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楊沁)陽春三月,春意盎然。在江口縣騰龍漁業有限公司冷水魚養殖基地,只見飼養員正在向池塘的魚兒們投料喂食,密密麻麻的鱘魚在干凈的池塘中左右游動,嬉戲覓食,活蹦亂跳。
該基地位于民和鎮坪槐村,目前有大小魚池88口,年產三文魚、鱘魚25萬斤,解決周邊勞動力就業25人,是省級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
“冷水魚對水溫有著極高的要求,高于20度水溫就不能存活,我們這兒水質優良,溫度適宜,適合冷水魚生長”公司何友華一邊介紹,一邊指著池塘的鱘魚說。
談起鱘魚養殖,何友華打開了話匣子。何友華是一名退役軍人,退伍回江后一直從事客車運輸工作。2011年,他看中了冷水魚養殖的好“錢”景,便放棄跑運輸工作,千方百計籌集500萬元資金,在民和鎮坪槐村建立了12畝冷水魚養殖基地,2013年注冊成立了“江口縣騰龍漁業有限公司”,成為了江口冷水魚養殖第一批帶頭人。
據了解,江口縣位年均氣溫16.2℃,水溫穩定在15—24℃,全縣冷水資源蓄水量達1億多立方米,有符合養殖冷水魚取水點49處。
“今年我們投放了三文魚10萬尾、鱘魚1.5萬尾,預計年產值達200萬元,基地落戶民和鎮坪槐村后,成為了當地特色產業和政府重點支持產業,帶動了周邊富余勞動力就近就業,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談起冷水魚的前景,何友華信心滿滿地說。
“目前,我在基地已經務工2年了,每天負責喂魚,一年將近4萬元的收入,在家門口就業還能學習養殖技術。”基地養殖員曹娃說。
江口縣騰龍漁業有限公司冷水魚養殖基地只是江口縣水產養殖產業的小縮影,目前,全縣冷水魚養殖呈裂變式發展。
近年來,該縣緊緊圍繞“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發展理念,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冷水魚養殖,建成了全省規模最大、產量最高的冷水魚鱘魚養殖基地。主要有西雜鱘魚、大雜鱘魚、達氏鰉、純西伯利亞鱘、施氏鱘、三文魚(虹鱒、金鱒)等品種。目前,已建成生態漁業養殖基地38個,占地2302畝,產量達7425噸。其中,冷水魚養殖基地14個,占地面積560畝,年產商品冷水魚4400噸,年產鱘魚苗1500余萬尾,產值1.33億元,占全省冷水魚產量的28.5%。2021年建成全國最大的魚子醬生產基地(深加工廠),占地3000多平方米,年產量深加工產品300噸、魚子醬100噸。
縣農業農村局分管負責人表示,將繼續發揮龍頭企業效應,進一步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提高帶動能力,充分發揮其帶動效應,在做好水文章上下足功夫,做大做強水產業,為當地農民開辟一條增收致富道路。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