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撰文|秋 妤
編輯|彭簫恒
來源|氫消費出品(ID:HQingXiaoFei)
曾經的零售巨頭蘇寧,釋放出積極求變的信號。
6月30日,蘇寧易購零售云首家Super店在深圳市龍崗區盛大開業,公開報道顯示,該門店首日銷售突破180萬,中高端產品銷售占比超過60%。
報道還稱,布局超13000店的零售云計劃全年新開500家大店,將加速拓展Super店、旗艦店、家電家居融合店。后萬店時代的零售云將聚焦“家庭場景解決方案”,進一步開辟新的增量空間。
除此之外,今年618期間,蘇寧相繼牽手互聯網巨頭,接連抱上了抖音和百度的大腿。
6月7日,蘇寧1000家門店入駐抖音生活服務平臺,支持家電3C到店團購。隨后,6月13日,蘇寧官宣與百度電商合作,上百萬品類接入百度電商,覆蓋直播、搜索等多種場景。
同時,蘇寧內部管理層也在調整。今年4月,蘇寧換屆選舉了新一屆董事會,任峻接棒黃明端,擔任公司董事長兼總裁。一系列動作背后,蘇寧真的能夠逆天改命嗎?
1.錯失電商機遇
“中國零售史,半部看蘇寧”,回顧巔峰時期蘇寧在國內零售行業的影響力,這句話一點也不夸張。
從一個空調營業部起家,蘇寧逐漸超越國美,發展為國內家電3C零售行業領頭羊,2011年更是以938.9億元的營收、48.2億元的利潤和1684家的門店總數站上了巔峰。
那時,蘇寧還沒有把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放在眼里,在張近東看來“他們還是小孩子,和我們不再一個重量級”。事實也的確如此,2011年阿里營收、凈利潤分別為119億元、16.1億元;京東營收達211億元,虧損12.8億元。
然而,好日子并不長久。2012年劉強東放話“未來三年內大家電產品零利潤,并保證比蘇寧、國美便宜10%以上”,京東率先發動價格戰,也徹底讓蘇寧亂了陣腳。2013年成為蘇寧近年來最后一次年度盈利。此后,蘇寧快速被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甩在身后。
盛極而衰原因何在?回過頭來看,面對即將到來的電商大潮,蘇寧并沒有掉以輕心,甚至可以說是謀劃已久。
早在1999年,蘇寧就開始研究8848并承辦“新浪電品商場”;2005年,蘇寧組建B2C總門店并上線“蘇寧網上商城”;2009年,蘇寧提出“營銷變革”,嘗試“實體店與互聯網業務共舉”的戰略,并將迭代到第三期的網上商城更名為“蘇寧易購”;到2011年末,蘇寧已有8家物流基地投入運營,另有10家在建、24家完成簽約,蘇寧計劃通過定向增發募集資金55億元投入門店及物流建設。
蘇寧也在盡心搞電商,但最終還是有差距。
首先,從資本市場角度來看,蘇寧仍是重資產的傳統零售,要投入大筆資金維持運營;其次,蘇寧管理層是傳統行業出身,缺乏互聯網思維;最后,以京東為首的電商平臺一戰成名,在消費者心中已經建立了“在網上買家電”的心智,再加之賣場對供應商大多設有賬期,家電廠商苦賣場久矣,線上渠道投入低、回款快、壓貨少,使得廠商與電商的合作更趨緊密。
盡管蘇寧的電商探索“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不可避免被京東、阿里等趕超。
不過,這部分營收占比僅為20%,只要線下保持較豐厚的利潤,蘇寧依然可以立于不敗之地。
但由于太急于和京東PK,2013年2月,蘇寧電器更名為“蘇寧云商”,6月開始“線上線下融合”,宣布“線上線下同價”。這一策略的實施反倒成了左右手互相掣肘,嚴重拖累了線下門店業績,這也是造成蘇寧業績急劇下跌的根本原因。
隨著純電商平臺的快速崛起,蘇寧徹底錯過了電商最佳培育期,加上線下業務不斷遇挫,融資擴張多元化布局似乎成為唯一的出口,但這也加速了蘇寧的頹勢。
2.多元化敗局
在主營家電零售業務受到沖擊時,蘇寧沒有持續深耕主業,反而開始大手筆多元化布局,接連投資地產、物流、體育等產業。
蘇寧的第一筆投資是在2012年,斥資6600萬美元全資收購母嬰平臺紅孩子,此后幾乎每年都有新動作,從PPTV到滿座網,從努比亞到龍珠直播,每一筆投資都令人不解。
到2017年,利潤走勢微微上揚,更是自此開啟了豪買模式,42.5億收購天天快遞、40億投資中國聯通、95億入股萬達商業,27億收購萬達百貨,48億買下家樂福中國80%股權......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至2019年,蘇寧對外投資總額高達716億元。
不過,這些毫無章法的投資不僅沒有多點開花,給蘇寧帶來業務增長,反而拖垮了公司的現金流,將蘇寧引入泥潭。就拿收購家樂福中國來說,原本是為了完善自身業態,沒想到自身陷入財務危機,家樂福更是接連關店,造成了雙輸的局面。
在多元化擴張的進程中,蘇寧易購扣非凈利潤自2014年以來連續8年為負。2019年到2021年,蘇寧易購營收同比增長分別為9.91%、-6.29%、-44.94%。2021年,蘇寧易購營收1389億,巨額虧損441億,總負債約1397億,資產負債率接近82%,達到歷年最高點。
如今,作為一家傳統線下零售商,蘇寧的市場份額已經被蠶食大半,在無法支撐大手筆投入,自身也無法獲得更多流量的情況下,只能和互聯網巨頭們資源互換,建立合作關系。
然而,這很難從根本上幫助蘇寧扭轉頹勢。2022年,蘇寧易購的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全年營收714億,同比下降48.6%。為此,蘇寧進行了一系列關店、剝離虧損業務、降本增效的措施,不過都收效甚微。
前段時間,蘇寧易購還收到了深交所的問詢函,要求說明公司營收連續三年下滑及大幅度虧損的原因。
短短幾年間,從多元化擴張走到急速萎縮,從零售巨頭變成“ST易購”,蘇寧易購的命運令人唏噓不已。
3.艱難自救
時代的大船不斷向前,新零售浪潮下淘汰了一批落后玩家,如今的蘇寧仍在繼續尋求突圍,正如張近東在員工信談到的“零售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未來很遠”,但想要恢復往日榮光,對于焦頭爛額的蘇寧來說并不容易。
受到疫情反復和房地產行業低迷等影響,家電市場已然進入存量競爭,消費者結構發生變化,也側面加速了家電品類的優化和產品升級,提供品質化、智慧化的服務和體驗,可能是家電行業的新機遇。
為此,蘇寧易購提出“蘇寧易家”模型,提供家電家裝一體化解決方案,實現場景化經營,帶動中高端產品的銷售。
2022年三季度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家電3C家具生活專業店門店銷售收入實現同比增長12.18%。2022年10月,蘇寧又聯合美團打起了本地快遞的主意,但也沒能激起太多水花。
今年618,蘇寧相繼抱大腿,和抖音、百度達成合作。在此之前,蘇寧易購已先后和美團、餓了么達成合作。2022年10月,蘇寧易購宣布入駐美團外賣,喊出了“像點外賣一樣購買數碼家電產品”的口號。在美團和餓了么APP上直接搜索蘇寧易購,可以購買到手機、電腦、生活類家電等多款商品,并可以線下直接配送。
不可否認,借助美團、抖音互聯網平臺龐大的用戶群體和流量池,能給蘇寧易購引來不少外部流量。同時,得益于30多年在零售行業的深耕,蘇寧擁有強大的供應鏈和物流體系,線上通過抖音等平臺引流下單,線下直接就近配送,這也是許多競爭對手無法比肩的優勢。
前段時間,蘇寧易購發布《618“家消費”新趨勢報告》顯示,大促期間蘇寧易購全國門店客流同比增長超200%,家電家裝一站式購物訂單量翻倍,其中5萬元以上套購訂單同比增長153%;以舊換新訂單同比增長128%,其中手機數碼產品成為綠色循環消費的主力。但其所能貢獻的營收,在蘇寧的虧損面前依然是杯水車薪。
同時,在核心產品競爭力上,蘇寧早已無法與阿里、京東、拼多多等抗衡,即便是在傳統家電3C領域,蘇寧也不具備更多優勢,更多的消費者在線上購買電子類產品時,仍傾向于京東一類的電商平臺。
大象難轉身,留給蘇寧的時間不多了。在產品同質化的情況下,價格優勢不明顯的蘇寧要拼的還是服務,或許只有做好對消費者的全方位服務,才能找到未來的出路。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