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增設青少年組,2023年廣州地區科普講解大賽播下“科學的種子”

2023-04-30 01:03:16 來源:廣州日報


(資料圖)

聽說過像韭菜一樣播種一次就可反復收割多茬的多年生水稻嗎?想見識一下僅有高爾夫球大小卻能夠挽救晚期心衰患者的“全磁懸浮人工心臟”嗎?當數字化技術與古建筑相結合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4月28日,以“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為主題的2023年廣州地區科普講解大賽在廣東科學中心落下帷幕,來自全市23個代表隊的157名選手同臺競技,運用多媒體和實驗秀等多種形式趣味普及科學,共同呈現了一場精彩絕倫、妙趣橫生的科普視聽盛宴。經過層層角逐,來自中科院廣州分院代表隊的姜珊珊,番禺代表隊的王琪,白云代表隊的孫輝等10名選手榮獲“廣州市十佳科普使者”稱號,花都代表隊的朱芊羽等5名選手被授予“廣州市優秀青少年科普使者”稱號。

廣州地區科普講解大賽是由廣州市科技局主辦,廣東科學中心、廣州科普聯盟聯合承辦的科普品牌賽事,旨在激發和調動科技人員、科普工作者、青少年以及社會各界科技愛好者參與科普工作的熱情,培育壯大科普人才隊伍,推動廣州科普事業發展。大賽迄今已經成功舉辦12屆,賽事規模逐年擴大,品牌影響力持續上升,已發展成為面向全社會的科學傳播展示和交流舞臺、公眾獲取豐富科學知識的科普平臺和培養優秀科普講解隊伍的重要陣地,是廣州科普工作的亮麗名片。

主辦方介紹,本屆大賽創新賽制,增設了青少年組。為培養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和創新思維,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大賽增設青少年組比賽。全市各區從中小學校中選拔出27名中小學生進入決賽,成為羊城科普的新生力量。“他們的講解表現毫不遜色,選題多圍繞高新科技和大國重器,如應用于航空航天的記憶合金材料、太空天梯碳納米管材料等,以生動有趣的演示和講解帶來了耳目一新的科普體驗。”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自主命題講解,中小學生挑戰隨機熱點命題講解的表現也展現了隨機應變能力,獲得了大賽評委和現場觀眾的稱贊。

參賽選手方面,覆蓋面廣,年齡跨度大。本屆大賽共有23個代表隊157名選手通過激烈競爭、層層篩選進入決賽,選手年齡跨度大,從7歲到60歲,為歷屆之最;所在行業類型多元化,有專業的科普講解員、科研人員,也有來自中小學職校高校的師生、博士后、一線醫護人員、藥師、航空訓練基地教員、殯葬服務師等,公眾參與科普活動的熱情空前高漲。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廣州海關、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廣州市消防救援支隊首次組隊參賽,為大賽增添新活力,展現了濃厚的科學氛圍。

講解內容方便多元豐富,凸顯科技文化創新力。據悉,大賽熱點命題選自最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運用大數據技術篩選出當下公眾關注度最高的科技熱詞,從AI人工智能到數字貨幣,從太空探索到甲型流感,從無人駕駛到元宇宙……選手講解選題涵蓋了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食品安全、自然環保、現代農業、智慧城市、航天航空等領域,講解內容貼合熱點、貼近生活,既滿足公眾對大國重器、高新科技的好奇心,又普及身邊有趣的科學知識,展示出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

大賽運用網絡直播、網絡投票等新媒體形式促進互動,聯動線上線下進一步擴大科普傳播效果,打造全民參與共享的科普盛會。初步統計,通過各平臺直播累計觀看人數超過150萬人次,大賽網站訪問量近35萬人次,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廣州市科技局副局長吳漢榮出席大賽頒獎儀式并致辭。他指出,大賽的成功舉辦展示了廣州科技創新與科普融合的最新成果,提升了全市對科普工作的關注度,進一步營造了濃厚的科學創新氛圍。寄望廣大科普工作者以大賽為契機,不斷提升科普能力,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專長,吸引更多公眾走近科學,營造良好的科學文化氛圍,共同推動廣州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方晴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維宣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彭文強

關鍵詞:

上一篇:怎么詛咒一個人最靈驗不反噬_怎么詛咒一個人最靈驗

下一篇:瑞泰新材:產品價格相應下降,造成公司2023年一季度營收下降|世界訊息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