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1200個老舊小區換新顏,1.5萬戶特困老年人享受適老化改造“福利”,推動建設文化館、博物館等場所達到2000個……3月30日,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主題系列(第11場)新聞發布會上,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文化廳和旅游廳、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了今年遼寧省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上實現新突破的重點任務和具體舉措。
全省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左右
全省1200個老舊小區換新顏,1.5萬戶特困老年人享受適老化改造“福利”,推動建設文化館、博物館等場所達到2000個……3月30日,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主題系列(第11場)新聞發布會上,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了今年遼寧省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上實現新突破的重點任務和具體舉措。
(相關資料圖)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確保全省就業局勢穩定向好。開展專場招聘1000場以上,走進企業、院校、社區、鄉村“送政策”“送崗位”“送服務”15萬次以上,為各類市場主體解決用工缺口60萬個。開發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42萬個以上,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制登記跟蹤回訪率、就業服務率達到100%,有就業意愿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100%就業。全年幫助企業穩定崗位330萬個。全年扶持創業帶頭人1萬人以上,帶動就業6萬人以上。全省新增15個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15個青年就業見習示范基地、10個職業技能培訓示范基地。
在人才引育方面,今年,全省力爭實現新增專業技術人才11萬人,引進高層次人才2000人以上,新招收博士后500人以上。還將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成績優異人員職稱評審“綠色通道”,開展職稱評審“直通車”活動,出臺企業職稱評審“直通車”實施辦法,制度化、常態化開展相關活動。
1.5萬戶特困老年人享受適老化改造“福利”
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要不斷提高困難群眾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力爭年底前全省城鄉低保平均標準比值差距縮小至1.26:1以內。要健全完善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特殊群體服務保障制度,解決好低保、低收入群眾、特困人員、困境兒童、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的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養育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年均提高6%以上。大力培育發展壯大慈善組織,每年新增慈善組織不少于20家。
今年,要高質量完成100所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維修改造任務。推進1.5萬戶特困老年人家庭開展適老化改造。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年增加養老床位3000張左右。持續推動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年底前街道層面養老服務綜合體覆蓋率達到67%。
年底前,全省新增社會組織1000家以上,城鄉社區社會組織平均分別達到10家和3家以上。統籌推進鄉鎮(街道)社會工作和社會救助服務站、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建設,覆蓋率達到100%。
1200個老舊小區“換新顏”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省將更新改造老舊管網6600公里。全省計劃改造老舊小區1200個,建筑面積4889萬平方米,涉及居民71.4萬戶、11923棟樓。還將完成省級城市供熱管理平臺建設工作,推進智能感知設備安裝。同時,指導各市建設供水、燃氣、供熱等智能化管理平臺,對水氣熱等運行數據進行實時監測,實現對管網漏損、燃氣安全、供熱服務等及時預警和應急處置。
省住建廳還將繼續積極推動全省海綿城市建設,逐步建設系統化全域海綿城市。組織各地開展排水管網排查檢測,實施城市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有效解決汛期污水溢流直排和城市積水內澇等問題。同時,指導各地積極爭取國家第三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
今年,沈陽、大連市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保持在35%以上;其他市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25%以上。地級以上城市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90%以上。此外,到2023年年底前,全省將建設17個完整社區試點。
推動建設文博場館達到2000個
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將推動建設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藝術演出場所達到2000個。有效提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水平,全省鄉鎮、村綜合性文化中心建設力爭達到國家基本標準。
今年,將開創非遺保護傳承新局面。全省建設非遺傳承場所200個、專題非遺展示館30個、生產性保護基地25個,建設國家級非遺館1個。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綜合性非遺館。爭創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1個、建設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5個。升級傳統工藝品牌12個。
培育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1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5個,建設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5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5個。支持各地建設東北區域文化和旅游消費中心城市,爭創國家級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兩個。建設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10個、省級夜間消費集聚區20個。培育5A級旅游景區和旅游度假區5個。建設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1個、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或街區5個、國家級度假區1個。
120急救3分鐘出車率達到90%
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持續推進急診急救能力建設。加強院前院內精準銜接,推動各級急救中心(站)和醫療機構急診科建設達標、功能完善、運行規范。全省各市及縣(縣級市)120急救電話開通率達到100%,10秒內接聽比例達到90%,3分鐘出車率達到90%。
今年,將累計建成400所鄉鎮衛生院和8000個村衛生室,大力發展社區醫院,推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擴面提質。全方位打造中醫藥人才隊伍。組建1至2個高層次創新團隊,對標國家“岐黃工程”領軍人才、優秀人才和骨干人才,儲備“十百千”人才隊伍;開展好“興遼英才計劃”醫學名家舉薦遴選工作和“杏林人才”培養行動。建設一批省老藥工、省名老中醫藥專家和省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
此外,還將廣泛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推動居民電子健康碼一碼通用、5G遠程醫療、影像云等項目落地。推行分時段預約診療和檢查檢驗集中預約服務,推廣診間結算、移動支付、線上查詢、藥物配送等服務,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分時段預約精確到30分鐘以內,預約號源投放率達到70%以上,實現遠程醫療全覆蓋。鼓勵發展互聯網醫院。
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劉宏偉
編輯 李丹
上一篇:馮小剛與“八公”有笑也有淚_簡訊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