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優秀的文化主題節目、真人秀又播出,值得關注。繼明星真人秀綜藝與非遺、世界文化遺產、傳統地標建筑、傳統美食等文化元素相融合之后,明星真人秀又對準傳統戲曲,傳播京劇、昆曲之美。同時地方人文資源也正成為綜藝節目挖掘的寶藏,不少節目深挖當地歷史人文資源,以差異化的視角呈現讓節目頻頻“出圈”。
真人秀探索戲曲年輕化
《最美中國戲》是一檔戶外園林真人秀和戲曲實景創演秀相結合的文化體驗節目,節目在現有最完整的皇家園林頤和園中進行全實景拍攝,演繹京劇、昆曲為代表的傳統戲曲,為觀眾帶來如夢似幻的連臺大戲。從播出的內容來看,雖然每期節目都邀請明星嘉賓,但內容側重點依然是推廣傳播戲曲藝術。第一期節目開場內容是由京劇演員李根、王萌、李小培、程浩辰等帶來的《霸王別姬》《鍘美案》《三岔口》等經典劇目選段,通過這些選段,京劇各行當扮相、唱腔等呈現在觀眾面前。
讓觀眾對京劇藝術有直觀了解后,接下來就是真人秀綜藝的“任務模式”環節,該綜藝模式是經營戲社,主持人汪涵擔任頤和戲社社長,歌手張顏齊擔任小班事,戲社成員有武生、青衣、老旦、昆曲小生、文丑等行當演員。這些演員們要和明星嘉賓一起煥新戲劇容貌,用年輕人的方式將傳統戲劇呈現出來。他們改編創作的第一部戲是融合《臨川四夢》的昆曲實景秀《仲夏頤和夢》,將湯顯祖、莎士比亞等人物和傳統昆曲演出雜糅在一起,既呈現昆曲的美,又對傳統戲劇進行分析和解讀。節目很適合對傳統曲藝不了解的年輕人觀看。該節目的初衷也是希望更年輕的觀眾來喜歡、愛戴戲劇,讓傳統文化在年輕一代人的心中開花結果。
首期節目明星嘉賓是阿云嘎和李菲兒,戲劇嘉賓有王英會、張建國、谷文月、李玉芙等戲劇名家。明星們體驗傳統戲曲,戲劇名家們則回憶往昔,追憶與老一輩大師的故事,很有看點。張建國說:“戲劇每個環節都是技術,文化含量很高。”王英會說:“歲數越大,上臺演戲的膽子越小。”名家們敞開心扉地交流,可以看出他們對戲曲的熱愛與對職業的尊重。節目還有大量的鏡頭呈現京劇的服飾、扮相、道具等之美,向觀眾介紹戲劇的文化和美學價值。以昆曲、京劇為代表的傳統戲劇對年輕人來說欣賞門檻比較高,這檔節目也在通過明星的帶動、對傳統戲曲深入淺出的改編、新穎的實景演出等方式來探索傳統戲劇的年輕化問題,總的來說,節目既有文化底蘊,還有時尚的國風呈現,是最近難得的文化味兒十足的真人秀綜藝。
地方人文資源助節目出圈
最近,地方衛視似乎找到了節目創作的新鑰匙,燃起了地域類文化節目的一把火。不少地方臺深挖當地歷史人文資源,不斷創新節目模式,以獨特的本土風格呈現讓節目頻頻“出圈”。
正在山東衛視播出的《齊魯文化大會》通過涉獵傳統繪畫藝術、飲食文化、哲學思想、成語典故、建筑常識等各方面,考查選手們在生活的觀察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節目中的嘉賓有“學霸村”博士、人類學博士、國學大V、警察、學生等,這些各行各業的選手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思考,給觀眾提供了多維度、多元化的文化思考。節目中,楊雨、康震等專家、教授也將晦澀的傳統文化深入淺出地呈現給觀眾。把傳統文化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職業、人生成長和內在修為上,讓一個個普通人來呈現他們與傳統文化的故事,不少媒體稱這種節目模式為綜藝節目的創新之舉。
地域文化節目開發很豐富的當數北京衛視和河南衛視。繼《上新了·故宮》《我在頤和園等你》《遇見天壇》等節目不斷出圈后,《書畫里的中國》《最美中軸線》也吸引了不少觀眾,北京衛視以北京地域傳統文化為支撐打造的國潮節目扛起了文化傳承的旗子,助推“京味”文化發揚和傳播。河南衛視的《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重陽奇妙游》等形成了節日文化系列,大大傳播了傳統文化。此外,浙江衛視的文旅探尋類綜藝節目《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首檔世界文化遺產探尋體驗類節目《萬里走單騎——遺產里的中國》等也是將傳統文化與互動、揭秘等手法融合,讓節目更有活力、更潮。視頻平臺推出的《登場了!敦煌》《登場了!洛陽》《上下舞千年》等節目也是借助傳統文化、國風元素來打造全新的綜藝,以吸引年輕人關注。從一些新節目,比如《從長江的盡頭回家》《長安處處有故事》等,也可以看出綜藝節目對地方傳統文化的不斷深挖成為趨勢。
文化節目、文化主題真人秀經過幾年的發展,越來越注重內容疊加,將各類傳統文化元素與流行文化元素、綜藝節目新模式、新類型相互融合以滿足市場需求。純粹的文化節目、創新混搭類文化綜藝是熒屏必不可少的內容,這些節目彰顯的是文化魅力,也助推傳統文化年輕化傳播。(師文靜)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