的:

科學與新奇的背景下,東野從未丟失一份對社會的責任感。

無論科學,或者熱搜。

不管表面多“正確”,多嚴肅,也還是噱頭。

真正的議題,要么會充滿對人性的考驗,要么會帶出對社會的質問。

它是日常中,挑出來的“反日常”。

說到這,是時候細說一下《秘密》了。

因為沒看過的同學,你可能不知道它有多“挑釁”和“冒犯”。

一場公交車事故,讓一對母女瀕死。

媽媽臨死前,靈魂穿到了幸存的女兒身上。

肉體和靈魂的割裂,遠不如和家中那個男人兩段關系的矛盾來得更讓人痛苦。

既是夫妻,也是父女。

既不再是夫妻,也不再是父女。

作為妻子,想要滿足女人的欲望。

但可能嗎?這可是女兒的身體。

那就作為女兒,重過一遍青春,肆意再活一回?

但如此,“丈夫”就被迫成為孤家寡人。

另一邊,也按不下這該死的占有欲。

別說這是噱頭,現實不可能發生。

現實,恰恰在一遍遍發生。

多少父親,強壓父權在女兒身上,又有多少丈夫,剝奪了妻子的自由。

東野,只是極簡的重合了這兩者,就形成了創作的奇觀。

輕巧的一筆,沉痛的一問。

類似的提問,還有生與死:

《沉睡的人魚之家》。

女主的女兒,因溺水而腦死亡。

腦死亡,即一切生命體征除了心跳,其余全部歸零(連呼吸都沒有)。

但還聽得見心跳,女主就舍不得宣判女兒死亡。

于是把她帶回家中,也帶著她出門轉悠。

在別人眼里,這已是個死人。

還是個“被媽媽帶著到處膈應人”的死人。

爆發點,是在兒子的生日會。

因為女兒,兒子的生日會沒人敢來……

連家人也不理解女主,于是。

女主激動地拿著刀,比在女兒的胸口,對眾人發問:

“你們說她死了,那我捅死她,算不算殺人?”

“如果算殺人,為什么你們又說她已經死了?”

在場沒人能回答。

到現在呢,大概也沒人能。

你能?

真正的好故事,總能問出這種問題。

如果不能。

這樣的作品大概率,就會成為過眼云煙。

03

真正的人情味,隱藏在黑影下

推理總是冰冷的。

所以推理劇,往往稀罕的,就是一份人情味。

兩者皆有,則是大成功。

就像《無證之罪》或者《隱秘的角落》。

你說我們的劇可愛營造溫情了……

可是,缺少了本文上兩層緯度,則我們的劇,總是難以抵達人情味的第三層。

因為人情味,誕生于真正的黑影。

謊言是真相的影子

在這黑影里看到的東西

肯定不會只有悲劇

借加賀恭一郎之口,東野傳達了自己的想法:

“刑警并不是只破案就夠,還要拯救因案件而受傷的心。”

加賀這個偵探,不同常規。

外形,他身形高瘦,雙眼深邃,目光犀利。

簡而言之,阿部寬。

雖然頭腦機智,但仔細想想,比別的名偵探“笨”多了。

生活里,他非常普通,甚至活得笨拙。

永遠買不到想吃的鯛魚燒,被店員調侃,被記者報道;日常就愛欺負同樣是基層刑警的表弟松宮。

這份“笨拙”,也體現在探案風格上。

別的神探,腦回路又快又跳躍。

而加賀,總采用笨辦法,從關系網入手,按著人頭一個個排查。

他會對著上萬張照片找線索。

也會因為一個案子走訪整條街,奔波于數個城市。

在他看來。

人情,是推理的重要一環,是一條邏輯鏈能否成立的第一基礎。

(當然,針對一般案件,無差別變態殺人案不在范疇內)

同時,也是“東野式推理”的結局。

《新參者》,一個系列劇。

整部劇,僅一個死者,但卻串聯起了大半個街區的人。

別誤會,這不僅僅是阿加莎式的,為了讀者猜起來好玩,“人人皆有嫌疑”。

雖然加賀也在逐個排查嫌疑人,但更有趣的,是他居然順帶開始解決,街坊鄰里的家庭問題……

包括但不限于,讓婆媳和解、讓母子重歸于好、讓晚年不睦的夫妻見真心。

總是神出鬼沒的加賀。

那雙慧眼專注的不僅是疑點,也是每個平凡人的貪嗔癡。

在評價《新參者》時,東野圭吾曾說:

推理小說是因為有犯人的存在才成立的。

小說的主人公絕不是偵探。

比起解開真相,講述犯人或偵探自身的故事,才是我的寫作方向。

他不是要塑造英雄。

他是要重現審視“平凡人”。

所以東野圭吾的作品,才總帶著溫度。

關鍵詞: 及格線 東野圭

上一篇:《你好,李煥英》也被抄襲?這劇情簡直一模一樣?

下一篇:桑德拉布洛克新片《不可原諒》曝中字預告 奧斯卡影后再飆演技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