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作為公共交通工具,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但由于人為破壞等原因造成的安全隱患事件層出不窮。
2017年7月11日,浙江寧波市鄞州區姜山鎮發生一起電動自行車與共享單車相撞的交通事故。鄞州交警大隊民警接到報警后立即趕到現場,發現路面上有明顯的兩車碰撞痕跡,共享單車騎行人員肇事逃逸,而騎電動車的男子送往醫院后不治身亡。
由于事發路段未安裝攝像頭,為追查肇事逃逸者身份,交警與該共享單車公司取得聯系,要求對方配合調查取證,提供該輛單車騎行人員的信息。據該共享單車公司反饋,由于涉案的共享單車二維碼和鎖均被人為破壞,后臺記錄的最后一次騎行信息是在事故發生前一個月左右。
經調查,警方排除了記錄中最后騎行人員肇事逃逸的可能性,關于肇事者的身份線索就此中斷。此后,鄞州區法律援助中心決定對該案的死者家屬予以法律援助。
王琛律師告訴記者,根據前期分析和相關證據材料,該案只是一起普通侵權糾紛,如果發生碰撞事故的雙方均在現場,則根據交警出具的事故認定書劃分責任比例。但因其中一方逃逸,導致雙方責任無法認定。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共享單車公司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據悉,警方在調查時發現,該共享單車公司曾在一個月前收到過對該輛單車的報修,但一直未進行維修。進而導致單車在有故障的情況下仍被借用,最終導致事故發生,且由于無騎行人員記錄使肇事者得以逍遙法外。根據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共享單車公司方應承擔相應責任。
同年10月9日,該案訴至鄞州區人民法院。在案件溝通中,由于后臺有記錄的最后騎行人員史某就是此輛共享單車二維碼破壞者,其故意損壞車輛的行為在這起事故中負有一定責任,因此被告共享單車公司方將其追加為共同被告。
經原被告、法院各方多次溝通協調,三方達成一致調解意向,并簽署調解協議約定:共享單車公司以人道主義慰問金形式支付原告10余萬元,史某給付6000元。
近日,死者家屬拿到了這筆補償金,并向代理律師和鄞州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