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時代》(下稱《創》)是劃破影視劇市場的一道閃電——后面跟著炸響的,是雷。
該劇播出21天已經累積21億網絡播放量(數據引自貓眼),微博超話閱讀量超三億。豆瓣評分,則一路從3.9降到了3.4。
有一種聲音認為這是對流量級主演的報復性打分。然而,作為一部關于“互聯網創業者”的職業劇,《創》的低口碑,都是因為演員沒有演好這個名叫“那藍”的職場女高管嗎?
當然不。楊穎的表演恰恰給《創》擋了很多“子彈”——因為這壓根就是個反職業劇:一群不職業的人,盡情在干一些不職業的事兒。
互聯網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行業,當時代背景被架空,行業便會成為空中樓閣
有句話說:好的演員可以抹平劇作上的坑。但《創》從劇本開頭就沒想過要花力氣去樹立一個可信的職業環境,誰來演已經無關緊要。
從大環境上說,劇中所處時代被架空化處理,導致了職業核心背景虛假、不可信。
該劇男一號,對標的是創立Talkbox的香港人郭秉鑫。然而劇中,當黃軒扮演的男一號郭鑫年,因為開車去離婚的路上發生追尾,讓他想出了“語音發信息”這個“風口上的豬”,而后創立了“魔晶”,觀眾都笑了。
牛頓因為蘋果砸頭上悟出了萬有引力,亞歷山大·弗萊明因為懶得整理培養基發現了青霉素,為什么觀眾就不能接受一場車禍促成了“魔晶”?
因為郭秉鑫創立Talkbox是2011年,四個月后,微信推出了語音功能。那一年蘋果出了iPhone4s,應用商店里,Instagram和Quora(知乎原型)都已經大紅大紫。
而《創》的劇中人呢?女主角穿著2018流行款時裝,拿著最新款的某國產手機,用2014年發布的Win10系統;而男主角在草原上一秒無線上網,發微博用的是2017版界面。與此同時,男女主角還在努力表現“語音信息”是個全新的創意,互聯網的高層、投行的精英們則在爭論“移動互聯網到底有沒有前途”?
導演為此寫了篇長文解釋這不是漏洞而是良苦用心:“……決定對這樣一個嚴肅的現實題材秉持嚴格的現實主義創作態度,那就是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要經過提煉加工,而不是簡單的采取自然主義的單純客觀記錄”。
但互聯網創業,本身就是一個和時間賽跑的職業。它的節點極其鮮明,關鍵的產品迭代和競爭都歷歷在目:iPhone出現、微信上線、360大戰QQ……每個觀眾都是這條歷史河流的親歷者,一丁點兒的違和和造假都觸目驚心。
所以,一部以此為內容的影視劇,“時代”是一切的緣起和前提,一旦架空,這個職業本身都成了空中樓閣,經不起一點兒追問。這決定了它不能和律政、醫療、刑偵等職業劇一樣,模糊時間乃至于時代。
什么叫做時代感?不是一個具體的劇情、細節,而是千千萬萬劇情、細節的集合體。
舉個例子。韓劇《火星生活》被稱為懸疑版《請回答1988》:一個2018年的刑警肉身穿越回了1988年,尋找真相。這場穿越本身很魔幻,和探案追兇這種現實題材沖突很大。主創團隊是怎么讓劇中這個世界能夠自圓其說?靠著一點一點去還原1988年韓國的物理環境和人際環境:那個時候,大家公然在室內抽煙;辦公室老舊、遍布煙塵;警察暴力刑訊犯人;男性員工公開歧視和使喚職場里的女員工……
沒有這些一點一滴的笨鋪墊,觀眾壓根兒就不相信這是現實生活中會有的一個行業、一群人,又怎么可能去相信他們的悲歡離合,命運起伏?
從小環境上說,《創》劇中的人物既無職場人的專業,也無職場人的自覺。
蘋果曾經的首席宣傳官蓋伊·川崎在《創業的藝術》一書中這樣描寫投資人:“他們不是你的朋友,他們最關心的是賺錢。他們不一定是壞人,但你永遠都不要忘記,這只是生意而已。”同時他這樣形容創業者:“所有創業者都會聲稱他們面對是一個500億美元的市場,然后會議室里沒有一個人相信這個數字。”
這才是真實的創投圈職場。然而《創》的主人公們都在工作時間干什么?作為投行女高管,那藍商業會談進行到一半,丟下被投資人,去處理帶著花上門求和的富二代男友;她還沒有保管好郭的策劃案,被富二代盜竊了創意。作為創業者,郭鑫年開會遲到,一張口管投資人叫“美女”;拿到了A輪投資,馬上套現買房:且不說風投基金不是搞慈善,不可能允許你這么做;就是作為創始人,也是毫無把企業做大的意識了。
劇中人最有創業者自覺的,大概是背喬布斯語錄的那一刻。
離開了可信的角色和扎實的劇情,單單責備演員的演技是沒有意義的
職場故事究竟靠什么推動?
來看看今年的英劇《報社》:報社是虛構的,主人公們報道的諸如女內政大臣被爆不雅照之類的新聞是狗血的,主人公們自己的職場體驗也是極致的——一方面使出渾身解數奔跑在職場第一線,同時抽空戀愛、出軌和搞辦公室斗爭。觀眾未必有機會經歷,但它就能讓你相信這些瘋狂。
因為它的精神是職業的。以女主角為例:在辦公室累成狗,生日無人知曉,準備約會的男人也走了……一切挫折后,她坐在了電腦前,打開字處理軟件,開始寫一篇報道:關于自己的室友如何在前幾天被車撞倒且肇事者見死不救。
職業劇的好看,是職業人的專業:洪水近在眼前,先把本職工作做好——因為你拿了薪水。職業劇的好看,還在于講職業精神:大家先承認人生不易,不能靠偷奸耍滑和天降一個上師來解決問題,只能一關關打怪升級,有時成功,有時則不。這點上,近來熱映的電影《無雙》雖不是職業劇,卻也做足了職業劇本分。
因為,既然叫職場劇,一切故事的前提,是劇中人實實在在地從事著自己的工作,且決心把工作做好。
然而《創》已喪失這一大前提,再去單獨責備女主角的演技有多差、男一男二和女二這幾位以演技聞名的年輕演員又是如何演技不走心,有意義嗎?畢竟演技無法脫離可信的角色,而角色的可信歸根到底還是依靠劇情的扎實度。
有意思的是,《創》的結局,男主用真愛和理念吸引了女主,她放棄了投行工作,和他一起繼續創業,算是個圓滿的結局。
而現實中,Talkbox輸給了微信。七年后的今天,如果不是這部劇,大概已無多少人記得郭秉鑫。但他和他當年的創業伙伴,仍然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奮戰,開發了兩款在香港頗受歡迎的電影軟件。
互聯網創業這個大職場中,每一分鐘,也都可能會誕生下一個億元級的獨角獸企業。這么殘酷卻迷人的職業,值得擁有一個更職業的故事。
(作者為劇評人)
楊穎的演技的確存在很大問題,但這不是《創業時代》最主要的缺點。它最大的問題在于,我們沒能在其中看到真正的職業人和職業精神。
下一篇:最后一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