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幾年的自主品牌不僅在國內搶占了不少合資車企的市場,也漸漸走出了國門,例如之前蔚來在柏林的發布會上也是宣布將要進軍歐洲,拿下德國、荷蘭、丹麥跟瑞典等四國市場,對于歐洲市場,蔚來用長時間的技術和服務能力積累,做足了準備。除了推出產品,還在歐洲上新了APP、搭建了社群、帶來了體系化的服務。目前蔚來已經進軍歐洲市場,從德國開始,車輛、換電站和充電站都去了,據說明年在歐洲將建到120換電站。
去年的七月份,比亞迪日本分公司在東京召開品牌發布會,宣布正式進入日本乘用車市場,并率先亮相元PLUS、海豚和海豹 三款車型。其中,元PLUS預計于今年1月發售,海豚和海豹,預計分別于今年年中和下半年發售。除了歐洲和日本以外,自主品牌還進軍了俄羅斯市場。
澳大利亞的汽車產業發展一般
去年年底,俄羅斯汽車市場分析機構Autostat發布的消息顯示,2022年12月12-18日,俄羅斯市場累計售出我國自主品牌乘用車達到3742輛,市場份額已經占到34.8%,正處于領跑地位。下一個目標,很有可能是澳大利亞。
這個遙遠的南半球國家怎么能跟國產車扯上關系呢?從自身來看,澳大利亞的造車能力確實比較一般,唯一排得上號的只有霍頓,這家公司最開始是賣馬具的,從1918年開始造車,據說LOGO的設計感來自古埃及人看到獅子滾石頭玩的場面,于是發明了車輪,霍頓在1931年混進了大公司通用,當上了美國人的汽車供應商,最受歡迎的車型是歐寶的英速亞。但霍頓也有本土汽車,“48-215”就是第一輛完全由澳大利亞人造的車,除此之外,房車和SUV也都賣得不錯,在90年代巔峰時期,一年能賣出9萬多輛,結合當時的人口而言,這個成績已經很亮眼了,但是在全球經濟化的當下,固守傳統的霍頓,日子不好過。
自主品牌的優點正中下懷
2020年2月17號,通用宣布霍頓本地工廠關停,退出澳洲市場,這代意味著澳大利亞的自主品牌徹底結束,與之對應的是日系和韓系車的火爆。
澳大利亞地廣人稀,6000萬只袋鼠是人口的兩倍還要多,所以人們買車最看重的還是實用性和效率,對于出色的設計和高配置并不敏感,這時候國產車性價比的因素就凸顯出來,反觀缺少競爭力的日系和韓系,溢價非常嚴重,品質又不改進,物美價廉的國產車完美地補上了空檔,銷量自然水漲船高,目前賣得最好的是名爵、長城和比亞迪。
汽車網評:自主品牌在澳大利亞的銷量很可觀
數據顯示,2022年名爵和長城在當地的銷量分別是49582輛和25042輛,增幅高達27.1%和36.2%。新能源方面,比亞迪元PLUS也銷量大漲,僅次于特斯拉的Model Y。2022年中國乘用車出口量達到252萬輛,增幅56.7%,超越德國,達到了世界第二,預估2023年還會有新的記錄誕生,爭取讓澳大利亞的人手一輛made in China。
責任編輯: