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國家文物局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現場
新華網北京5月11日電(記者袁思陶 邢賀揚)2018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將由國家文物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博物館協會、上海市文物局承辦。主會場活動開幕式將在上海歷史博物館舉行。
用科技傳承文明:AI博物館計劃
據了解,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在5月18日當天,國家文物局將與百度公司共同啟動“用科技傳承文明:AI博物館計劃”。這是2017年國家文物局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上與百度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后的一個落地項目。雙方將在“智慧文博”領域,開展智能搜索、智慧地圖、AI展示、AI教育等功能模塊的合作,以增強博物館互動性為重點。
5月18日,將上線全國數字博物館地圖一期,會有1000多家博物館精確POI點(“Point of Interest”,興趣點)信息。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司巡視員羅靜對此表示,希望能夠打造屬于博物館的智能地圖,“通過地圖進入博物館,對相關內容進行街景式展示,進而用AI技術展示,其中增加了智慧搜索功能,以及觀眾游覽線路智慧化設計。”
據了解,該項目經過一年籌備,目前全國近5000家博物館中,第一期已經做了1400個博物館的標注和基本的功能。羅靜介紹:“在AI技術的實現上,我們有目的地選擇不同博物館,比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遺址博物館,蘇州博物館是現在的博物館,上海歷史博物館是利用近現代建筑的博物館,我們探索不同的展示形式。在今年5月18日啟動以后,有一個三年的時限計劃,會陸續地、逐步地、一批一批地推出相關內容。”
搭建博物館與公眾互動平臺
今年年初,一檔《如果國寶會說話》的節目引起了網友的極大關注,5月18日當天,國家文物局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將聯合啟動《如果國寶會說話》全球推廣儀式,播放第一季英文譯制版片段和第二季宣傳片,此后該節目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多個頻道(1、4、9頻道)以及新媒體(央視網、騰訊網等)陸續播出全季(一二三四季)節目,讓更多的文物走入千家萬戶,進而漂洋過海,傳播我們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架起溝通友誼的橋梁。
在5月18日當天,還將舉辦“金色名片——改革開放40年文物出入境展覽回顧”圖片展和“美好生活之上海銀器與工匠展”。其中“改革開放40年文物出入境展覽回顧”作為慶祝改革開放40年文化交流領域的重要活動,以圖文形式回顧50余場具有代表性和較高美譽度的文物出入境展覽。“美好生活之上海銀器與工匠展”以上海歷史博物館近年征集的銀器為主,承載海派文化記憶和傳承古今中外智慧的近代上海銀器具有海派文化特有的“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內涵與特質,展覽突出展示了銀器的精湛工藝和人文內涵。
而作為本次國際博物館日的重要學術研討活動,5月18日當天將舉行“博物館與美好生活”論壇,國家文物局、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國內外重要博物館、高校代表將在研討會上發表主旨發言,圍繞“博物館與美好生活”展開研討。
作為主會場城市的上海,除了完成主會場活動的規定動作外,還將組織近百家上海地區博物館在博物館日當天對市民免費開放并開展百余場面向社會的免費文化活動,加深公眾對歷史的理解和對博物館的認同。
此外,全國各地也將圍繞國際博物館協會今年確定的主題“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組織開展眾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搭建博物館與公眾互動的平臺。如內蒙古、遼寧、吉林、江蘇、河南、湖北、陜西等多省(區、市)將在5月18日當天舉行本省(區、市)的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整合省內博物館資源集中開展多種形式的展覽和教育活動。北京通過網絡“鏈接”帶動博物館連接,不再單設主會場,上線啟動“超級鏈接下的博物館:網絡5·18”活動。天津博物館、南京博物院、鄂豫皖革命紀念館、湖北省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等博物館、紀念館也將在博物館日期間推出一系列精彩紛呈的展覽。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表示,今年的主題內涵十分豐富,很好地切合了時代特征。當今世界已經是一個高度互聯的世界,身處其中的任何組織和個人,既是這個超級連接世界的組成部分,又是構成其中某個超級連接的關聯節點和交互中心。互聯網的發展及其引發的變革,推動了博物館功能的不斷拓展,使其早已不只是局限于收藏、研究、展示藏品的機構,在連接社會及其公眾之間,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在不同的時間上、空間上還是文明之間,博物館的連接作用所產生的文化教育影響力,是社會其他機構所無法替代的,博物館連接的社會價值,正在被人們重新認識。
2018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海報
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
自國際博物館日設立以來,國際博物館協會每年都會針對這一特別的日子挑選一個主題,以反映社會關切的核心議題,提醒公眾認識到,“博物館是促進文化交流,豐富文化生活,增進人們之間相互理解、合作,實現和平的重要機構。”今年年初,2018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確定為“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Hyperconnected museums: New approaches, new publics)”。
“超級連接(Hyperconnectivity)”一詞的出現用以描述今日社會多渠道的溝通媒介,包括面對面的交流、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軟件、電話以及互聯網。全球聯絡網變得日漸復雜、多元和融合。在超級互聯的今日,博物館也融入了這一潮流。
博物館是當地社區、文化景觀和自然環境中無法分離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的博物館可以吸引核心觀眾以外的群體,通過新的藏品闡釋手段找到新的觀眾:博物館可以將藏品數字化,為展覽增添多媒體元素。
據了解,中國于1983年正式加入國際博協,隨后每年均組織紀念國際博物館日的相關活動。從2009年起,國家文物局開始采用主會場活動的方式開展國際博物館日宣傳活動,現已相繼在重慶、廣州、沈陽、南寧、濟南、南京、石家莊、呼和浩特、北京舉辦了9屆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