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充實快樂的六一兒童節,中國兒藝“六一”期間將有6臺精彩劇目送到國內外小朋友們的身邊,同時舉辦“溫暖童心‘六一’大型公益演出活動”,以公益演出的方式邀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低保家族和孤殘兒童等困難群體免費走進劇場,并開展演后交流、手繪夢想等活動,節日期間還將首推“劇享卡”,為孩子們送上一份極具藝術性的節日禮物。
慶賀“六一”送新戲 豐富活動添歡樂
孩子在節日中最高興的莫過于收到喜歡的禮物,中國兒藝今年首部新戲——兒童劇《鷸·蚌·魚》的首演讓孩子們為之興奮。這部以“鷸蚌相爭”為靈感的作品,以“和諧”為主題,用無臺詞的肢體語言配合“偶”的呈現,重新講述了這個傳統故事。為了讓小朋友更加深入了解該劇的臺前幕后,《鷸·蚌·魚》導演吳旭攜劇組主創與觀眾進行了演后交流活動。小朋友們通過和主創、演員的互動交流,進一步了解了這部作品所傳達的內涵,不僅在劇場享受了一個多小時的歡樂,更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智慧記在心里,融入生活。
除了將新戲首輪10場演出作為禮物送給小朋友們,中國兒藝還為小朋友們“種”下了一棵夢想樹。“六一”期間,當小朋友們走進劇場,便能看到一棵以《馬蘭花》舞美為基礎設計的“夢想樹”。馬蘭花能幫助勤勞善良的人實現愿望,小朋友們也可以將自己的夢想手繪在樹枝上,通過雙手去實現它。很多小朋友都希望能看到更多優秀的兒童劇作品,為了滿足大家的愿望,中國兒藝推出了升級版觀劇卡——劇享卡。大小朋友們可以通過該卡在網上以最優惠的價格自助訂購演出票,方便快捷的體驗,讓觀劇成為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
精彩劇目齊上演 公益活動暖童心
“六一”期間,中國兒藝不僅有《馬蘭花》和《鷸·蚌·魚》在中國兒童劇場和假日經典小劇場上演,還攜《成語魔方》系列劇第一部走進豐臺區五愛屯小學和東高地第三小學,讓孩子們不出校門即可享受戲劇藝術的滋養。與此同時,《罐頭小人》和《小蝌蚪找媽媽》劇組走進通州區文化館和天津大劇院,讓京津冀地區的小朋友都享受到國家級劇院的精彩演出。此外,人偶劇《西游記》還走出國門,受邀參加俄羅斯彩虹藝術節,為國外的小朋友送去節日的祝福。
在兒童節之際,為了讓更多小朋友有機會感受戲劇藝術的魅力,中國兒藝舉辦“溫暖童心‘六一’大型公益演出活動”,聯合故宮博物院、北京晚報、中國教育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派發公益票,邀請孤殘兒童、低保家庭等困難群體走進劇場,觀看中國兒藝經典劇目《馬蘭花》。作為中國兒藝的建院劇目,《馬蘭花》傳承著勤勞與善良的精神,逐漸成為了幾代人共同的童年回憶。今年“六一”適逢劇院建院62周年,中國兒藝特聯合北京交通廣播征集了62個出租車司機家庭,為平時辛勤服務他人的司機朋友們創造一個陪伴孩子的機會,為孩子們這份美好回憶中增添一抹溫暖。
中國兒藝成立62年來,始終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近10年來,中國兒藝通過實施“文化下鄉”“大地情深--國家藝術院團服務走基層”“溫暖童心—優秀兒童劇走進基層”“讓邊疆不再遙遠”等公益性演出品牌,為老少邊窮地區、低保家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孤殘兒童等困難群體公益演出近700場,惠及50余萬次觀眾。中國兒藝院長尹曉東說:“‘六一’既是孩子們的節日,也是中國兒藝62歲的生日,作為文化部直屬院團中唯一面向兒童觀眾的藝術院團,我們要用實際行動踐行國家劇院的社會責任和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使命,通過公益演出將精彩的劇目送到孩子們身邊,將文化惠民成果送到孩子們的身邊,讓困難群體的孩子同樣享有豐富的高質量的文化生活,讓更多的孩子度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節日。”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