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解讀】佳訊飛鴻連發三“雷”:去年凈利腰斬、一季度虧損、實控人減持
4月21日晚間,佳訊飛鴻(300213.SZ)發出三份公告:
(資料圖片)
2022年年報顯示,公司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11.45億元,同比增長10.8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231.83萬元,同比下降47.1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5587.93萬元,同比下降46.91%;
2023年一季報顯示,第一季度凈虧損659.85萬元,虧損同比擴大118.05%%;
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鄭貴祥計劃自公告日起十五個交易日后的六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1,800,000股,占公司目前剔除回購股份后的總股本比例不超過1.99%。
雖然“雷”的投資者外焦里嫩,但佳訊飛鴻今年以來竟然累計上漲51.8%,這也給了實控人逢高減持的良機。
至于其為何選擇在披露年報當天披露減持計劃,或是因為規則所限“急不可待”。A股的靜默期是年報、中報、季報前30天,大股東和高管不能減持。而隨著年報披露,佳訊飛鴻實控人在規則上符合了減持條件。
佳訊飛鴻主要從事指揮調度業務,主要產品包括智能融合調度通信系統、應急通信系統、綜合視頻監控系統、智能綜合防災安全監控系統、智能現場作業管理系統、道岔缺口監測系統、智能監管系統、通信安全監測系統及智能工廠。
公司今年以來股價大漲,或與大熱的人工智能概念相關。
此前2月6日,佳訊飛鴻在互動平臺回復稱公司綜合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ICT技術,充分結合行業客戶需求,為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化建設提供了領先的解決方案。其還詳細介紹了公司人工智能相關的具體業務。
在2022年年報中,佳訊飛鴻并未過多解釋其業績下滑原因,但提到“報告期內,面對內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由此帶來的項目交付不及預期和部分項目招投標延遲等種種不利影響。”
在年報中,佳訊飛鴻信用減值損失達到約6096萬元,該項目成為公司業績斷崖式下降的重要原因,公司稱為報告期內應收款項計提壞賬準備所致。
來源:泡財經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