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成都市關于進一步促進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成都市關于進一步促進新型顯示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的意見》《成都市加快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印發。3月9日,成都市經信局組織召開新聞通氣會對上述新政作解讀宣介。現場,成都市經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分別對新政細節進行了答疑解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其中,《成都市關于進一步促進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核心內容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支持產業壯大規模政策”“支持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加強公共服務保障政策”。政策顯示,成都將給予企業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的資金支持。
瞄準三個方向發力
做大產業規模,推動高質量發展
成都近期印發該項政策有何考量?據成都市經信局介紹,作為全國首批、中西部唯一的綜合型“中國軟件名城”,成都軟件產業已形成較好規模,正加快高質量特色化發展轉型,在此背景下,新出臺的政策進一步聚力打造產業名片,特別是聚焦工業軟件、基礎軟件、嵌入式軟件、行業應用軟件和新興平臺軟件5個領域,加大力度培育領軍企業,加大力度促進創新投入,加大力度動產品商業應用轉化。
政策涵蓋5個章節,其中核心內容包含三個部分,分別是“支持產業壯大規模政策”“支持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加強公共服務保障政策”。
在支持產業壯大規模方面,成都將積極支持企業壯大規模、“上榜”“上新”,培養國產軟件生力軍;支持引育一批具有成果轉化能力的骨干企業;通過支持企業并購重組、剝離信息化部門等方式,推動其軟件業務做大做強;四是通過支持開展應用示范,鼓勵企業加大軟件研發及產業化投入。
在支持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成都也將打出一套“組合拳”。成都將支持企業爭取國家級專項,激勵企業融入國家戰略;繼續積極培育“首版次”軟件產品,助推“成都造”軟件加快實現商業化應用;支持軟件產品和服務交付的標準化建設,助推軟件企業能力建設。
產業發展過程中,如何加強公共服務保障?政策顯示,成都將加強企業投融資服務,支持軟件企業信用或擔保貸款,鼓勵企業上市融資;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持續實施“蓉貝”軟件人才政策,支持建設軟件人才基地,鼓勵開展人才定制培訓、實訓;加強建設專業載體,鼓勵創建“中國軟件名園”或“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等;加強營造發展氛圍,支持舉辦高端軟件展會賽事。
鼓勵打造一批“程序員之家”
支持企業上市并給予最高350萬元支持
軟件行業是成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重點打造的產業鏈之一,此次出臺的軟件產業專項政策有何特點?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出臺的專項政策呈現三大特點。
從政策體系看,本次出臺的政策著眼系統性謀劃,政策圍繞名園、名人、名企、名品、名校、名會、名展、名賽“八名”體系,聚焦支持產業壯大規模、支持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公共服務保障三方面,與成都前期出臺的《成都市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19—2025)》《成都市推進工業軟件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成都市高端軟件產業鏈培育工作方案》等戰略規劃高度契合、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成都軟件產業政策體系。
此外,該項政策著力全生命周期扶持。政策顯示,將圍繞企業招引孵化、擴規模、提能級、上臺階,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例如,針對做大企業存量,將支持企業壯大規模、“上榜”“上新”,促進招商引資,支持并購重組、鼓勵主輔分離等政策,最高可獲得1000萬元支持;針對做優企業質量,支持爭取國家專項、設立基金、鼓勵上市融資等政策,最高可獲得1000萬元支持。
政策的還有一個特點是著力形成疊加合力。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分析,政策力求促進國家、省級層面發展戰略在蓉轉化落地,特別是落實工信部“中國軟件名園”創建要求,支持軟件園區爭創“中國軟件名園”并給予最高500萬元支持,提出打造“程序員之家”并給予最高600萬元支持。
此次出臺的政策還有一大亮點是支持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政策顯示,對成功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上市的中小企業,按照成都市科技局等 三部門印發的《成都市科技型企業科技金融資助管理辦法》有關規定予以支持;對擬在國內主要交易場所上市的軟件企業,發行上市申請被中國證監會正式受理的(已發放的除外),給予100萬元資金支持;對首發上市的軟件企業,按實際募資凈額(扣除發行費用)的1%給予最高不超過350萬元資金支持。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宋嘉問
編輯 柴暢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