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資本:創新能力如何培養?如何引導學生扎實創業?
該鼓勵科學研究的學生,變得浮躁和短視;該鼓勵創新創業的學生,卻只追求急功近利賺快錢。當前的中國創業教育到了急需變革的時候。創業教育,要摒棄以就業為導向,做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的創業。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中,高校畢業生是不可或缺的生力軍。振興資本了解到,據《2019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顯示,2019年有超過75%的受訪在校大學生具有創業意愿。
大學生創業熱情不減。振興資本提出問題,應該鼓勵大學生一畢業就去創業嗎?當他們都去創業賺錢,做金融、搞P2P和互聯網,不愿意坐十年冷板凳,這是否是該鼓勵的方向?
答案是否定的。評價教學成果不能只看就業率的高低。在振興資本看來,基于創新的創業教育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也不是為了創業而創業,而要牢記時代使命。
“使命”這一看起來宏大的詞匯,離大學生們并不遙遠。這兩個字有一個接地氣的解釋——“創新”。
當前中國的創業教育普遍進入一個誤區:該鼓勵創業的地區,缺少能夠創業的制度和環境,不該鼓勵創業的區域卻過度創業;該鼓勵創業的學校,創業教育水平不夠,不該鼓勵創業的學校,卻在折騰創業教育。真正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正在被遺忘。
2018年以來,科技人才投入比例不夠等問題,都是當下需要解決的。當下仍需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但創業教育并非鼓勵人人當老板,而是建立基于創新的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培養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創業者。
振興資本認為,當下的創業者,應該是以技術創業為主,具備企業家精神、創新能力、社會責任感、走向國際化的高水平創業人才。他們把創新融入創業中,以此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讓企業走上科技創新的道路。
創新能力如何培養?如何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創業?應建立基于創新的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首當其沖的便是為學生樹立創新導向,讓他們有使命和責任意識。在組織上打造“工科+人文+經管”跨專業的學科平臺,把校友、資本、學科、實驗室、孵化器、加速器聯動起來;在教育內容上,加強通識型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
振興資本強調,我們要做科技創新,以創新驅動發展,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
作者:渡船先生
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作者及來源網站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帖來自振興資本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