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聯播》主持人羅京的英年早逝,讓很多認識和喜歡他的觀眾都很難過。從確診到死亡不到10個月,這個結果讓人無法接受。悲痛中,人們不禁要問,
(資料圖)
淋巴瘤能壞到什么程度?為什么在積極合理治療的情況下,羅京連一年都沒活下來?自1832年英國病理學家霍奇金報告7例淋巴瘤以來,人們對其研究已有近200年。
但其病因尚未完全闡明,可能與電離輻射、遺傳因素和某些病毒有關。所以,不要相信那些故作高深、一本正經的所謂“預防策略”。面對淋巴瘤,人類現在只能打遭遇戰。
不可能像預防某些傳染病一樣進行針對性防御。但即使在一場遭遇戰中,它仍然是我們獲勝的必要前提。與其被打懵了,不如管中窺豹。淋巴瘤在國內比較少見,但近年來,
但新增病例逐年增加,每年死亡人數超過2萬人。在惡性腫瘤發病率排名中,男性排名第九,女性排名第十。高發年齡為40 ~ 50歲,平均死亡年齡不到50歲。
在病理學上,惡性淋巴瘤可分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并可根據細胞大小、形態和分布進一步分為不同類型。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病理類型淋巴瘤的臨床表現、治療和預后是不同的。
而同一個病理類型的淋巴瘤有著相對相似的生物學行為,所以如果問淋巴瘤一般有多壞,真的很難一言以蔽之。羅京淋巴瘤屬于NHL中的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
是我國最常見的病理亞型(亞型,即亞級分類),約占全部NHL的40%,屬于一類風險水平中等的淋巴瘤。
在WHO2008最新的淋巴瘤新病理分類中,DLBCL已被確定為一個獨立的疾病類型――包括十余個亞型,每個亞型的生物學行為各不相同。我們可以認為DLBCL的病理類型仍是研究比較深入的一種。
為了攻克這一頑疾,世界各地的醫生和學者都在付出艱苦的努力。但起初由于各臨床試驗和腫瘤中心采用的淋巴瘤評價標準不同,在許多相關因素上存在不同的定義,沒有一致的療效評價標準,也沒有統一的臨床試驗終點。
這使得臨床試驗的結果很難比較。夸張點說,百家爭鳴,成了雞自說自話,嚴重影響其效率評價。1999年,一個由專門從事NHL研究的臨床醫生、放射學家和病理學家組成的國際工作組,
制定淋巴瘤療效評價和預后評估指南。該指南迅速得到了臨床醫生和新藥認證機構的廣泛認可,并應用于大量新藥的批準。隨后,德國淋巴瘤協作組啟動了淋巴瘤國際統一項目,以達成共識。
達成了修訂后的淋巴瘤療效評價新標準,并于2007年2月10日出版的《臨床腫瘤學雜志》(臨床腫瘤學雜志)正式發表。新指南進一步促進了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
在治療方面,由于更合理的聯合化療方案的應用,DLBCL從不治之癥變成了潛在可治愈的疾病。對于早期發現的病例,5年生存率可達70%以上。
我們在新聞中可以看到,羅京的一些同事認為他的淋巴瘤是過度勞累所致,但實際上,沒有一個學者在病因學理論上做出過這樣的解釋,活在當下。
有多少人不是生活在沉重的壓力下?人們總是傾向于相信簡單直接的解釋,但實際情況要復雜得多。當然,羅京的英年早逝確實與他對自己健康的忽視有關。即使我們真的不能在病因學上進行有效的預防,
但如果能在早期及時發現疾病,治療結果可能不會是今天這樣。羅京雖然在體檢時發現了這個病,但是發現的時候已經不早了。資料顯示,臨床分期~期病例的5年生存率低于30%。
解放軍307醫院移植科主任胡琛對羅京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后死于腫瘤深感遺憾。事實上,以干細胞移植為主的化療方案的5年生存概率明顯高于常規化療組(55% vs 37%)。
具體到每個患者,其預后仍難以估計。另一個淋巴瘤大家族HL的預后要好得多。對于、期HL,5年生存率可達98%。在經典教科書中,HL已被列為可治愈的惡性腫瘤之一。
但其必要前提仍是早期發現和合理治療。期HL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31.9%。在中國的傳統醫學文獻中有“工防疾病”的說法,這其實就是今天的防病理念。當然,理想的情況是在病因學層面進行預防。
防止致癌因素侵入人體,稱為一級預防。但是,從已知的致癌物來看,它們在人們的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完全防止致癌物侵入人體幾乎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說淋巴瘤等腫瘤了,其致癌物遠未明確。退而求其次,
我們能做的就是盡早發現,爭取治愈,把腫瘤對人體的傷害降到最低。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早發現呢?因為所有的淋巴瘤在臨床上都表現為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
一個簡單的自測方法推薦是“觸診”——觸摸。因為大部分淋巴瘤患者都是從淺表淋巴結開始的,比如頸部、腹股溝、腋窩淋巴結,這些部位很容易摸到。通常情況下,當病原體侵入人體并被感染時,淋巴結會腫脹疼痛。
炎癥消失后,淋巴腫塊會自然縮小。所以,如果發現自己的淋巴結無痛、進行性,并且可以排除淋巴結腫大的明顯原因(如炎癥),就應該去醫院做相關檢查,排除淋巴腫瘤的可能。
此外,HL還有一個獨特的臨床表現,就是飲酒引起的淋巴結疼痛。當淋巴瘤患者出現發熱、消瘦、盜汗等全身癥狀時,往往提示淋巴瘤已進入晚期或病灶已擴散。最后,我不得不提醒讀者,
淋巴瘤只有早期發現且規范治療才有機會長期存活,而對于醫療資源嚴重不均衡的我國來說,“規范治療”并不是哪家醫院都能做得到。只有大型綜合醫院的腫瘤科或者正規腫瘤醫院才可能有這個技術實力。
注解1、1832年英國病理學家霍奇金(Hodgkin)報道了7例原發于淋巴結與脾臟的腫瘤,而將其提出為一種獨特的腫瘤并正式命名為Hodgkin淋巴瘤的卻是1865年的英國內科醫生Wilks。
2、關于腫瘤的命名:我們平時所謂的癌癥,其實是各種惡性腫瘤的統稱。來源于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統稱為癌,由間葉組織發生的惡性腫瘤統稱為肉瘤。良性腫瘤通常在其來源組織名稱后加一“瘤”字,
但叫某某瘤的卻不都是良性,比如淋巴瘤,在臨床上往往省去惡性二字,并不意味著是良性。3、關于5年生存率:醫學界為了統計癌癥病人的存活率,比較各種治療方法的優缺點,
采用大部分患者預后比較明確的情況作為統計指標,這就是醫生常說的五年生存率。五年生存率系指某種腫瘤經過各種綜合治病后,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各種腫瘤規范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化療等)五年內不復發,
再次復發的機會就很少了,故常用五年生存率表示各種癌癥的療效。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上一篇:環球短訊!人頭飯粵語 人頭飯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